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晓晨

重生猪王【读书】行走的歌谣-张海峰-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

【读书】行走的歌谣|张海峰-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


文\
张海峰
行走的歌谣
——读贾志红散文集《芒果雨》

阳光泻在阳台上,手里捧着新收到的散文集《芒果雨》,人便多了几分慵懒和惬意。一帧蓝色的封面,宁静中的忧伤,忧伤中的澹然。墨香氤氲,非洲记忆、悠游四方和情怀深处共三辑38篇散文,串连成一首首动人的歌谣,随着作者的浅唱低吟,让人感受到浓郁的人文情怀和温暖的亲情力量。
贾志红,生于南方都市,久居北国古城。喜散文,文字清新优美;好旅行,足迹遍布国内外。《中国国土资源报》社稷坛副刊上不时出现她的名字。早在2008年,我在诗联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大地新叶》上,就读到过她的两篇散文《不一样的美丽》和《嫁给太白山的小花》。光阴流逝,她的文字从青涩逐渐走向成熟,抒情,叙事,写实,抑或写意。如果说铁血昆仑关,那时的她,是一种喜欢“自由自在地在山野里舞蹈的感觉”,《芒果雨》则是女作家在不停地行走中,回望成长后笃定“想要的生活”。
独特的视角审视地域文化,呈现出浓郁的人文情怀。毋庸置疑,旅行已经在现代生活中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重生猪王客观、主观条件限制,让我们不可能走遍大千世界,品味风土人情,阅尽人世繁华茜斯安。借此遗失过往,讲述旅行的文字成为我们瞭望、探究世界和思考人生的一双慧眼。旅者贾志红的行走是一种悠然的状态,未知的前方有未知的风景,促使她一次次踏上充满魅惑和挑战的旅途。决绝,利索,义无反顾,如同她和我在网络上不多的交流一样简洁,明了,不拖泥带水。从高原垭口到黔东小城,从大漠日出到草原嫣红,从弯月冷照的黄河小镇到雪花飘飘的古北口野长城,从大江南北到西部非洲,作者的旅行文字里,看不到资料式的堆砌,也没有惯常的让人感到枯燥的数字化记录,有的只是一路行来的所见、所闻、所感徐美凤。独特的视角,蕴了丰盈的情感,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古巷深处的徘徊,居延海边的遥想,芒果雨中的回望,巴戈埃河畔的遐思,乳油树下的琐事……像一首首淌出心底的歌,清澈,干净,泠泠而响。《青山明月不曾空》中,作者眸子里的隆里“不再是一个坚硬的军事城堡,亦不再是一个离愁的小城”,而是一个深深浸润着历史气息和名人文化遗风的地域符号,读来让人在淡淡的愁绪中心生温暖。在《居延海之约》里,“愿意迢迢地去看一场经过久久等待的日出,那就是愿意在一束纯净的目光下,胸无戒备地完全裸露自己的灵魂,这时的灵魂也许是最美丽的灵魂,郭文韬而无论其是否真正高尚。”作者将居延海这个人类共同面对的生态议题,与游者个体的心灵紧紧联系在一起,抒情达意,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徐徐渗入优美如诗的语言,不能不让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非洲,对于普通人而言,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地理名词,一个充满着贫穷、战乱、疾病,还有些神秘气息的宽泛概念。除了田径赛场上竞技的黑人运动员,硝烟弥漫、断壁残垣中衣衫褴褛的难民,热带病肆虐下奄奄一息的病人,我对非洲所知甚少。印象最深的,是电视画面中小萝卜头身材、露着洁白牙齿的非洲小孩,就像作者在《一个叫嘎宋的小男孩》中描述的那样,他们“有着瘦瘦的单薄的身板儿,有着卷卷的绒绒的头发,有着黑亮的清澈的眼睛”。