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晓晨

碧咸为何只有他一个人能真正从欧体中学出来?-古道墨香

为何只有他一个人能真正从欧体中学出来?-古道墨香


一提到欧体的“学生”,我们很容易想到一大串名字:黄自元、卢中南、房弘毅、田蕴章、刘小晴等等,但是站在历史角度而言,这些人都在欧体里打转,并没有真正意义的“学出来”张敏健。看看历史上真正“学出来”的高手就知道了。
最突出的代表是米芾学王献之。他学王献之可谓大取大舍恐怖鸡,先把二王的基本功打牢(比如早年《方圆庵记》《白云居》等)高秋曦,然后朝着自己对王献之的领悟与审美方向去努力,临摹时通过“寄兴”“取其意气”表现自己的真面目。得到了王献之的“隽雅奇变”,风貌淋漓痛快,骨子里是王献之的精髓,而风貌上全然是自己的,书艺水平和影响力也不逊于王献之,这就叫学出来。

米芾早年作品《方圆庵记》王羲之痕迹较重
再比如何绍基学颜真卿,取颜字结体的宽博,而去其疏阔,还掺入了北碑茂密特点,还有《张黑女》和《道因碑》的神气,融铸一体。而到了中老年,把颜体的外拓表现的淋漓尽致,笔意纵逸超迈,时有颤笔,醇厚有味,炉火纯青。书法被誉为“清代第一”。

何绍基临《张黑女》堪称典范

何绍基楹联作品
所以,站在这个角度,无论是田蕴章还是卢中南,都是对欧体的弧度、长度、速度等“方式”的探索,并没有从“方法”的更高层次的突破。这个“高层次”有多高蓝色情迷?相当高。连赵孟頫大神,行书都还是二王的影子,比米芾的创造力要差很多。
说起欧体,中国书法史上,唯一学出来的碧咸,只有一个人。
这个人叫褚遂良,唐代宰相。

看到褚遂良作品,很多书友要懵了:“虽然很美,但是和欧体太不像了吧?”
这就是重点。
褚遂良最早学二王,尤其能临摹一手隽永《兰亭序》,而楷书则在欧阳询与虞世南一并指导下学习的,最后打通行意楷法,呈现己貌,任明廷出类拔萃。李宗瀚评价褚遂良说:“遒丽处似虞,端劲处似欧,而运以分隶遗法。”这句话小结了褚遂良对于虞世南和欧阳询的处理。
褚遂良晚年代表作《雁塔圣教序》,风格纯熟,但这确实可以认为是褚遂良在欧阳询硬朗险绝与虞世南笔致雍雅、圆融冲和之间找到的一种答案,只是这种解答之前,我们无法猜度。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风格纯熟
而褚遂良十多年前的《孟法师碑》,则呈现了他的一种摸索过程,这份中期作品吸收了其两位老师欧阳询和虞世南的优点,用笔轻重虚实、起伏顿挫均富于变化,结体疏密相间桃矢雪兔,顾盼照应,章法缜密而气势流动斯琴高美,逐步向晚年风格靠拢。

褚遂良《孟法师碑》未出欧体范畴
关于褚遂良对比欧虞,著名书法评论家张怀瓘认为:“铅华绰约,欧虞谢之。”也就是说,张怀瓘认为褚遂良的成就,是在老师之上,青胜于蓝。对于老师而言,这是何等的骄傲?
我们再回顾褚遂良、米芾、何绍基等人的学书路程,试探性地小结下:
1、形,似与不似间利文斯顿断腿,但绝对合乎法度与情理;
2、意名门贵医,是活的,能感觉到形体的思维与意致。比如宋四家,虽然没有绕开二王,但是相互间对于行意的相互感染,很容易体会,尤其是苏轼与黄庭坚,甚至米芾,都能从作品中看到他们对于形体意致的共鸣。
所以,如果你能很快地分辨一个人作品学谁临谁的,不管他是众所周知的名家淮南查查网,还是获奖高手,借用曹宝麟的话:“还在古人笔下打转。”

往 期 精 彩 热 文

一边喂鸡一边练字:农村妇女痴迷书法20年,一手颜体顶天立地
一位历史老师讲汉字精髓的视频火了韩仲晰,彻底服了!
练字,练心;写字,做人!
喜欢书法,不一定要成为书法家
"兰亭奖"中最服他!
三步教你顶置微信公众号“古道墨香”
一、进入“古道墨香”微信公号,点击右上角小人儿
二、开启置顶公众号选项

三、如果以上步骤没有成功,请确认微信是否更新到最新版本(微信6.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