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晓晨

静殊【语文经纬】全民阅读,教师为先!-木铎语文

【语文经纬】全民阅读,教师为先!-木铎语文李雅男


点击上方“木铎语文”,关注我们哦!
木语按
亲爱的老师独行杀手,假期快到啦。忙碌了一个学期的您,寒假里有什么计划呢?探亲、旅游还是宅在家?无论您有什么打算,想必您一定不会忘记一件事——阅读。那么,教师为什么要阅读?在浩瀚的书籍里,我们该读什么呢?当然不只是阅读时尚杂志和流行小说港沪通,教师的职业决定了我们要多多阅读经典易天雄。为此,木语为您精心准备了“教师素养读本”——一份涵括哲学、教育、文学、艺术、科学和文化的人文大餐。相信您每阅读一篇,就如品尝一份美味佳肴,必能获得心灵的愉悦与精神的满足。有道是“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让我们打开“教师素养读本”,细细品尝这360份(各卷60篇,共6卷)精美大餐吧!
全民阅读,教师为先
01
教师职业决定教师必须阅读
教师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职业之一。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正所谓“国将兴,波力斯卡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开心边角料。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史上,英雄辈出,大师荟萃,都与一代又一代教师的辛勤耕耘分不开。
教师的职业是教书育人,肩负着开启民智、传承文明的神圣使命。“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无论是“传道”还是“授业”“解惑”都要以读书为职志。教师只有源源不断地从阅读中吸取新知识,获得新感悟,才能给学生以新知识、新启示。与其他职业者的阅读相比,教师的阅读有着特别的意义。若说一般人的阅读是为己而读,那么,教师的阅读不仅是为自己而阅读,而且也为受教育者而阅读。打一个比方:多数人吃饭只为自己的肌体所需,而正在孕育和哺育新生命的母亲,吃饭不仅为保证自己的健康,还要兼顾胎中的小生命和襁褓中的婴儿。因此,母亲的进食显得格外重要,她不仅要维持自己的生存,还必须产生营养和乳汁以哺育后代。教师阅读,与此类似。不同的是,母亲给婴孩输送的是身体成长的乳汁,而教师给予学生的则是精神成长的甘乳。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须有一桶水。”“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这里的“一桶水”“整个光的海洋”便是教师通过阅读获得的知识。
教育是成就人的事业,教师职业的特殊性需要教师以自己职业身份去阅读,让教育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在阅读中不断加强和坚定。2014年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提出好教师的四个标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要达到这些标准,阅读是必要的前提。只有热爱阅读的教师,才可能拥有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高尚的情操、扎实的学识和仁爱的情怀。
02
教师专业成长必须通过阅读
作为文明之火的传递者——教师,传授给学生知识,就是在为他们描绘蓝图,给他们讲述美丽新世界的故事纪元1701。这蓝图,这故事,从何而来?从阅读从思考中来。古今中外的原典,是人类文化的精华。未来世界怎样?答案可以从中寻找三国寻娇。可以说王从希,教师阅读决定教师专业成长,教师专业成长决定教育振兴,教育振兴决定国民素质。
国家语委重大课题“面向基础教育的阅读行动研究”课题组,曾对全国中小学教师阅读现状进行调查,其中阅读量、阅读内容、阅读时间、阅读保障等数据反馈令人担忧。多数教师读书偏少,若读书则多为教辅用书,阅读人文社科经典著作及本学科前沿的书甚少,这在很大程度上羁绊教师的思想。培根曾说,“读书在于造就健全的人格”,尤其是经典阅读,对教师特别重要。阅读经典不只可以训练思维,沉淀情感,提升素养,更重要的是人文经典书籍中孕育着民族文化的基因,深藏着民族文化的精神。只有通过阅读,才能增强民族文化认同,传承民族文化精神,凝聚民族思想情感,让教师的人格得以完善。
因此,教师阅读,不仅可以涵养自己的气质,提升个人素养,更是为了塑造下一代。教师唯有通过阅读,掌握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宁波至诚学校,才能拓宽自己的教育视野和教育境界,更新自己的教育行为和教育方式。读书应是教师的一种工作状态,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教师只有通过阅读,才能实现自我价值,才能丰富自己的思想、升华自己的情感、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因为阅读能滋润心灵、丰富情感,这种滋养影响着教师的一言一行,使教师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在教师职业仍没有被全社会充分理解与尊重的今天,教师更要自尊自重,更需要一种奉献精神,一种专业情怀。