眼睛清澈,流露出的却是无望而又渴望的眼神,着实令人心酸。作者地质职业的特殊性融安消防学校,造就了经历的独特,行走的文字因此独特,不可复制。贾志红不着墨于当地的战乱和本身涉及的建设工程,而是从一个旅者的角度着眼,从日常生活场景入手,用细微、敏锐的镜头,捕捉、记录下战乱和贫瘠大背景下的富有人文意蕴和民俗风情的西非底层世界。光着脚跑步的可爱男孩嘎宋、喜欢唱歌和舞蹈的嘎佳、养育5个孩子的寡妇杰内芭、帮厨的阿芙、带有东方韵味的贡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了芒果树、尼日尔河、桉树林、虎子、胖胖、驴车、茅草屋等异域风物,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三八大案。双线叙述结构的《芒果雨》,两次飘落的细雨,两个不同的地域,两个不同的故事,交织在一起,前后对照,如雨的淡淡忧伤,飘散成柔柔的心情文字,带给读者无尽的朦胧美感。采用暗喻手法的《巴郎桑》,黑夜沉沉,非洲旱季里蓬勃茂盛的巴郎桑,车内遭受病痛折磨的龙翻译,笼罩在忧伤和不安状态下的“我”,则让读者感受到,当人处在恐惧中所迸发出的顽强信念和精神力量:“云走了,雨去了,带走了原野里生动的色彩。这个绽放似乎是迟了些,但,迟了吗?不,没有!一颗顽强的灵魂,穿越黑暗,穿越荒凉,在原野里亮起一盏明亮的灯!”
细腻的笔触线粒体夏娃,娓娓的叙述,隐痛中透出温暖的情感。亲情,是写作者不竭的素材。虽疏密有别,远近不同,但那些生命里最本真、最善良的东西深融在血液里嫡女解语,时刻滋养着我们的生活。我们无不渴望着被亲情拥抱,被亲情呵护,在亲情编织的阳光雨露中成长尼罗河宝石,同时把亲情回报于给予我们生命和成长关怀的长辈、同辈,奉献给我们的子女。传承延续中,亲情便具有了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血脉和血缘意义。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的时间和空间都不尽相同,经历更是千差万别,衍生出的亲情也大不同,盈实的,匮乏的,平淡如水的硬币分拣机,浓烈如酒的,酸涩如梅的……世界因此多情多彩。亲情总是和家连在一起,和故乡连在一起,伴着与生俱来的乡愁同生共长,从而生发出一个个爱或恨、情或愁的故事,供我们在不断欣喜和唏嘘中品味人生,关照现实。贾志红也写亲情,以理性的思维辅以感性的色彩,打捞并还原人生路途中亲历或者听闻的情感碎片,衔接成一个个精彩的亲情故事。桂树下编织毛衣的祖母、老屋暗影里抽烟的祖父、泡桐下纺织的外婆、阳光暗房里冲洗照片的父亲、海岛上看绯红晚霞的孩子……没有强赋的对与错、是与非,只是如水般流畅的叙述,让人在忧伤和疼痛的文字中默默地感受亲情的温馨和温暖。《最后的温暖》中,作者把“亲人们都种在了地里,种在了故乡的地里,他们都长成了一棵棵树,他们的根在地下相连,他们的枝在空中相拥,他们的叶在温暖的阳光下,在轻柔的微风里沙沙地响着,那是他们在释然地诉说,诉说着前世今生的故事。”作者深切洞悉历史、社会、家庭、人性之后的从容和达观浸润在充满真情实感的文字中,因了大篇幅的连续问句,极具穿透力和感染力:“我愿意祖母再踏上那一条她洒满了伤心的泪水的乡村小路吗?我愿意祖母再站在故乡吱吱作响的小木桥上,回忆祖父八年的杳无音信带给她的痛苦吗?我愿意祖母为了那一口棺材靠近你温暖我,去成全一个伤她最深的人的灵魂的自我救赎吗?还有,还有,还有随后五十年的孤苦无依,五十年既不能走进又不愿远离的无望的守望……我能吗?能吗?”从默默隐忍到失声痛哭,从思想恍惚到一路飞奔,从重逢之近到不再回眸之远,从精神的遥望到身心的最终回归,情感的波澜起起伏伏,直教人心潮涌动,久久不能平息。
