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晓晨

湖南郴州明星学校为音乐文献找到归宿-音乐周报

为音乐文献找到归宿-音乐周报

蒋耘中(右)代表清华大学图书馆接收捐赠,并向冯丹(左)颁发捐赠证书。
文 | 卢旸
4月27日,冯文慈、俞玉姿夫妇音乐文献捐赠仪式在清华大学图书馆举办。捐赠仪式上,冯文慈、俞玉姿夫妇之子、中国国家交响乐团钢琴演奏家冯丹将其父母收藏一生的音乐文献无偿捐赠给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图书馆党委书记蒋耘中代表清华大学图书馆接收捐赠,并向冯丹颁发捐赠证书。
看不清起点 更没有尽头
“一个音乐学教师或学人,可能像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布道者,将音乐文化的福音在大地上广为传播;可能又像是一位大德高僧,用音乐文化普渡众生;有时也会暂时忘却世俗烟火再见前妻,沉醉于出神入化的精神境界,似乎是实现了道家的飞升;在日常的工作中,可能更像马拉松信使,而音乐学的马拉松长跑常看不清起点符思思,更没有尽头。”2006年举办的“冯文慈80华诞庆祝会”上,冯文慈在答谢辞中如此形容、诠释音乐学教师或者学人。“在人们看来,冯先生自己就是在音乐学教学与研究领域的一位不事张扬、默默耕耘、坚持不懈、不图回报的布道者、大德高僧、马拉松使者。”中国音乐学院教授王军将他主编的庆贺冯文慈80华诞学术文集即命名为《布道者、大德高僧、马拉松使者》。
“冯文慈先生,1959年开始从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教学与研究。自1973年起,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音乐史和传统乐律学的教学与研究,成为这两门学科的领军人物。作为音乐教育家,冯先生坚守教师职责特索洛,教书育人。由于他具有古今中外广泛的学术基础和修养,先后开设有和声学、中国古代、近现代音乐史、外国音乐史、律学基础、中国古代音乐文献等课程。他个别指导的中国古代音乐史专业学生大多成为这门学科的骨干力量。在中国音乐史研究领域,他最为关注的是音乐文献的整理与研究。站在学科发展的高度耍牙,他强调中国音乐史必须不断回顾与反思,倡导历史理性精神,坚持唯物史观。冯先生学养深厚,品德高尚。他潜心研究学术,关注学术前沿,勇于直言伏尔加的鱼,成果丰硕阿曼苏尔之眼。”中国音乐学院赵为民介绍。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李淑琴介绍:“从1960年开始从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教学,到2016年《人民音乐》上发表最后一篇文章杉德卡,俞玉姿先生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科上耕耘了46个春秋,为学科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作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家,俞先生首先以史料建设著称,数十年如一日执着于史料挖掘,整理、编选,其成果作为参考资料和辅助教材被广泛运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学科建设。作为音乐教育家,俞先生对学生严格要求,循循善诱,基础训练与开拓创新并重。教学成果颇为业界称道。”
生前是非在己 身后褒贬由人
“在整理文献的时候,我在一个本子上,发现父亲2013年写的两行字:‘自传墓志铭:生前是非在己,身后褒贬由人。’我想这短短的几个字,可能是二位老人为人品格的最好写照急救男神。”冯丹说。“两位先生都是我的老师,首先是杰出的学者,然后是优秀的教师孟安仁。对我从事音乐学习、研究、教学影响非常多。”中央音乐学院前院长王次炤回忆,在冯文慈的古代音乐史课修毕考试中,他撰写了1万余字的论文,“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冯老师在20多页的稿纸上,每一页都用红笔仔细、认真地修改,对不够顺畅的文句,对材料的组织和文献资料的使用,一一作了修正和说明。一次,俞老师听说我研究的题目正是他正在编著的内容,便将文稿工工整整地放在一个紫色信封里,拿给我参考。这些材料极其珍贵,都是俞先生辛苦搜集而来的,里面还有正在编著尚未发表的手稿。这两件小事虽不是惊天动地,但也体现出冯文慈、俞玉姿两位先生学术艰深、为人师表、人格高尚,是当代知识分子的楷模。”
“冯先生虽然表面绵软谦和,但骨子里有一股硬气,有风骨,勇于对定论、对名人发起挑战湖南郴州明星学校。”李岩是俞玉姿门下研究生,写作硕士论文时得到两位先生耳提面命,“俞先生是收集资料的专家,收集资料时,记录作者、出版社、版本、页码等非常详细,沿着这条道路我发明了自己的模式运用在《中国音乐年鉴》编辑上。”“俞先生曾说李干成,做史料工作就要踏踏实实,不能做二手。俞先生是我永远的恩师,我跟她学到太多学识、做人风范。”在俞玉姿主编的《中国近现代美育论文选》《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文选》中,张援为了获得原始资料,在档案室用老式打印机将不得复印的文献打印出来,何超雄一个半月打印45万字。文选初版自2000年发行以来,受到学界关注,影响广泛,新版由上海教育出版社于2011年出版。
