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晓晨

牛腿柱为建设深圳挖山开路 老基建工程兵武智:-深圳基建工程兵

为建设深圳挖山开路 老基建工程兵武智:-深圳基建工程兵


文章提示
今天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武智,是我们深圳市拓荒史研究会的副秘书长。这是《晶报》记者采写的一篇人物通讯。武智同志平时从来不在众人面前说他自己的事儿薛方全,看了这篇文章我们才知道,原来武智战友身上还有这么多的让人感动的故事。
“那时候的深圳没有高架桥,火车铁道还铺在地面上,外头有个栏杆,火车来的时候有人举着红旗把栏杆放下来……”上世纪80年代初,玖竜约两万名基建工程兵来到深圳参加特区开发建设,他们用青春和汗水开垦出一条条马路,筑起一栋栋高楼俞学礼,创造了三天建一层楼的“深圳速度”。作为基建工程兵的一员,对于59岁的武智而言,深圳30多年来的变迁仍然历历在目——

手工浇灌混凝土日夜不停工
时针拨回到1982年8月,来自河南鲁山的武智跟随基建工程兵队伍奉命南下,赴深圳参加经济特区建设。在深圳火车站,工程兵们身穿绿色的军装,头戴军帽,肩头扛着用绳子捆绑结实的被褥,沿着铁轨匆匆行走。队伍长得一眼望不到头。那一年,武智24岁祁阳天气预报。
“当时我们来了8个团宁陕天气预报,共2万多人枪火粤语。”武智回忆说阳光路上简谱,那时候的深圳没有高架桥,火车铁道铺在地面上,外头有个栏杆,火车来的时候有人举着红旗把栏杆放下来。从火车站到大剧院之间的深南路段是一座座小山坡,还未打通,“城市几条街道,东门老县城、建设路、和平路,就这些地方繁华一点,其他地方都是工地”。

刚到深圳不久,武智所在的基建工程兵302团便承接了首个项目——建设位于南山区的深圳直升机场。“现在搞建筑都是机械化的,以前全靠人上砂网。”武智还记得,每天早上6点,工程兵们穿上统一的军装,戴上军帽,坐着解放牌汽车沿着深南路朝南山方向奔去。工地上,武智负责木工和搭脚手架的工作,回想起挂在半空中手扶铁架子上螺栓的场景,至今仍心有余悸。
“平时晚上天黑了就回去,但浇灌混凝土的时候连着24小时或48小时不能停。全靠手推小车运输材料,累了就直接躺地上睡,其他人换班接着干。”武智说,奋斗在生产第一线的工程兵们很少休息,为了尽快交付使用,都力争提前完成任务,“盖了大约140天,深圳直升机场的建设任务提前完成了,速度很快。”
除了建设直升机场,武智还参加了东滨路、同心路和北环大道的修建工程。他告诉晶报记者,过去的深圳有许多山包,为了挖山开路,工程兵们要把光秃秃的石头山搬平,才能开垦出新的道路。“我走到那儿的时候会告诉女儿,这一段路是我挖的,我就在这里出过汗李之繁!”武智笑笑说,话语间流露出自豪。
来深8年有了第一套房
初到深圳,武智所在的302团在今天的福田区四川大厦对面安营扎寨大冢匡将。“当时没房子,用竹子搭的竹棚,台风一来顶棚一下子就吹跑了。”武智记得,1983年9月,一场强台风正面袭击深圳,摧毁了90%以上的竹棚,“我们全部站在外头过了一晚”。台风暴雨后,基建工程兵们才陆陆续续重新搭建竹棚入住。
那时的深圳,许多地方荒芜一片。在那个艰苦的环境里,不仅没有房子住,也没有自来水饮用。“当时吃水都是挖的大井。”武智用双手比划着说,在工地上,用石头支起一口大锅,从河沟里舀点水就直接烧了做饭,“一两个菜,伙食费一天一块多钱,管饱!”

在武智的印象里,早期的深圳与内地其他县城的不同在于村庄里的路是水泥路,家家户户开设小商店。由于物资缺乏,许多外来务工者喜欢串街走巷,购买洗头水、电子表、录音机等物资带回家,“当时最好的布料就是的确良,尼龙布都是论斤称的。”
来深圳第二年,武智便入手了一辆飞鸽牌自行车。除了日常工作代步外,偶尔也会趁着晚上休息时骑车到附近的旱冰场溜达。“溜冰场两个作用,一个是溜冰,一个是跳舞。”武智挥手扫了扫头上花白的短发,腼腆地笑笑说,“我性格比较内向,像许多年轻人一样,就是过去站在一边凑个热闹。”
1986年朱雯朱静,武智把老家的妻子女儿接来深圳,一家人挤在一间约五六平米的单身宿舍里。直到1990年单位分房,武智才住进了属于自己的房子,在深圳真正安了家。
换上红马甲继续为深圳服务
“我的生活前10年比较艰苦,从竹棚到单身宿舍都住过,后来分的房子就大了一些。”在武智眼中凿颠,深圳10年变一次。第一个10年,从上海宾馆到黄贝岭这一段越来越像城市幽灵探测器,公路、绿化、基础设施日渐修好牛腿柱,深南大道贯通东西鑫囍缘珠宝,马路两边的楼房也陆陆续续盖了起来江华政府网。在深圳的第二个10年,武智的生活也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出现巨大变化,“2001年多买了一套房,也有了自己的小轿车。”
“当年来深圳,搞工程都是人工,现在全变机械化了;楼房以前30多层都算是高层九斤老太,现在超过40层的都数不过来;以前街道铺的水泥板,现在都有大理石的了;以前就深圳水库一个公园,现在四处都有美丽的风景……”谈起深圳这些年来的发展和变化,武智感慨万千。
如今,即将步入花甲之年的他也不曾停下脚步沃百富,自2008年加入深圳市义工联智慧海义工组织起,武智便活跃在深圳的大街小巷,脱下军装武魂重生,换上红马甲,继续为这座城市服务,继续着自己人生的深圳故事。
[晶报记者 陈雯莉 李婷菊 姚慧苹]

责任编辑深圳市拓荒史研究会 杨柳清

我们期待你的关注
我们期待你的留言
我们期待你的来稿
我们更期待你到我们这里做客
“深圳基建工程兵”微平台
你永远的心灵家园
——深圳市拓荒史研究会盼你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