03
教师阅读推动全民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全民阅读,李克强总理连续四年在两会上呼吁推动全民阅读。何以推动全民阅读?教师应当是关键所在,也可以说,教师是推动全民阅读的引擎。中小学是学生打基础的最重要阶段大冶天气预报,也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普定天气预报。中小学教师的素养至关重要。王国维曾说:“若论学问之根柢与教师之所自出,则初等教育之根柢存于中等教育,中等教育之根柢存于高等教育。”王国维这一观点,放诸当今也不过时。人文素养是中小学教师“根柢”的固有内容,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理想人格等皆与人文素养相关,可谓兹事体大。
在一所学校里,教师热爱阅读,学生热爱阅读,这所学校的人文气息必定醇厚,从校长到学生乃至普通保洁工,其精神面貌、言语行为必定清雅。百年前梁启超曾言:“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那豪迈的话语今天读来依然激奋。未来的社会充满竞争,竞争的特点是人才的竞争、国民素质的竞争。一个国家、民族要立于不败之地天造地设造句,靠的是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和富于竞争力的高素质的国民。国民素质的提高要靠教育,义务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起点,抓好义务教育阶段的阅读至关重要。
现在我国政府已将全民阅读提升到重要议事日程。那么,如何推进这项基础工程和战略工程?教师为先!阅读是教师知识和精神的主要来源,只有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以丰富的学识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爱护学生、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同样,只有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热爱读书的学生,只有热爱读书的学生,才能改变校园面貌、家庭面貌和社会面貌。由教师阅读带动学生阅读,由学生阅读调动家长阅读,从此,阅读之风盛行。从这个角度而言,也可视教师阅读为全民阅读之入口。通过教师阅读,架设“学校——家庭——社会”的阅读桥梁,从而深入持久地推动全民阅读。




亲爱的老师,职业的特性决定了我们必须阅读。教师的工作像蜜蜂采蜜,需要博采众长。为了实现教育的文化功能植祖,教师除了拥有本学科的知识,还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蕴含着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理想人格等,其真谛是创造人化的天地,一个有意义的世界。木语编写的“教师素养读本”非常荣幸获得第三十一届(2017年)华东地区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图书二等奖;入选2017年度“影响教师的100本书”。这套教师读本,旨在让我们在这个有意义的世界里提升人生的境界,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广泛的阅读,在阅读的世界里如沐春风、如饮甘露。亲爱的老师,静殊让我们带着对学生的爱,对教育的赤子情怀,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期盼,共同走进经典阅读的世界,在理性而又温润的文字里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吧。
本期责编:罗文平 康雅迪
本期美编:王梓睿
温馨提示:轻轻向上滑动,您可查看“教师素养读本”全套目录哦!

哲学的星空·目录
中国古代哲学
1《道德经》选读 老子
2《论语》选读
3《孟子》选读
4 庖丁解牛 庄子
5 大同与小康
6 西铭 张载
7 补《大学》格物致知传 朱熹
8 大学问 王守仁
9 原君 黄宗羲
哲学是什么
10 实践论 毛泽东
11 中国哲学的基本观点与基本倾向 张岱年
12 中国哲学的特点与发展 任继愈
13 20世纪中国哲学之反思 张世英
14 作为精神家园的哲学 叶秀山
15 哲学是什么 陈嘉映
16 谈谈方法 笛卡尔
哲学与文化
17 论诸子的大概 章太炎
18 儒家哲学 梁启超
19 东西方哲学之情势 梁漱溟
20 再论中国传统哲学的真善美问题 汤一介
21《孟子》与现代人生 张岂之
22 道家的和谐观 陈鼓应
23《周易》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张立文
哲学与政治
24 国民人格之培养 张奚若