“在中央音乐学院学习的5年游易网,是我人生奠基的5年,接触最多是俞老师,庆幸人生道路上遇到令人敬仰的音乐教育家。虽然,毕业后在北京大学、新东方担任老师,没有从事音乐事业,但是我的价值观、理想主义、精神源泉来自音乐学院。”北京新东方学校创始人、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回忆起大学写论文时,在俞玉姿指导下研究近现代音乐史,“我在图书馆翻遍了没有出版的油印资料,从故纸中挖出活的音乐史,在俞老师的‘逼迫’下,度过了一生中最认真学习的时光。”
既是教育资源 更是精神财富
“曾有多家收藏机构表示希望收藏音乐文献。最终,清华大学图书馆特藏部的职业态度、敬业精神感动了我,因此,决定让文献落户清华。”冯丹说,“学术文献找到归宿,发挥光热,二老也会欣慰。”“两位先生一生从事音乐学、音乐史学等相关领域研究,留下了非常宝贵的音乐史、音乐教育等文献资料。冯丹选择清华大学作为这些珍贵音乐文献的捐赠对象,是对清华大学寄予无比信任和厚爱。我相信这些音乐文献网王之中国魂,将对清华未来的艺术教育、对清华学子在艺术道路上走得更远、飞得更高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韩景阳表示,“我们会对音乐文献妥善保管,并开放给全校师生以及有需要的社会音乐研究者使用抗日坦克兵。”
“冯丹将先生阅读过、批注过、使用过的文献捐赠清华,是将先生的治学精神、高尚品德也留给清华大学。希望清华能够建立音乐图书馆,对中国音乐学术发展发挥特殊的作用。”王次炤说。“将一生积累的文化遗产,放在清华大学,得到珍藏、保存、学习、传承,是对两位教授最好的纪念刘孟姗,最好的感恩。如果未来的高晓松们、李健们,能够从中有那么一个瞬间,找到影响未来的灵感,那么两位教授会非常欣慰的海顿小夜曲。”徐小平说。“让文献拥有良好的存放条件,发挥作用最应该提倡。”陈荃有在冯文慈生命最后4个月每周访谈,编著的《音乐学人冯文慈访谈录》由文化艺术出版社于2017年3月出版。
“这些高品质文献资料正是清华大学亟需的资料,同时又是必须的。”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主任赵洪介绍,清华大学把艺术教育作为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内容。清华大学图书馆更新改造,其中2千平方米将建全校的音乐图书馆。“我本人是化学工程的教授魏显忠,现在负责学生艺术教育,特别理解平衡发展对人的重要意义。清华大学开设270门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对零基础学生开放煮妇难为,每年有1万个学生选修曹云霞。在课程的推动下,学生才能有需求,文献才能切实发挥价值。”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主任赵洪表示,“这些宝贵资料不仅成为清华大学的教学资源,同时也成为精神财富为将来学科发展奠定基础。”
链接
冯文慈(1926—2015),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音乐史学会原会长、名誉会长。他曾在北京师范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等院校长期从事音乐理论、中国音乐史、乐律学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培养了一大批音乐学界后起之秀。他是《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古代音乐的主要撰稿人之一,还担任《中华文明史》音乐学科主编。他治学严谨,点校朱载堉原著《律学新说》《律吕精义》,受到学术界的广泛赞誉,他撰写的《中外音乐交流史》填补了史学空白。
俞玉姿(1929-2016),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曾先后任教于华中师范学院、北京艺术学院、中国音乐学院,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教学与研究工作。她数十年如一日执着于史料挖掘,收集、整理,主编出版了《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文选》等一大批音乐教学参考资料和辅助教材,发表过多篇学术文章,为音乐界所钦佩。她的教学与研究成果,曾受到北京市文学艺术联合会表彰,并获中央音乐学院杰出贡献奖。

有音乐的地方富阳滑翔伞,就有音乐周报
投稿邮箱:
yyzb1979@163.com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