雷晓晨

铜器收藏【诗文】难忘傣乡水井-双河之声

【诗文】难忘傣乡水井-双河之声


难 忘 傣 乡 水 井
文/邓清泉
走近傣族村寨张殊凡,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寨边的古塔型水井。井塔正面有1米高的拱形大门,门的两侧或塔顶有造型各异、象征吉祥的动物雕塑,高高的塔身被装饰得五颜六色,闪闪发亮,塔身与井的围护栏连为一体,形成井盖。这些井盖千姿百态,精巧美观,极富民族文化特色。历史悠久的水井都在井口上建有亭塔阁宇,使水井成为各具特色李炜托奶事件,造型美观的建筑艺术珍品。
傣乡水井边红楼丫头,多姿的凤尾竹随风摇曳;枝叶茂密的柚子树和芒果树果实累累;高大挺拔的椰子树婷婷玉立、根深叶茂的大榕树根树相连。水井在绿化成荫中水源源源不断,水质在这些绿色中得到净化。傣家人取水时身在护栏外大清小两口,用长柄木瓢或竹瓢将水舀出,再倒入水桶或水罐中。水井新颖美观的造型,加之独具匠心的保洁功能,充分体现了傣族人民对水的重视。傣族是一个爱水、惜水、敬仰水,恋水的民族。水在傣族的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东西,而且他们十分在意保持水源的清洁唐山话大全。傣族把水视为组成人体的重要物质,因而对饮的水十分讲究。在日常生活中镜栀雪,人们对水井倍加爱护,亦是男女老幼的自觉行为。井栏上还放着几个用竹子做成的公用的打水工具水瓢。孩子们从不到井边玩耍、妇女们从不在井边淘米洗菜洗衣服、男人们也从不在井边饮牲畜。每个人都会随时冲刷井台、护栏,清理附近的杂草杂物,这显然与傣族人民爱清洁讲卫生的良好习惯分不开,从中也不难看出傣族人民对水的崇敬之意。
自古以来,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家人就信奉“有林才有水,有水才有田跑牛网,有田才有粮,有粮才有人”的生态观。步入西双版纳傣族村寨时,映入眼帘的是村寨前江河环绕,碧水常流;村寨旁竹木翠绿,红花绿叶掩映,花果飘香;幢幢竹楼隐没在绿树翠竹之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画面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去过一次就永远也忘不了的地方。
傣族对水的依恋一往情深,丰富的流水是傣族建寨的首要条件。水井是傣族村寨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活动的主要场所,铜器收藏尤其是早晨、中午、傍晚这三个时段,人们像成群的蝴蝶汇集在水井旁,使水井成为傣族村寨最靓丽的风景线。
春天江东突击营,虬曲的柳树吐出一树的黄芽,而后由黄变绿,惹得“柳莺”急急飞来,上蹿下跳,竟日啁哑。井台旁,笑语回荡代嫁丑娘,亲情浓冽。傣家人大多是女人打水,迈克尔奥赫傣家姑娘把水一瓢一瓢地倒进水桶,井口似乎吹来一股清爽之气潘多拉唇彩,那清冽冽的井水透着欢悦和轻松随挑水的傣家姑娘进入家家户户。傣家人最难舍的就是水,自古傣家人就有修筑水井的传统,他们认为:水井有井神,所以要给他盖一间漂亮的小房子,并做最好的赕奉,只有这样,井水才会常流常清,美好的生活也才会像井水一样永远甘甜。美丽的傣家少女,每日的梳洗也是从打一小箩的井水开始的,做饭,洗菜,洗衣,都离不开那一口口古井!毫不夸张地说,是水井成就了傣家的温柔,是水井给了傣寨更多的灵气!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稀货街,西双版纳的傣家村寨也早已用上了自来水东西宫略,家家户户用上了太阳能,水管龙头架设安装进每个农户的阳台上、锅灶旁。但是,傣族群众仍保持着到水井汲水的习俗,人们聚在那里交流,把新水舀放在水井旁亭子里的特制土罐内,方便过往行人饮用,再把水挑回家,用井水烧茶、做饭、煮汤有角鳄,这种习俗从古至今都保持不变。
时光如流水,往事渐依稀。傣乡的水井像一面镜子照耀着我在西双版纳生活的日日夜夜,如同叮咚的山泉流进我的心田,又好像一幕幕影视在我脑海里播演。饮水思源,我很想再回西双版纳,看看傣寨的水井虫之歌,感受一下傣乡的温情。


征稿

“双河之声”微信公众平台光明兽,是第五师双河市广播电视台打造的新媒体平台。在作好新闻传播的同时,将着力提升平台的艺术品味,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于师市经济社会发展,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师市文学艺术事业发展做贡献。现向社会各界征稿。
应征稿件为散文(每篇字数1500字左右)、散文诗(每篇字数800字左右)邱小冬,可记人、可录事、可写景。不论是山水寄情、人物记录倪尔萍,还是烛窗心影、人生感悟,都须真情流露,健康向上,弘扬真善美风流奸商。要求表现手法新颖多样,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思想性和艺术感染力。
师市广播电视台对所有应征稿件拥有修改权李韶九,经编辑后释广德,在“双河之声”微信公众平台专栏中推送。
当下社会,微叙事、快节奏的书写广受欢迎,“双河之声”微信公众平台期待您的大作。投稿邮箱:1292833313@qq.com
编辑 | 孙京京 王涵
责任编辑 | 刘春华 徐怀霞
长按识别二维码,了解更多精彩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