25 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 亚里士多德
26 论平等 伏尔泰
27 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
28 我的世界观 爱因斯坦
29 我有一个梦想 马丁·路德·金
伦理与价值
30 道德的勇气 罗家伦
31 价值与文化 袁贵仁
32 论价值范畴 李景源
33 全球伦理和黄铜时代 赵敦华
34 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 康德
35 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 卢梭
哲学与美学
36 以美育代宗教说 蔡元培
37 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 朱光潜
38 美从何处寻? 宗白华
39 人的主题 李泽厚
40 美育与人生境界 叶朗
41 审美教育书简 席勒
哲学与人生
42 略谈人生观 胡适
43 人生三步骤 钱穆
44 人生的境界 冯友兰
45 人生的价值 杨绛
46 人是什么纪家盈? 赵鑫珊
47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帕斯卡尔
48 人的自身 叔本华
49 论创造者之路 尼采
50 西西弗神话 加缪
51 青年时代的回忆 史怀泽
哲学与生活
52 理想与现实 贺麟
53 为学与为人 牟宗三
54 重要的不是活着而是活得好 苏格拉底
55 知识是人的行为善良与正确的指南 柏拉图
56 快乐和痛苦的各种情态 洛克
57 我为什么而活着 罗素
58 理性 雅斯贝尔斯
59 信条 弗洛姆
60 生活·他人·爱情 萨特
教育的智慧·目录
中国古代教育
1《论语》选读
2《孟子》选读
3 劝学 荀子
4 学记
5 大学
6 勉学 颜之推
7 师说 韩愈
8 白鹿洞书院揭示 朱熹
9 教约 王守仁
教育的本质
10 新教育是什么 陈独秀
11 教育的信仰 朱自清
12 只有心灵才会把一切安排得最好 苏格拉底
13 洞穴理论 柏拉图
14 教育即生长 杜威
15什么是教育 雅斯贝尔斯
教育的目的
16 论教育之宗旨 王国维
17 中国人所最缺者为体育 张伯苓
18 什么是教育的出产品 蒋梦麟
19 素质教育与21世纪的人才培养 袁贵仁
20 通过教育去形成一个人 夸美纽斯
21 教育是为了发展人的自然禀赋 康德
22 教育的目的 怀特海
23 培养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人 爱因斯坦
教育的过程
24 我的学习经验 徐特立
25 “误教”与“无教” 晏阳初
26 直面经典与范本教育 黄克剑
27 教育不是培养驮着书本的蠢材 蒙田
28 教育者应该懂得教育科学 赫尔巴特
29 结构主义教育 布鲁纳
30 教育的四个支柱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教育与心理
31 作家与白日梦 弗洛伊德
32 智力的形成和认知的发展 皮亚杰
33 高峰体验与自我实现 马斯洛
34 新的学生观对学生的影响 布鲁姆
35 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加德纳
36 无意识的心理构造 荣格
家庭与教育
37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鲁迅
38 创造的儿童教育 陶行知
39 怎样做父母 陈鹤琴
40 傅雷家书 傅雷
41 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 顾明远
42 把孩子看作孩子 卢梭
43 爱的教育 裴斯泰洛齐
44 儿童与旅行 福禄培尔
45 儿童是一个社会问题 蒙台梭利
教师与教育
46 教育家的自家田地 梁启超
47 如果我当教师 叶圣陶
48 我的恩师陈垣先生 启功
49 教师的知识结构与观念 林崇德
50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叶澜
51 教师的作用 罗素
52 教师论 小原国芳
53 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与社会
54 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 蔡元培
55 赠予今年的大学毕业生 胡适
56 知识的责任 罗家伦
57 中国知识分子的责任 徐复观
58 略谈学好语文 苏步青
59 适应环境 赫钦斯
60 终身教育的意义 朗格朗
文学的旅程·目录
古代文论
1《论语》选读
2《孟子》选读
3《庄子》选读 庄子
4毛诗序
5报任少卿书 司马迁
6典论·论文 曹丕
7知音 刘勰
8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陈子昂
9答谢民师推官书 苏轼
10诗辨 严羽
11读第五才子书法 金圣叹
12《人间词话》选读 王国维
文学总论
13文艺作品的鉴赏 叶圣陶
14文学的作用 巴金
15关于文学鉴赏 章培恒
16中国文学的鉴赏 袁行霈
