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晓晨

缩小的情人为爱点赞|2019,年措邀请你成为大自然的守护者-素食星球

为爱点赞|2019,年措邀请你成为大自然的守护者-素食星球

微信改版后,很多小伙伴找不到星球啦,
大家可以点击上方“素食星球” →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
为星球加上星标,一起分享美好生活吧!
^-^
你可否知道,
在青海果洛的东南,有一座叫年保玉则的神山。神山脚下是果洛藏民世居的牧场,也是1300多种生灵栖居的家园聂瑞平。但如今这里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迁,而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也面临危机。
这里有一群人在保护着年保玉则。他们是僧人、是牧民,是与这片土地最近的人。他们所创建的本土自然保护组织,年保玉则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如今已经历十一年风雨。
在这篇文章中,协会的“维儿巴”房家宁回顾了他在年保玉则的见闻与感受,道出了年保玉则正在发生的变化和挑战。愿你在这里,看到年保玉则的希望。
2019年的第一天,我们想邀请你和我们一起,保护年保玉则的山水文化。协会参与了2018年的ME公益创新资助计划,争取50万元的公益基金。我们希望能够结合传统与科学,重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创造在地保护行动可持续运作的资金来源。我们需要集齐30000个点赞,也需要屏幕前你的爱与支持(点赞请扫文末的“为爱点赞”二维码)。
让我们一起为爱点赞。让我们一起,成为大自然的守护者。

你愿意和我们一起,成为大自然的守护者吗?
这是一个“最后的”时代。打开某个旅游网站,我的目光总被这样的标题吸引:
“最后的人间仙境”、“最后的世外桃源”、“最后的香格里拉”、“最后一片净土”……
为什么总是“最后的”?这或许是商家的营销策略,然而这三个字却承载了许多人的不安。“最后的”代表的是都市人对自然的想象,是对那些回不去的时光的惋惜,也是内心中的焦虑和投机。和不少人一样,我也常跑到那些“再不去就消失”的秘境中洗涤灵魂,用朋友圈中的点赞和照片满足对诗与远方的幻想——哪怕心里也知道,那些地方可能会因为我的到访而消逝得更快。
一年多前,我就是这样,来到了那个“最后的”年保玉则。

云雾缭绕的西木措
这片位于青海、四川、甘肃三省交界处的群峰是果洛藏人的世居地,也是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在这里突然隆起,远古的冰川在山峦间切割出无数幽谷。在云雾缭绕的角峰之下,庞晓杰百余个冰碛湖倒映着山色云影。每至假日,繁花遍野的草地便成了登山包、露营帐和自拍杆的世界。
对那时的我而言,年保玉则不过是旅行线路中一个景点。我也注意到了那些河道中的垃圾和被践踏得满是疤痕的草地。解决这些问题很简单——那就是将相机的取景框往旁边移上几寸。

五颜六色的帐篷装点了年保玉则的草场
不久后,我在微信上看到了年保玉则景区因环境破坏而关闭的消息,不过是暗暗庆幸自己也曾在关门前去过那里。但我没有想到的是,仅仅几个月后,我便又回到了年保玉则狂城丽影,和另一个大学生Emma一起,走在久治县的街头。
五月,街道清冷。一些人离开了,一些事物还在。缩小的情人离开的是游客、司机和一些经商者,留下的是垃圾、牧民、山间的草木和仍在保护它们的人。

春天的年保玉则
Emma和我是年保玉则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的第一批暑期实习生。在白玉乡的第一个夜晚,我们围坐在藏式客厅里。堪布扎西桑俄盘腿坐在对面说:“我不希望你们和年措是机构与志愿者的关系,而是一辈子的朋友。”

协会办公室的藏式客厅,要不要来坐一坐?
在宁玛派传统中,堪布是一种学位名称,指深通藏传佛教五部显宗经典并通过考试的高僧。堪布扎西从小喜欢观鸟,13岁时在果洛久治白玉达唐寺出家,在修习佛法之余在青藏高原上神游绘画,曾细致记录过400多种鸟类。2007年和同伴成立了年保玉则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简称“年措”),致力于这里的山水文化保护,如今发展为一个30位由僧人和牧民组成的团队。

协会大合照
记得堪布曾经在路过一处山谷时将车停在路边,让我们观察这里的山水走势。只见这里的山弯成优美的弧线,将碧水搂入怀中,而河流则蜿蜒曲折,把山麓紧紧缠绕。
堪布告诉我们,这样的形状,藏族人称其为?神纹战记?????????(“ga khyil”),是一种祥瑞的符号。而协会的标志则正取于此。在那只眼睛的瞳仁里,蓝色代表冰河湖沼地等一切形式的水,绿色的则象征植物,而黄色则是六道众生的意思,其中包括一切鸟兽鱼虫,神魔仙鬼,当然也有人类。这三者并不是对立存在,而是像这眼前的山河一般相互依存。

