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晓晨自闭症的其他治疗方法-关爱自闭症
雷晓晨 自闭症的其它治疗方法▼▼▼▼▼▼▼▼▼▼▼▼▼▼▼▼▼▼▼▼▼▼▼▼▼▼▼▼▼▼▼▼▼▼▼▼▼▼▼▼▼▼▼▼▼▼▼
在自闭症的治疗方法中,有一类治疗方法,医学上称之为补充疗法或另类疗法,英文叫做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CAM),其意思是指在主流治疗方法之外的其它治疗方法。在世界各国,在各类医学疾病中都存在着这些治疗方法,在自闭症治疗方法中,这类疗法种类也是非常之多,据不完全统计,有数百种之多,这些疗法常常让广大自闭症家长感到十分的困惑,不知如何选择。我们在此将对这些疗法进行简单介绍和评价,供家长们参考。
所谓主流治疗方法,就是指被科学研究证明有效的方法,例如用青霉素治疗肺炎,用阿司匹林退热,用扑尔敏治疗过敏性荨麻疹,安定用于催眠,……,这些都是已被证明有确切疗效的药物治疗。主流医学认为,对于自闭症核心症状,目前并没有特效药物治疗,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本书前述的特殊教育训练、社会交往训练、言语治疗、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等。针对自闭症的部分神经精神症状可以使用少数精神类药物治疗。▲▲▲▲▲▲▲▲▲▲▲▲▲▲▲▲▲▲▲▲▲▲▲▲▲▲▲▲▲▲▲▲▲▲▲▲▲▲▲▲▲▲▲▲▲▲▲▲▲▲▲▲▲▲▲▲▲▲▲▲▲▲▲
如何确定主流方法与非主流方法?
医学界是凭什么确定主流方法和非主流的补充或另类治疗方法的呢?这个问题不容易说清楚,要让广大家长弄清楚的确需要花费一点笔墨。
(1)目前医学上确定一个治疗方法(药物或训练)是否有效,最高级别的证据是要通过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简称RCT)来证明,这似乎有些拗口,通俗地说,就是要做随机分组比较。这是可信度最高、科学性最强的一类治疗方法研究。
比如说,将200个自闭症患儿随机分成两个组,在这里,随机分组是统计学名词,不是随便的意思,而是指满足某些配对原则的患儿(例如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父母文化水平、家庭经济状况等要素需要匹配),他们分到两个组的机会都是均等的,他们进入某一个组是由于随机分配(可比作抓阄)得出的,如果人为地把病情轻、年龄小、父母文化高、家庭经济好的分在某一组,而把病情重、年龄大、父母文化低、家庭经济差的分到另外一组,这就不符合随机分配原则。
然后,每一组各100人,其中第一组的人采用这次研究要测试的A治疗方法(例如服用一种药物或者接受一种训练疗法),另外一组人采用安慰治疗(传统药物或另外一种训练方法),这个传统药物或训练方法是当前盛行的方法,可能有效,也可能无效(即只有安慰性质的治疗)。两组患儿经过相同疗程的治疗后,由专业评估人员(他们不知道两组患儿的分组情况)对两组儿童进行效果评价,以了解两组儿童的变化情况。
如果第一组儿童比第二组儿童进步得更多,并且达到了医学统计的“有效”标准,那么我们会说,这个A方法是有效的。如果别人也用这个方法去重复这个研究,也获得了相同的效果,则这个治疗方法就会逐渐被主流医学界所接受,成为科学的疗法。
这样的实验也有可能出现这样的结果:第一组和第二组的效果是一样的,则说明新方法与旧方法一样,如果都有改善,说明两个方法将来都可以选择,如果两组都没有改善,则说明两个方法都无效。
