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晓晨

苏州环保局为什么进入9月份抢人大战越演越烈....-My蓝聘网

为什么进入9月份抢人大战越演越烈....-My蓝聘网

应该是从2015年起,每年的8-9月份似乎就成了制造业招聘的一道坎,2017年的9月份也如期而至,现在对去年的抢人大战的情形还是记忆犹新。而且,缺工现象5年前好像只是沿海地区企业的专属名词,近几年内陆经济较好的一些地区如武汉、成都、重庆等地区也逐渐显现缺工的现象,更有甚者一些企业是常年缺工。现在正好是9月的上旬,早已嗅到了人力资源市场弥漫的硝烟。那么我们试着分析一下,是什么原因造就了如今的用工荒。当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力资源一下子成了香饽饽?成了稀缺资源红城网?
先看看江浙沪企业如何抢人?

第一,从源头来看,人力资源供应端的急剧减少

如上图示,1981-1990年我国新生儿出生数量呈现出总体向上的趋势,到1990年达到顶峰,为2621万人;从1990年-1999年,新生儿出生数量呈现波动下滑的趋势,1999年达到谷底,为1149万人。在经过1990到2001短期的上升之后,从2001至今,我国新生儿总体呈现平稳趋势,平均保持在1600万人的水平。由此,80后人口总数是1.14亿,90后是0.83亿,00后是0.67亿。准确讲,90后人口总数比80后少37%,00后又比90后少24%。按照这个下降速度,80后退休时步鑫生,补充进来的20后劳动力总数很可能不足三分之一。

此外,由上图可以看出农民工总量增速减缓绿维创景,劳动年龄人口减少是长期的趋势。根据《2015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数据:2015年中国农民工总量2.7747亿,比上年增加352万人,增长1.3%,劳动人口连续四年萎缩金嘉名筑。农民工数量总量虽然在增长,但是增速却持续下降,农民工正从无限供给向有限供给转变,不再是取之不尽的蓄水池。
第二,以新款iphone为代表金庸时空,全球产业链的带动
8月份传统旺季与以苹果为代表的消费电子产品迎来旺季叠加。暑期本身是制造业用工的传统旺季,此外,又与下半年消费电子产品新品旺季叠加。下半年是全球电子产品消费旺季,手机市场将迎来一波产销高潮。由于大环境致产业链企业整体订单不景气,预计支撑17年8月高峰招聘季的,主要是苹果系、华为系等产品的订单。典型的代表是iphone8新品的发布。因此,苹果产业链企业订单大增,抢人情况明显。根据市场上搜集到的情况,苹果手机代工厂商(典型代表为富士康、和硕等)及其他苹果产业链相关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激增魔力鲜颜,市面上的抢人大战因此而起。
传统旺季与消费电子产品迎来的旺季叠加对市场劳动力的需求大增是导致“缺工”现象在8月份出现爆发的最直接原因。
第三无限装殖,一、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火爆后产业链用工需求的上升及高企的房价对劳动力的“挤出效应”
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至2016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市场火爆,房地产销售、房地产投资和开发商土地购置面积增速均大幅上涨,地产建设规模的提升,需要大量的农民工,很多工人转移至建筑业。在上海,根据《2015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至2015年末,全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415.27万人。其中,户籍常住人口1433.62万人,外来常住人口981.65万人,同比下降1.5%。也就是说,相比2014年996.42万的外来常住人口海瑟尔惨案,2015年上海有将近15万外来人口净流出,15年来首次出现了外来常住人口负增长。上海的高房价产生的挤出效应是一些低端制造业和产业从业人员离开上海的重要原因华华手机网。从全国看,高企的房价在全国主要城市间对劳动力的“挤出效应”愈发明显
第四,传统型服务业对制造业劳动力的“分流”
服务业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吸纳就业的主力军,对制造业劳动力的分流明显。除了制造业对劳动力的吸纳强劲外,服务业对劳动力的吸纳作用也表现的越来越强。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3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0%,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9%,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2015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0%,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5%,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0.5%,首次突破50%日不落英文版。
中国的服务业正在迅速地发展并壮大,苏州环保局并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就业。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5年末服务业从业人员稳步增加,成为吸纳就业的主阵地。2013-2015年,中国服务业就业人员年均增长5.8%,比全部就业人员年均增长高出5.5个百分点。2015年末,服务业就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比重为42.4%,比2012年末提高6.3个百分点,分别比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高出14.0和13.2个百分点。服务业成为拉动社会就业总量上升的主要力量。
第五,新型服务业对制造业劳动力的“抢夺”
除了传统型服务业,和互联网发展密切相关的新型服务业对劳动力的分流影响也越来越明显。互联网时代,特别是移动互联技术的普及,互联网技术打破了时间和地域对原有企业组织架构中职场人的限制,劳动力市场也随着进行调整,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结构性变革。在互联网的冲击下,自由职业市场蓬勃发展。