瞳仁里,蓝色代表冰河湖沼地等一切形式的水,绿色的则象征植物,而黄色则是六道众生
在现代自然保护的主流话语中,人类与环境,文化和自然是对立的关系。保护自然,多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的需求。然而在藏族传统文化中,自然万物并非无意识的客体,而是与人类同处一个时空的主体。
千百年来,生长于斯的百姓以崇敬之心面对神山圣湖,以平等之心对待众生。人们相信所谓保护,并非专门之术业,而乃人人之本责。保护之对象,无关珍奇或实用,而涵括天下众生。保护之意图,须心怀慈悲,而非言他而利己。保护之方略,不可妄乎改造,而当持不动之佛心,使自然归以本真。

堪布扎西(右)与阿克更尕(左)辩经
“在藏族文化中有一种说法,大自然就像一个宾馆周展翅,人类只是一个过客。人类有权利使用它,但是没有权利破坏它,因为其它客人和未来的客人还要继续在里面生活。大自然的每一个客人都是平等的,所有生命都想要追求快乐、避免痛苦。人类有责任去帮助其它众生。我们希望年保玉则乃至整个地球永远是一个五星级的宾馆,有最干净的空气、土地和水。人类的需求有所节制,大自然的客人彼此平等,相互尊重。”

我们希望地球永远是一个五星级的宾馆
当我凝视着那只眼睛时,它便也同样注视着我。
然而生态保护却是不易的。年保玉则是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18个核心分区之一,保护虽有政策和法律的支持,却时常因客观原因难以落实。在年保玉则周围有雪豹、黑颈鹤、藏鹀等濒危物种的栖息地,是青藏高原东缘为数不多的生物多样性中心。

“下面我宣布:第XXX届高山兀鹫大会在年保玉则胜利召开周盛俊杰!”
随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涌入年保玉则,缺乏合理规划和有效管理的旅游开发以及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加之气候变化,导致了湿地萎缩、栖息地破碎化。大批游客随意丢弃的垃圾,对保护区的土壤和水源造成严重污染,影响到各个物种赖以为生的生态系统。

垃圾破坏了年保玉则这一方净土
在这片总面积2200平方千米,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寒草地上,年措是第一家民间保护机构。

藏鹀岩画
每次同协会成员去野外考察时,那几抹绛红色的僧服是大地上少有的亮色。群山无言精子战争,天地不语。我不知在十几年间他们可曾感觉到孤独与无力,因为即便面对艰辛的挑战,耳边也总是欢声笑语,那是一种世间少有的真实和温暖。只有在夜深人静时,透过协会的窗户看的那几个熬夜加班的身影,才忽觉他们也只是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人。一天工作间歇,我忍不住问堪布,我们的工作真的能追得上环境破坏的速度吗?

协会的成员们在工作
堪布抿嘴笑了笑,“这个地球是我妈妈。如果我妈妈生病了,我觉得她可能明天会离去,那今天我妈妈还要照顾吗?肯定要照顾的。我们的地球也是一样,哪怕地球明天爆炸了,今天还是要保护矽肺宁片。”

地球是一个孩子,母亲在孕育着孩子(绘图/伊·次成尼玛)
“不过在年保玉则并不只有协会在做保护。当协会刚刚成立的时候,是这里唯一的保护组织,但现在情况不同了。”协会现任会长阿克更尕仓洋告诉我们,在这座山周围的村民自发成立了二十余个保护小组,但目前还面临许多资金和管理上的困境,有时甚至难以为继。

协会成员在记录当地物种
与他们相比,协会的工作虽然艰辛,但却仍然是幸运的,至少协会能够正式注册,申请到项目和资金九天凌云志,并且积攒了许多的经验和成就。“但这些是希望啊,倘若有一天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成为大自然的守护者,那我们的使命也就完成了!”

“花儿的孩子”们在走向未来
走出协会的小院,路边的音响店循环播放着藏歌,人们在卖虫草和贝母的小摊前聊天。当Emma和我走在街上时,常有热情的面孔邀我们去家里做客。这种真诚让我觉得既感动又紧张,仿佛自己活在梦里。在那个夏天,我们或许是白玉乡上仅有的两个长居于此的外地人。回想起在来前几天在公路边看到的那些“禁止踏入草超时空战士场,违者罚款500元”的警示牌后,才方知那背后实则是一种无奈的对抗洪百榕。

白玉乡
从东部省份而来的游客或许习惯了用金钱购买服务,来去匆匆,却忘记这片土地上还生活着世居于此的牧民,而后者的意愿是应当获得尊重的。本地的百姓有意愿参与旅游业以提高生计,似乎亦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接待访客的技巧,由此与游客产生矛盾似乎也难以避免。而在外来文化的强势输入下,人与自然的关系愈加疏远,传统的生态伦理观日益式微。