17审美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结晶 孙绍振
18谈审美与人的全面发展 童庆炳
19诗学 亚里士多德
20文学的材料 泰戈尔
21我拒绝接受人类末日的说法 福克纳
22为人类而艺术 索尔仁尼琴
文学的语言
23怎样运用文学的语言 郭沫若
24语言与文学 王力
25中国语文的三个阶段 梁实秋
26咬文嚼字 吕叔湘
27语言小谈 赵树理
28语言的风格 张志公
29下苦功夫掌握语言艺术 秦牧
30中国文学的语言问题 汪曾祺
31汉语语言学与语文教学 王宁
32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 高尔基
诗歌的趣味
33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 朱光潜
34谈中国诗 钱锺书
35唐诗的历程 程千帆
36读诗一得 吴小如
37词的形式 夏承焘
38词的欣赏 周汝昌
39小词中的人生境界 叶嘉莹
40诗歌美学传统与创新 洛夫
41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 谢冕
42论诗 波德莱尔
小说的艺术
43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鲁迅
44怎样读小说 老舍
45关于短篇小说 孙犁
46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吴组缃
47《西游记》的童话性 林庚
48《水浒》的人物和结构 茅盾
49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奇书——读《红楼梦》 蔡义江
50《白蛇传》与《巴黎圣母院》 王蒙
51博尔赫斯的现实 余华
散文的诗意
52《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 郁达夫
53关于写散文 冰心
54试谈小品文 钟敬文
55说散文 徐迟
56散文的知性和感性 余光中
57略谈我国的散文传统 郭预衡
58怎样分析古代散文 倪其心
59中国现当代散文欣赏 刘锡庆
60散文的诗意 帕乌斯托夫斯基
艺术的韵味·目录
古代艺术理论
1 乐论 荀子
2 乐记
3 书论 王羲之
4 书谱 孙过庭
5 山水训 郭熙
6 童心说 李贽
7 园说 计成
8 寓山注序 祁彪佳
9 结构 李渔
10 竹·题竹 郑燮
艺术总论
11 从“距离说”辩护中国艺术 朱光潜
12 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 宗白华
13 从艺术的变,看人生的态度 徐复观
14 艺术欣赏的方法 杨辛
15 艺术与人生 张道一
16 艺术的欣赏 蒋勋
17 关于艺术 马克思
18 歌德谈话录 爱克曼
19 艺术论 托尔斯泰
20 论艺术 罗丹
绘画书法
21 谈诗书画的关系 启功
22 中国书画与中华文化 陈绶祥
23 再读齐白石的画 王朝闻
24 画说 张大千
25 关于梵高 吴冠中
26 看蒙娜丽莎看 熊秉明
27 中国书法 叶秀山
28 汉字的书法艺术 虞愚
29 毛泽东的书论和书法 韩玉涛
30 米开朗琪罗 罗曼·罗兰
音乐舞蹈
31 音乐与人生 卞祖善
32 如何欣赏音乐 徐沛东
33 傅聪的成长 傅雷
34 唐诗过后是宋词 葛兆光
35 说舞 闻一多
36 怎样欣赏芭蕾 赵汝蘅
37 中国民族舞蹈的欣赏 陈维亚
38 怎样欣赏现代舞 欧建平
39 贝多芬百年祭 萧伯纳
40 舞蹈应该是怎样的 邓肯
戏剧戏曲
41 中国戏曲艺术特征的探索 焦菊隐
42 戏曲的形式特点 张庚
43 京剧与传统文化 王元化
44 梅兰芳、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布莱希特戏剧观比较 黄佐临
45 中国古典戏曲中的悲剧 钱锺书
46 关于表演艺术的讲话 梅兰芳
47 戏剧欣赏的独特性 谭霈生
48 话剧艺术的魅力 王晓鹰
49哈姆雷特与堂·吉诃德 屠格涅夫
50 如何阅读戏剧 艾德勒 范多伦
建筑园林
51 古建序论 梁思成林徽因
52 科技、人文与建筑 吴良镛
53 中国的宫殿 李泽厚
54 方与圆 汉宝德
55 中国佛教寺院殿堂的典型配置
——山门、大雄宝殿及其东西配殿 白化文
56 对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反思与展望 叶廷芳
57 石筑的《易经》 余秋雨
58 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 叶圣陶
59 园日涉以成趣 陈从周
60 哥特式教堂 丹纳
科学的奥秘·目录·
中国古代科学
1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2 张衡传 范晔
3 马钧传 裴松之
4 祖冲之传 李延寿
5 三峡 郦道元
6 齐民要术·杂说 贾思勰
7 温洲雁荡山 沈括
8 曲糵 宋应星
9 游七星岩日记 徐霞客
10 《海国图志》序 魏源
什么是科学
11 科学的起源 王星拱
12 科学名词跟科学观念 赵元任
13 求知是人的天性 亚里士多德
14 科学断想 达·芬奇
15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伽利略