第六,地区间薪资水平差别缩小致使劳动力流动发生变化。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蓝白斑筛选,2015年外出农民工为16884万人,比上年增加63万人,增长0.4%,这是2009年以来的最低增速。其中,跨省流动农民工7745万人,比上年减少122万人,下降1.5%。跨省农民工数量减少,与一些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工收入和沿海差距缩小有关。 根据梳理,截至2016年3月份,胡中惠全国最低工资标准的平均值1592元。总体看,随着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地区工资分配关系得到进一步调整和改善,地区间工资差距呈现出逐步缩小的趋势。从综合薪资水平看,随着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和工资差异水平的逐渐缩小,以及发达地区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与制造业等基础行业收入增长滞后的矛盾,考虑到剔除成活成本、交通成本等之后的“性价比”,劳动力实际的综合薪资水平差距已没有原先那么大。 越来越多打工者更倾向于在本地就业,人口更多在省内往地级市流动。也就是说劳动力不像以前一样都愿意去外地打工了。
第七,国家“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战略
中西部地区大量承接制造业转移,人口流出减少。上世纪90年代末期上海裸拍门,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些产业已经在逐步向湖南、湖北和重庆等中西部地区转移。随着用工、土地等成本的增加,产业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
自2000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中西部地区逐渐崛起。在产业转移进程中,从东部沿海转移到中西部地区的产业多是在这里被淘汰的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业,且以核心制造环节与上下游配套企业同步转移为主。
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各地对劳动力资源的需求都急剧增加,纷纷通过加强吸引劳动力资源的政策力度和加强社会保障等民生改善措施,吸引更多劳动力就地就业、创业和致富。
随着产业的转移,东部沿海地区大批劳动力的回流,对沿海地区的劳动力转移和用工需求形成“挤压”和“截流”。
产业转移使中国告别了单向的人口流动,呈现出回流和分散的新特征。劳动力总量的下降以及产业转移带来的分散和回流效应使得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力的供应减少
此外,从宏观看,刘易斯拐点下劳动力供应减少,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是根本原因。
 对策和建议:
 1、国家层面应加快小城镇建设和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以充分释放劳动力,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以提高劳动者素质。
国家层面应加快小城镇建设有助于释放农村劳动力,促使农村劳动力向小城镇和城市流动,能够一定程度上增加劳动力的供应量。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可以加强经济要素的自由流动,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形成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及人才市场,“城市开放”将促进劳动力、人才的自由流动。
此外,国家层面应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以提高劳动者素质。尽管人口红利正在衰减,但以人力资本积累为代表的人口红利的潜力仍然非常丰富。
为避免人口红利枯竭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应通过效率改善、提升劳动力素质等手段来充分挖掘人口红利。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对于就业率、劳动生产率与收入,乃至对一个国家的人力资本水平提高具有积极作用。
2、地方行业主管部门应加强引导我不杀伯仁,同时加大监管力度,规范企业用工,维护和谐劳动关系。
地方行业主管部门应做好企业用工保障引导服务,为辖区重点产业企业搭建便利高效的招工服务平台并提供相关资源彝怎么读。同时,为企业提供行业和用工分析研判动态,不定期发布针对不同行业类型企业用工的监测数据和参考信息。以便企业能够有效地了解劳动力供需状况床虱,提前做好招聘筹划。
此外,近期劳动力市场火爆,企业招聘困难,招聘成本高企李富胜。违法用工的情况极易发生,建议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可以以开展免费法规政策培训并定期组织企业人事干部/专员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及政策培训班缓解用工矛盾,降低企业违法成本。
特别是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争议高发行业密切关注、重点引导,以个别约谈、定期走访和检查等形式,深入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督促帮助企业整改完善提高李嘉石,降低企业违法成本。
此外,建议地方行业主管部门密切关注劳动力市场的走势和对企业订单持久度的摸排,防止因劳动力短时间的大量流动而出现群体性事件,维护和谐劳动关系的稳定。
3、用工企业应该提前筹划招聘,设置并增加招募补贴,加速用工模式的转变的同时,建立符合90后员工需求的留人机制。
首先,上半年“用工荒”的缓和,使得部分用工量较大的企业在招聘计划的筹划方面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很难应对突然爆发的“用工荒”。
建议用工企业在做好年度招聘计划的同时,针对企业自身订单波动情况、淡旺季,结合劳动力市场本身特有的波动因素,制定更为详细的季节性、阶段性的招聘计划。
其次,企业需要设置并增加招募补贴,以应对劳动力紧缺时招聘的回旋余地,保证生产、订单交期和品质不受影响。当市场招聘成本高企时,不设置及增加招募补贴将影响到劳动力的正常补给。
因此,企业必须在招募补贴和设置和金额方面进行筹划和预算,将压力完全向下游供应商传导无助于企业劳动力供给的稳定。
再次,企业在用工模式方面应加速转变。比如将用工进行外包。外包从员工招募、培训、生产、品质、离职等各个方面,均由外包供应商负责,企业无需在外包项目整个选育用留和生产环节投入过多的精力茱倩。而外包供应商通过对产品产量和品质来向企业结算费用。
外包能够有效降低成本和减少内耗,大幅度提升效率和品质。在招聘困难的时期,外包的用工模式对企业招聘的压力和生产的稳定性有着非常明显的好处。
最后,在目前市场招聘难的情况下,如何留住人是应对劳动力短缺的有效方法。从长远来看,如何降低员工离职率,提高员工忠诚度才是企业应当修炼的用人之道。
在劳动力供给总量萎缩的大背景下,企业高离职率问题更不容忽视。新生代不会被动地接受企业强加的用工条件和工作任务,企业不能以对待上一代劳动力的方式来管理90后。因此,企业要主动探索新的管理方式,最大限度的留人。


戳这里,找到好工作麻永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