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晓晨

翻毛皮鞋为爱远嫁发现丈夫负债累累,白手起家成杭州“女农场主”。有一部电视剧都以她为原型!-西子女性

为爱远嫁发现丈夫负债累累战怡麟,白手起家成杭州“女农场主”。有一部电视剧都以她为原型!-西子女性


她风采
寻访全国“三八”红旗手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在第108个“三八”妇女节到来之际,西子姐姐寻访了四十年来一批曾获全国“三八”红旗手殊荣的杭州女性朽木充栋梁,展现她们的奋斗与芳华,致敬巾帼英雄的时代群像。

尚舒兰
舒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1997年3月,全国妇联授予31岁的尚舒兰“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那一年,她凭借困顿中不屈不挠的吃苦精神和过人的胆魄,早已是月入过万的女农人;那一年,以她为原型的电视剧《亭亭咸青花》由中央、省、市三级媒体联合摄制完成;也是在那一年濑田水一,人生中的一场大波折降临丰南天气预报,另一段传奇启幕。

1
为爱远嫁的河南姑娘
如今在杭州农业界,尚舒兰的名字人尽皆知。年纪稍长一点的萧山人,对她都带着一丝欣赏敬佩。但多年前她初来乍到的时候,这位“外地媳妇”面对的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结识丈夫沈玉兴的时候,她是家乡河南太康县工商银行临柜工作人员。令人羡慕的工作、家乡父老的反对都没能让她放弃内心对爱情的追求。钱琳琳22周岁那年,她辞去了银行的工作,跟着丈夫来到了人生地不熟的萧山。

那个年代,当地人对外来媳妇抱有成见,常在明里暗里对她“议论纷纷”。让她更觉受挫的是,沈玉兴生意失败,欠下一笔不小的外债。
负债累累,工作又辞了,怎么维系生活?这个为爱远嫁的河南姑娘没有逃回老家,选择了“险中探路”。她决定和丈夫去艰苦的沿海滩涂围垦开荒。

2
90年代月入过万的女农场主
当时的萧山围垦,远离农民居住地,因为条件艰苦,少有人愿意去耕种。当地人称,“一辆车(自行车),一壶茶,一张铁钯加老婆,凌晨出门夜归家。”
为鼓励大家去垦区承包土地兴办农业企业,当时政府出台政策,对达到一定规模的农企予以奖励表彰。有政府支持检阅进行曲,被生活逼到窘境的尚舒兰更加全力以赴。

80年代末刚去围垦的时候,尚舒兰和丈夫住在紧靠河边、四面透风漏雨的草棚子里,睡的是勉强支起的竹榻。夏季后酷日当空,蚊虫扎堆,他们吃饭时都得穿着雨衣、雨裤和雨鞋;秋天台风怒号,冬季天寒地冻。

在这样的环境下,尚舒兰成立起“舒兰农场”,每天天蒙蒙亮就起床,下地、做饭、洗衣、照顾孩子。
为尽快掌握在陌生地方经营农业的技能,她一边找来农业科技资料自学;一边向附近的老农、技术人员求教西州蜜,刻苦实践。后来她甚至一个人挑着100多斤的猪粪去喂鱼,还学会了给猪打疫苗。
一番奔波操劳,她满手长老茧、皮肤被晒黑,体重也从120斤一下掉到90斤。老家父母心疼她,但她说日子是自己过的翻毛皮鞋,再苦也要自己扛。

几年间,他们承包的土地从六十多亩扩大到几百亩,到1994年超过了千亩,种植的作物以粮食、棉花为主,还开始起步养猪、经营鱼塘小螺号简谱。
90年代初期,水稻,棉花,大豆等作物给他们带来了丰厚收入,1992年到1994年间赚到了二十多万元。月入过万的“女农场主”尚舒兰把产出的粮食、棉花等产品按合同全部卖给了国家收购部门,因为“觉得要对得起领导和群众的信任”。
响应政府号召,下定决心走新路、转模式,这种在困境中准确判断、把握时机、敢于行动的行事风格,变成了尚舒兰的一种标签,在未来不止一次地让她走出危局。

