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晓晨

雷晓晨胃养五脏,脾滋六腑!生命之根是脾胃,你会养吗?-健你一面

雷晓晨胃养五脏,脾滋六腑!生命之根是脾胃,你会养吗?-健你一面

雷晓晨(本文为“文君然文化工作室”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与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基础理论》、《灵枢·五味》
列位看官,我们今天的话题,说一说生命之根。
晚晴重臣曾国藩曾经说过,大丈夫立世,要有根基。

同样的,人生命的延续,也离不开“根”。
这个“根”是什么?根者,蕴于土,输于精,用于长,务于升。也就是说,根是能够帮助我们不断成长,不断吸收营养的通道。只有这样,才配得上称为“根”。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人体之根,就是我们的脾胃。
看官,您如果有闲空,翻阅一下《素问》,会发现这样一句话:“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秉气于胃”。这里面,强调了胃,其实也包含了脾(只因脾胃互为表里)。这句话明确表明,我们的五脏六腑,都要依靠胃(脾)来生养。

从中医角度看,脾胃生养全身的过程是这样的——首先,我们的食物进入胃里。胃主受纳,有腐熟之能。它通过不断地蠕动、胃液的消化,将食物化作精微物质。精微物质,即现代所称的营养。这些精微物质的下一站去哪里?去我们的小肠。在小肠里,精微物质被充分吸收。这个吸收的过程靠谁?其实是靠脾的运化作用。也就是说,营养的吸收,场所在小肠,其实动力在于脾。
精微物质被吸收了以后,又有一股“力气”,将它们升散、输布到全身。这样的力气是谁来施展的?也是我们的脾。这就是“脾主升清”的表现。
所以说,脾和胃,是密切配合的一对脏腑。他们一个管受纳,一个管运化,就像密切合作多年的默契伙伴,源源不断地输送营养给全身。于是乎,胃养五脏,脾滋六腑,他们兢兢业业地践行“生命之根”的使命。

但是,这样的一条“根”,也有累的时候,也有生病的时候。这就是我们在临床上以及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脾胃气虚的症候。
什么意思呢?先看胃气。胃气虚,是什么表现呢?最明显的感受,就是胃胀。胃里面又胀,又有几分隐痛,不想吃东西,而一旦吃了东西,胃胀更严重。发胀的时候,只有按下去才能觉得舒服一些。看舌头,往往是舌质淡、苔薄白。
为什么会这样呢?和咱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就是饮食不节、饥饱失常。换句话说,就是吃得没规律、不应时,饥饱不均。这样做是最伤胃气的。
再看看脾。脾气虚是怎样的表现呢?如果胃气虚的表现,在于一个“胀”字,那么脾气虚的主要表现,集中在一个“溏”字。这个“溏”,指的是便溏,就是大便不成形,或稀,或杂乎乎一团糟。每天排便的次数还很多,同时还容易体倦乏力,精神疲惫,不爱说话,整个人形体消瘦,面色发黄。看舌头,也是舌淡苔白。
为什么会这样呢?有的时候,是饮食失节所致,有的时候是因为劳神费心太过所致。这两点最为常见。
其实,上述两种症候,往往是同时发生,同时出现的。因为脾胃互为表里,功能上相辅相成。胃气虚,常常导致脾气不足。脾气虚,胃气也往往为之衰败。所以说,两者常常同时出现。

那么,有了这样的景况,我们该怎么办?在这里,我们给您说一个祖国传统医学,在调治这方面症候时常用的方剂。您一看便知——
人参9克,白术9克,茯苓9克,炙甘草6克,陈皮3克,半夏4.5克,砂仁2.5克,木香2克,水煎服。
这里面,人参、白术、茯苓和甘草,是四君子汤的配伍,在于补中益气,恢复脾胃的健运之气。在此基础上,配半夏和陈皮,可以进一步地燥湿、理气,使得脾胃之气得以畅行。砂仁和木香,可以行气、止痛,改善胃部胀痛的问题。这就是“香砂六君子”的标配,对脾胃气虚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上述方剂,看官必须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应用,切不可不经辨证而贸然应用。切记切记!
总而言之,胃养五脏,脾滋六腑,生命之根是脾胃。所谓养生,拨开浮云,看见的往往是“脾胃”二字而已。个中要义,您是否读懂了呢?
全文完。您意下如何?请在评论区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