16 现代科学的起源 怀特海
科学精神
17 把中国建成数学大国 陈省身
18 要鼓励自由探索与思想创新 邹承鲁
19 我一生中的八个重要抉择 王选
20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丁肇中
21 哥本哈根精神 杨福家
22 真理面前半步也不后退 布鲁诺
23 给青年们的一封信 巴甫洛夫
24 我的信念 居里夫人
25 探索的动机 爱因斯坦
26 改变世界的人们 贝弗里奇
27 公众的科学观 霍金
科学方法
28 科学的头脑 任鸿隽
29 学习和研究数学的一些体会 华罗庚
30 三个馒头的故事 钱伟长
31 “偶然”非偶然 袁隆平
32 六个沉思的内容提要 笛卡尔
33 给科茨的信 牛顿
34 科学家的创造性 汤川秀树
35 反对方法 费耶阿本德
科学分类
36 地球年龄 李四光
37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竺可桢
38 关于思维科学 钱学森
39 科学工作有没有风格 杨振宁
40 继承发扬祖国医药学,为国争光 屠呦呦
41 试论“重术轻学”传统对我国科学发展的影响 詹克明
42 《物种起源》导言 达尔文
43 中国科学对世界的影响 李约瑟
44 镭的发现 艾芙·居里
45 搜寻外星人 萨根
46 美与天文学 史莱因
47 大陆漂移的确定 古尔德
48 数学有何用 斯图尔特
科学与人文
49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邓小平
50 科学和艺术——在炎黄艺术馆的讲话 李政道
51 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杨叔子
52 我的幼年教育 富兰克林
53 伦理和科学 彭加勒
54 科学对生活的精神意义 薛定谔
55 关于进化论的讲演 赫胥黎
56 精密科学中美的含义 海森堡
57 科学进步的障碍 波普尔
58 行动的能力 奥本海默
59 热爱生命 威尔逊
60 前奏:隐喻之需 罗特斯坦
文化的印记·目录·
中国精神
1.《周易》选读
2.《论语》选读
3.《孟子》选读
4.出师表 诸葛亮
5.陈情事表 李密
6.兰亭集序 王羲之
7.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王勃
8.横渠四句 张载
9.赤壁赋 苏轼
10.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蔡元培
11.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 陈寅恪
12.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史 冯友兰
文化通论
13.论文化 毛泽东
14.中国人的精神 辜鸿铭
15.中国文化的根源和近代学问的发达 章太炎
16.中国文化要义 梁漱溟
17.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 钱穆
18.中国民族思想的特质 罗家伦
19.中国梦当有文化作为 饶宗颐
20.道德及其现代价值 王元化
21.传统文化与优秀民族精神 张岂之
22.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 庞朴
23.试谈中国的智慧 李泽厚
24.论“中国文明的起源” 张光直
25.谈“信古、疑古、释古” 李学勤
26.中国文化与中国人 易中天
27.中华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 陈来
中国思潮
28.先秦诸子 曹聚仁
29.经学与中国文化 孙长江
30.论古今学风变迁与政俗之关系 刘师培
31.佛教与中国文化 石峻
32.论宋学的博大精深(北宋篇) 邓广铭
33.略论“清代思潮” 梁启超
历史民俗
34.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费孝通
35.什么是民俗文化 乌丙安
36.古代人的穿衣打扮 沈从文
37.南方与北方 林语堂
38.丝绸之路 杨泓
39.中华文明与中医 翟双庆
他者眼光
40.论中国思想 利玛窦
41.致德雷蒙先生的信:论中国哲学 莱布尼茨
42.法律与民族精神和风俗习惯 孟德斯鸠
43.中国的历史 伏尔泰
44.中国(口授记录) 康德
45.中国哲学 黑格尔
46.论中国传奇 爱克曼
4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革上尉的信 雨果
48.中国的现实与需要 明恩溥
49.中国人的性格 罗素
50.中国模式 汤因比
中西交流
51.论世变之亟 严复
52.略说中西文化 熊十力
53.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 胡适
54.论中西文化交融 周谷城
55.交光互影的中外文化交流 季羡林
56.如何解说文化 金克木
57.一个翻版 殷海光
58.中学、西学与近代化 何兆武
59.五四运动与中西古今之争 汤一介
60.文化差异与文化误读 乐黛云

觉得不错,就点个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