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晓晨

精灵龙为村修路20公里 72岁老党员自掏腰包20年-复兴路上

为村修路20公里 72岁老党员自掏腰包20年-复兴路上
他是普通农民岙怎么读,年逾七旬仍坚持做好每件小事、做实每件好事,20年来自掏腰包数十万元铺路20余公里。身为党员,他廿年如一日矜贫救厄、振穷恤寡;面对非议,他乐观淡然、不改初心;生活困苦,他节衣缩食、以苦为乐。是什么让这位农村老党员党性不改、积善成德?
修路修身 修德修心
陈丙堂今年72岁,家住江苏省睢宁县睢城镇五里堂社区。谈起20年前的一段“熬心”经历,他笑称那是自己持续做好事的起点。
1989年,陈丙堂在村里的十字路口开起了杂货铺,他代销的货品质优价廉,村民们都放心到他家购买生活用品。老陈家的光景也在短短时间内成为全村“首富”。
然而,彼时的老陈也有烦心事。当时村里有条两公里多的泥土路,连接着吴庄组、小柏庄组居民集中区,这条路平时坑坑洼洼,雨雪天气更是泥泞不堪。每每听到村民对此骂声连连,“铺好路,让老少爷们儿无忧出行”的想法就浮现在老陈脑海。但他也知道,仅凭个人之力还差得远,特别是听到群众抱怨“共产党连条路都不给修”时,党员老陈心里更不是个滋味。
回忆起这段时间的煎熬,让老陈最感动的是老伴儿和三个儿子对他的支持。老伴儿史余兰年轻时就是共青团员,她鼓励老陈:“俺一家力量小,但俺家先干着穿越情欲海,总会有办法找更多人修路。”老伴儿的鼓励让陈丙堂吃了颗定心丸,从那以后,他一有时间就推上小板车挖土平坑,逢雨雪天还站到路口提醒村民注意安全。
经过4个多月的努力,陈丙堂终于将两条“泥水路”硬化成平整的砂石路黄慧颐,村里人对老陈的这一善举赞扬不已。从此清风过晓,老陈更是一发不可收拾,他成了名副其实的“路工”,每天坚持巡路、填坑、硬化路面。随后,他又用同样的办法把戈东、戈西两个村民小组以及离家3公里以外的东朱组的路铺好,还自费买来水泥管,换下了村道的破损涵洞13根,使大雨后全村路面再无积水历劫俏佳人。
有村民问:“老陈你傻不傻?花这么多钱替共产党干事?”老陈总是笑着说:“我是党员高志溶,为大家做点事理所当然。你看我修的是路,其实修的更是我自己!”
心系公益 艰难“创业”
正所谓“路通百通”,近年来五里塘社区的电动车、三轮车急剧增加,出入社区加工厂、合作社的货车也日益增多,以往修缮的砂石路日渐老化,老陈的“小修小补”已难以适应路面养护要求,部分路段毁损严重,出行难题再一次显现。
村里有几位年轻人提议大家集资修路,但遭到绝大部分社区居民反对,有人甚至声称:“修路是政府的事,凭什么让我出钱?不修路我也照走路!”遇到此类“阻力”,陈丙堂就和社区干部一道上门做工作,最终说动了大家参与。但接下来的问题又让他犯了愁,村里的青壮劳力几乎都到外地打工了,留守的不是老弱病残东沙湖学校,就是妇女儿童,修路的劳动力哪里来成了大难题。“怎么办?难道俺们五里塘社区就一直被路困着?”陈丙堂心焦不已……
身体孱弱却倔强的老陈没有被暂时的困难吓到,他在社区党员议事会上郑重向大家保证,不管别人修不修路,他自己先干起来。随后精灵龙,老陈一有时间就自掏腰包雇车拉石子,扛上钉耙填坑补路,几位社区干部也自觉和老陈一道抢工抢时。
然而,何超雄老陈的这次善举没有马上得到社区居民的理解支持,仍有少部分居民甚至以“占了我家的宅基地”“影响了我家的风水”等理由横加阻挠,“就他能,到处乱修路”“开个小卖店赚大家的钱,还装模作样修路冒充好人”等流言蜚语传到老陈和修路的社区干部耳朵里时,大家难免心生怨气,老陈却劝慰大家:“咱自己社区的路咱不修,还等着谁来帮咱?再难也得修下去,老少爷们儿都会理解的通山天气预报。”
为了消解“反对派”的怨气,老陈自掏腰包买上些水果上门劝说,请他们支持修路。看着腰弯背驼的老陈还在为村里“拼命修路”,原本反对的村民再也坐不住了虎贲铁军,他们争着上工修路,有的还找来外村的亲戚帮忙出工。
经过一番齐心协力的“社区总动员”,五里塘社区将原本破损严重的砂石路硬是修缮一新,大家伙的高兴劲儿溢于言表。陈丙堂的二儿子陈正强回忆说:“当时我父亲欠了两万多块钱的外债,我们兄弟三家凑钱给还上了。虽说俺家也不富裕,但我们一家人都理解和支持老父亲,毕竟他是老党员,一辈子习惯了把公家的难处当成自家的事来办,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就是热心公益事业。只要父亲高兴,我们就会一直支持他!”