还有一种可能,两种方法都有一定的改善效果,但与那些没有接受治疗的患儿比较,差别不大,即效果不显著。那么这个新方法也是不能被承认有效。家长会问“既然无效,怎么会出现改善呢?”这里的因素可能比较复杂,但是有两点是肯定的,第一是心理学上的“安慰效应”,即只是家长的感觉而已;第二是患儿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情的自然发展而出现的变化,例如自闭症儿童到5、6岁的时候很多会自然出现发音或说话,某些病情的改善其实与治疗并没有关系;要注意的是,还可能有第三种情况,那就是第一组的儿童比第二组的儿童效果更差,还出现了其他更加严重的问题,这就说明A方法会加重病情,会产生不良反应,应该禁止使用。当然还有其他情况也需要注意,例如第一组孩子用A方法后比第二组孩子效果好,但是却出现了其他严重的副作用,则这个药物或方法也不能被主流医学所接受。
也许举例来说,读者们会更加清楚。200个儿童都发热,我们把这两组孩子分为两组,每组100人,为了退热,我们给第一组孩子服用了一种新型退热药,另外一组儿童服用了一种与退热药外观形状一样的药片(但是实际上是面粉做的药片),然后,观察服药后的反应。第一种情况,服用药一定时间后,第一组儿童有60人退热了,第二组只有30人退热了,那么我们通常会说,第一组的药物退热有效;第二种情况,第二组也有60个儿童退热了,那么说明这个药物没有什么效果,跟面粉做成的药片一样,退热的原因根本就是儿童自己到了时间就退热了;第三种情况,是第一组孩子虽然有60人退热(比第二组好),但是有二三十个儿童出现了出皮疹、头痛、呕吐等表现,这说明第一组孩子服用的药物虽然有更好的退热效果,但副作用严重,不宜给发热的儿童使用,不能成为科学的主流的退热方法。
当然,实际上在医学上所进行的这类比较方法比上文所述要复杂得多,但是基本道理就是如此。因此主流科学疗法就通过这样的比较试验之后得出“有效”结论的疗法,即是上述的第一种情况;补充和另类疗法一般就是没有进行过这类比较或者经过比较属于第二、第三种情况的疗法。
(2)第二类的治疗方法研究是,不做随机分组,只是用一种方法治疗了一组患儿,进行前后对比研究,结果发现治疗后的情况比治疗前有改善,就认为治疗方法有效。这类方法需要分析,有些可能是确实有效,但是依然需要通过刚才讲的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或证伪;有些是病情的自然发展使然,并不是治疗方法起了作用。因此,这类治疗方法的可信度一般,并不能因此就认为疗法有效。
(3)第三类的情况是治疗方法是一个专家的自我经验,或者几个权威专家商量后形成的共识,方法并没有经过任何的对照研究试验,这类经验、共识所推荐的疗法可信度较低。
(4) 最后一类就是家长或医生的个案以及由此形成的坊间传闻,在自闭症康复领域这类个案传闻很多,一些个案很真实,也值得加以研究和归纳总结,并引起相关学者的重视。但仍需要进一步设计科学的研究方法去检验,才能变成科学的主流方法。总体来说,这类方法可信度最低。
主流可以变成另类,另类可能变成主流。有些主流方法经短时间的观察被认为是科学有效,可是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发现效果并不理想或者出现严重副作用,这类方法会从主流医学治疗方法中剔除;有些方法目前属于补充和另类疗法,但是后来接受了科学检验并被证明有效,也就成为了主流科学疗法。在自闭症领域,这种情况并不多见。
当然还有那些有意欺骗钱财的方法就根本不涉及科学还是不科学、主流还是另类的问题,而是蓄意的诈骗或虚构,甚至属于违规违法和犯罪的范畴了。这些方法不仅浪费了家长的钱财,还阻碍患儿获得科学方法治疗的时机,耽误了患儿的病情,一些方法还会对患儿造成身心伤害。这种现象在当前并不少见,家长需要擦亮眼睛,以免上当受骗,国家需要加强管理,依法打击。
小善大爱,快乐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