平静的叙述叫文字,加了内涵的思想才能称之为文学。贾志红用唯美文字书写的亲情故事,不止于文学性,亦体现了强烈的现实性和教益性,从中可见作者文学创作的境界。相似的记忆或现实片段,极易牵着读者自然而然走进作者所营造的故事氛围。仿若我们置身其中,经历着类似情境,不由对着某一个情节、某一个场景感慨、激动、伤感、忧愁或者兴奋。就在前些时,我孩子到外市参加毕业学校的师生聚会,这是他第一次独自出远门。在打来的电话里,他试探性地说想多待两天,又怕父母担心。在得到肯定答复后,手机那头的他明显高兴起来。孩子已经长大,我们既然不想让他做一只仅在院子里觅食的麻雀,那就让他成为一只在蓝天上振翅翱翔的雄鹰。作为父母,应该学会坦然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阵痛和由此而产生的亲情力量。这样,在他结束假期,重新回到大学生活的时候,远方的我们将会在一如既往爱的挂念中多出几分信任和安然,诚如作者在《长成一座岛屿》中所言:“我们都是一块漂移的泥土,在一个时点遇到,结缘,又注定分开,注定孤独。我们站在海洋的两岸,也站在时空的两岸,我们彼此都是对方的岛屿。”
微小的物象音符般跳跃,动听了美丽的歌谣。贾志红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以行走的姿态、写作的热情,用绵绵的笔触吟唱出动听的文学之歌,让读者在尝尽文字浸透的酸甜苦辣咸后,留下无尽的回味和向往。不可否认,人是故事的主角,但一些微小的物象极大地丰满了人的形象,烘托了故事的情境,从而引人入胜,牵绊着读者的神经,让人不觉深陷在娓娓叙来的文字中。如果,一篇篇散文是一首首动听的歌谣,那么,这些小小的物象,就是歌谣中一个个用来修饰的音符,优雅地排列组合,高低错落,律动成曲,为歌声增色。飘落的桂花,高大的泡桐,怒放的桃花,婆娑的香樟,茂盛的巴郎桑,缠绵的芒果雨,翩跹的黄蝶,甚至连飞舞的杨絮,都在作者精心构建的叙事抒怀中,扮演着属于各自的文学角色。细细品味,既有具象之形又兼意象之韵,甜美,幸福,坚强,思念,惆怅,显贵,抑或卑贱,不一而足。以桥为例,一座吱吱作响的小木桥,一座岁月中由木桥变为石桥的小桥,在《歌谣》和《最后的温暖》两文中反复出现。那不仅是一座物质概念上的桥,也是一座精神意义上的桥,既连接着亲情与家庭、过往与现在、忧伤和快乐、遗忘与铭记,更连接着撕裂和愈合、伤害和谅解、分离和相聚、短暂和恒久,因了痛心和伤感的温暖而意味深长。这样一座桥,有形的,无形的,不论你是否留意,都在我们的身边存在着,并将一直存在下去。当某个似曾相识的情节在我们生活中上演杜兹肺鱼,你将毫不迟疑地想到这部温润如歌的散文集《芒果雨》。
《芒果雨》,一部行走的歌谣,让人和着曼妙的旋律,感受文字的魅力,也感动着文学的力量。相信,不仅是芒果雨,在未来的日子里,还会有一场场美丽的苹果雨、桂花雨、桃花雨、桐花雨,在文学的天空下飘洒……

张海峰,男,河北省蔚县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浮云玉,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会员。散文见于《大地文学》《散文选刊》《海外文摘》《辽河》等文学期刊。获第三届宝石文学奖新人奖。现供职于河北省蔚县国土资源局。



空白
2018《大地文学》征订开始啦
银行汇款
收款单位:
中国国土资源报社
账号:11041001040001553
开户银行:
农行北京安外大街支行
邮局汇款
收款单位:中国国土资源报社
邮编:100034
收款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羊肉胡同甲30号
微信订阅
添加以下任一编辑微信订阅
徐老师:xuzhi_xuzhi
刘老师:fengdexingtai
陈老师:Gettysburg1989

诗与远方,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