清心做人 奉献无悔
2017年1月9日,老陈迎来了72岁寿辰。简单吃完长寿面后,老陈又哼着小曲骑上三轮车巡路去了。
在家人的支持下,陈丙堂投身公益事业的劲头更足了,他的事迹声名远播,也因此被评为“睢宁好人”“徐州好人”“中国好人”。据五里塘社区书记衡健介绍,陈丙堂热心公益并非就此止步,他的凡人善举也并非只有修路一项。
五里塘社区吴庄组的胡洽英是位孤寡老人,多年来她就是陈丙堂家的照顾对象菏泽牡丹节,遇到自家包饺子、蒸馒头,老陈总是第一时间给老人送上一份;地里的时令蔬菜,老陈也总是不忘给老人送上一把。三年前老人跌倒生活不便自理后,陈丙堂干脆将这位时年87岁的老人接到自己家里赡养。
有好心人提醒他:“老陈你可想好了,都说八十不留宿、九十不留坐。老太太这么大年纪了,万一在你家有个好歹,你得担多少责任啊?”陈丙堂却说:“也没什么,就是多双筷子的事情。再说孝老爱亲也是现在中央提倡的好家风啊!”此后陈丙堂一直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出钱为老人看病,还让身为医生的大儿子陈正方定期回家给老人体检,直到今年老人去世,他还带着全家人为胡老太太送终。
邻村困难户田成英的老公重病、儿子残疾、女儿上学,全家生活极度困难,老陈得知后就经常送上几十块钱现金接济他们。2010年7月,睢宁城区的小学生沈子琪给老陈写信求助,第二天陈丙堂就找到她家,为其重病的父亲送了500元善款。2010年10月,陈丙堂听说临近的戈圩村铺路资金紧张,他主动送去500元。陈丙堂被评为睢宁县“助人为乐”模范后,县政府奖励了他1万元钱,他全拿出来为社区修了两条道路。
多年来,陈丙堂为了筹钱修路,把自家养猪种地开店的收入以及子女给的养老钱、新农保养老金、好人奖金都投入到了修路中,还欠下一些债务。除此之外,20多年来的每个春节,陈丙堂都免费给同社区的困难户送猪肉,帮助他们过好春节,平时他还坚持资助5名孤儿读书。据保守统计,20多年来,为了修路架桥,他已先后捐款了20多万元,修路20公里。
陈丙堂的这些善举被当地群众广为传播,高度赞扬。睢城镇的一位九旬高龄书法家得知他的事迹后很是敬佩,专程送来一副对联“心纯尘不染,品正性难移”。陈丙堂将它挂在了自家厅堂正中,“我每天都会边看边念几遍,反省一下自己的言行。”
现如今,五里塘社区的许多居民家都盖起了两层小楼,开上了私家车,陈丙堂家却依然保持着20多年前的生活方式,他和老伴儿每天的饭菜仍是稀饭加咸菜,他家小卖部的样式还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如果说20年前,陈丙堂是“致富大户”的话,如今他的收入水平却远落后于社区绝大多数家庭。
有人问他后不后悔散尽家财做好事,老陈说:“要那么多钱干吗?还不如多给村里修点路,以后还有人记得我老陈。”这番话也许是老陈内心最朴实的写照,不管是“扶贫济困,温暖他人”,还是“帮助别人,快乐自己”,他始终相信“利己先利人,达己先达人”的人生信条,他也希望有更多人和他一样铁血抗战,抱守舍己利他之心。
在传统社会,僧人入寺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成绩优秀者,老僧会用线香为他们点上僧侣生涯的第一颗戒疤,称之为“清心”。对陈丙堂而言,他又何尝不是廿年如一日保持着“我是党员”的清心自觉?但凭清心映党徽,有所行有所乐、不争利行大义,陈丙堂以普通共产党员的凡人善举向群众捧出了赤子之心。
(江苏省睢宁县委组织部 王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