帮助“花儿的孩子”重新认识自然
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旺苍天气预报,便形成了可怕的怪圈:利益被垄断,环境遭到破坏露水河贴吧,游客败兴而归,社区和谐被扰乱。当景区被关闭时,年保玉则似乎恢复了原有的恬静,但谁也不知道它是否哪天会再度开放,到那时又会是怎样的光景。由此看来,此时的宁静霎时充满了不祥的气氛,倒像是暴风雨前的平静了……

这份恬静,是和谐的征兆,还是暴风雨前的平静呢?
但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逃离这怪圈呢?其实对于这个问题,协会早有答案。“修菩提心讲因果七决,其中前三条个就是知母,念恩,报恩。”阿克更尕在一次法会上讲到,“引申到自然保护当中,协会在实践中发现也有一个‘因果三决’——认识自然就会喜欢自然,喜欢自然才能保护自然。”

年措的工作策略“知-爱-行-联”
为什么过去开放旅游,带来的往往是对环境的破坏?或许正是因为大家还不了解自然,也就没有保护它的意识。我们无力让一切回到过去,但我们又是否在古老的智慧中寻找到解决现实危机的方法呢?在大家的讨论声中,这样的一幅画面慢慢展开:

“年保玉则也是我们的家哦!”
那是年保玉则的七月,遍野的花儿开在鄂木措的湖畔。孩子们在草地上奔跑,背后是年保玉则的群山。他们中有些就生在这片草场上,有些则来自遥远的地方。几位拿着相机的牧民正在记录着这里的变化,他们熟悉草场上常见的植物、动物与真菌,也通晓它们在藏文化中的价值和传说故事。

拿着相机的牧民正在记录着年保玉则的变化
他们知道,自己家乡草场上有些东西是世间独有的,这是一种说不出来的关系,但却让他们感到自豪。远处的黑毡房里牧民合作社的成员正在向慕名而来的游客介绍用传统技艺制作的手工藏纸夺命高楼,类似的款式也在线上平台和城市中的文化店里同步销售,这些收入将用于持续支持保护小组开展自发的保护行动麻料鸟。
一位穿藏袍的人正在向朋友宣告,昨天他一个下午看到了八只藏鹀。草地上没有一片垃圾,也没有人谈论保护,因为这件事情已经是那么自然而然……

“我是藏鹀,我一直住在这里的呀~”
说来也怪,在白玉乡附近的山坡上极少有牦牛出没。协会副会长普哇杰一直认为,这大概是因为协会的成员太过能吹,所以牦牛早就被吹跑了。但在这一次,我们却真的没有在吹牛!

牦牛:“嗯?你在说我吗?”
2018年冬天,年措申请了中国民生银行和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发起的“我决定民生爱的力量—ME公益创新资助计划”,争取50万元的公益基金支持。我们希望开展社区生态体验接待培训、藏区生物多样性观察培训、举办年保玉则自然观察节、建立合作社开发生态手工艺品等活动,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重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创造在地保护行动可持续运作的资金来源。
现在我们的项目已经入围最终选拔,但我们还需要你的帮助:从2019年1月2日早上8:00开始,至1月8日晚上20点,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页面后,了解项目详情,点击左下角“为爱点赞”,即可帮助协会投票!

藏地正在经历着迅速的自然、社会和文化变迁。我们无法完全回归传统皇帝心仙人,而内地乃至西方的生活与消费方式也并非适合青藏高原的出路。但是,我们或许可以将传统的人与自然共处的智慧更多地融入到当代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中。我们希望与年保玉则本地居民以及屏幕前的你一起,探索新的时代需求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另一种可能。这样一个新的篇章,我们想要与大家共同开启!

年保玉则的新篇章,我们邀请你共同开启
所以到底什么是“最后的”呢?或许真的如阿克更尕所说,就是世界毁灭的那一天吧。但这个答案却让我感到喜悦和希望,因为它正体现出一个道理,那便是此前一切的“最后的“都只是不行动的借口。这个世界不仅仅是属于人类的,也是属于所有生命的。既然有些美好即将消失,是否就应当行动起来呢?
比如,现在。

保护,从今天开始。
———— / END / ————
本文来自年年保玉则生态环境保护协会
如需转载请与原公众号联系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推 荐 阅 读
他从修行洞走出,建立了高原上第一个零废弃中心
在藏区的100多个日夜里,我看到了美好,也看到了丑陋
一个僧人的环保修行:我们只有享受自然的权利,没有破坏的权利
星球跨年挑战正在进行中
扫一扫海报上的二维码
快来加入吧


给星球点个好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