3
“不测风云”催生新传奇
1997年夏天的强台风,来得那样迅猛。
舒兰农场所在的农业开发区堤塘决口,暴风骤雨加涌潮,把夫妻俩经营的耕地夷为平地,沟、渠、路、涵等生产设施全部被毁,近10年心血付之东流。雪上加霜的是,之后市场低迷,粮食价格一直走低,舒兰农场几乎生存不下去。
最关键的时刻,尚舒兰挺住了。经历重大挫折的她再次从零开始。这一次,她决定响应政府“菜篮子工程”号召,主打种植蔬菜。

一方面引进新品种、开发新项目、积极到区农技部门学习请教,另一方面尚舒兰投入70万资金安装起防虫大网。
蔬菜最怕遭虫,直接影响收成和售价,当时区里极力推广防虫大网仿句大全,却少有农户敢冒险安装,尚舒兰再次做了“尝鲜者”。最让周围人看不懂的是,她在几十万的防虫网里种上了最便宜的毛毛菜。

尚舒兰说,这样种毛毛菜就可以减少农药喷洒次数和用量,种出来的菜让人更安心。“我不懂得耍心眼,如果要为了钱做伤天害理的事,那就不能做农业香港姐妹,做人一定要对得起良心,不能害人王树翰。”
无招胜有招,看起来有点“笨”的办法,成就了舒兰农场蔬菜的活招牌。当时杭州本地蔬菜供应量不足,市民吃的大部分是外来菜。舒兰农场优质无公害的毛毛菜在一次推介会上被省农业厅专家“相中”,舒兰农场成为了农业厅合作超市的蔬菜供应基地。好名传千里,尚舒兰就这样打开了各大超市、农贸市场的大门曹永康。

后来,仅供应蔬菜一项,每年就能为舒兰农场创造上千万销售额,更不用说之后夫妻俩又建立了蔬菜农产品深加工、南美虾类养殖加工企业,带动当地农户一起致富增收。
4
拥抱新事物背后不变的农人初心
人生大起大落,尚舒兰每一次都迎难而上,不惧未知。从舒兰农场到舒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张思德的故事,她在运用新技术、转型新模式上,都跑在最前面。
他们每年引进试验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不少于10项扔蛇门,定期邀请各级专家到企业培训员工;现在农场大棚早已装上了无线信息智能化控制系统,可以全程监控到作物的温度、指标;作物实现了智能化定量精准喷灌,保证出产质量又节约资源。所有农产品还拥有农残检测和质量追溯系统,扫一扫二维码就能看到所有的生产过程。

近几年,舒兰农场正积极推进有机农业,准备把“绿色蔬菜”发展为有机蔬菜。他们已经建立起废弃物综合处理系统,把全农场所有的农业废弃物都利用起来,做成有机肥料或变成沼气发电。
一如当初她坚持少施农药、使用土壤友好型化肥一样,凭良心做农业、不污染垦区环境是她不变的初心。她常对员工说:钱要赚,但良心更要讲,我们的产品一定要是无公害的,要经得起市场竞争的严峻考验。
“尚舒兰”牌的产品无论是配送还是直销,至今没有出现一起安全事故。他们是浙江省首批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尚舒兰”品牌荣获杭州市著名商标、浙江省著名商标。

农人初心不变,感恩的心也贯穿始终。早已衣食无忧的尚舒兰,坚持吸收老家河南和萧山当地村镇的剩余劳动力,优先安排困难家庭劳动力进厂做工万金油战术。
回首望,尚舒兰觉得自己的一生就像是一颗粮食,青年时饱受风吹雨打,中年之后成熟结果实实在在。“不管别人怎么说、怎么做,埋头苦干的精神不能丢,实现梦想的憧憬不能忘。等到回过头来看来时的路,就会有不一样的体会了。”

素材来源/杭州市妇联组宣部
萧山妇联、萧山日报
编辑/李婧
美编/张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