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晓晨

黄金渔场【访谈】人文摄影师的“虔诚”与快乐-张张丽摄影俱乐部

【访谈】人文摄影师的“虔诚”与快乐-张张丽摄影俱乐部


影赛背景
双周赛是北京张张丽摄影俱乐部与《大众摄影》杂志社联合举办的全国性大型摄影比赛。活动开展五年以来,深受广大摄影爱好者的热情关注和参与,在业界广受好评。
双周赛每月两期,每期针对不同主题命名,主办方从每期投稿的成千上万幅作品中甄选出十幅佳作别太晚回家。
每位摄影师各抒己见,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视角,运用不同的技巧表达命名主题的内涵,也借以抒发自己独特的情感。
本期我们走进《光影街头》的获奖摄影师——王飞,与他分享有关摄影的故事。
作者简介

王飞,男西域铁骑,出生于1968年8月,重庆市北碚区文化馆专职摄影老师。国家高级摄影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重庆市北碚区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曾多次在全国性摄影比赛中获奖龙一一。
摄影师寄语:
“通过手中器材和技术去表达、揭示拍摄对象隐藏的深意,才是摄影者有意义的创作思维和实践行为,能产生良好的社会价值。”
“人文摄影的本质是关注人的生活状态的摄影活动大圈仔,能反映人的本质特征,包括生存状态,精神追求手卷烟丝 ,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
以下为访谈实录——
Q:您好,首先要恭喜您入选了大众摄影张张丽双周赛。您为什么选择双周赛这个平台?
A:我一直非常喜欢并看重双周赛这个平台。虽然每期入围获奖的作品只有10幅,但投稿量却多达数万幅。这完全是优中选优,评选结果非常令人信服。这既是充分验证自己摄影水平的载体,也是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舞台,竞技魅力十足。
▼2017年1期《光影街头》入选作品 【虔诚】

Q:关于这幅作品,您的创作灵感是什么,跟大家分享一下。
A:我常去藏区搞摄影创作,非常喜欢那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尤其在对藏族同胞的生产生活方式进行拍摄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一种冲动,那就是一定要拍一幅能揭示其人生价值、思维方法、理想信念相互交织的动人画面。怎么拍?拍什么?这个问题一直让我内心纠结,以至于每次说起去藏区拍摄都是一种折磨。藏族同胞是虔诚的佛教徒,他们有着坚定的信仰和追随的决心、毅力,这些时刻都打动着我。所以当我再次进入藏区时,我会把自己的创作激情融进藏族同胞对信仰的执着追求中,把自己的创作目标指向朝觐路上虔诚的人们。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创作动力和激情黄油烙饼,一旦进入状态,一个个鲜活的画面和灵感便不断涌现出来。
Q:您的这幅作品的拍摄时间和地点是在哪里?
A:拍摄时间2016年10月。地点:拉萨八角街。
Q:关于这幅作品的拍摄时您相机的参数设定如何?
A:机身:佳能1DX 镜头:100mm—400mm 快门:1/250
光圈:8 暴光补偿:+2/3 ISO:400
Q:能详细讲述一下拍摄这幅作品时的情况和背景吗?您是怎样捕捉到这个精彩瞬间的?
A:2016年10月与摄友自驾来到拉萨蜓组词 。清晨的大昭寺香烟袅绕,八角街上人流匆匆黄金渔场。我随着人流漫无目的走着,想找寻什么,但什么也看不见。看着身边众多香客、游人、佛教徒还有朝圣者一张张虔诚恭敬的脸,我暂时忘却了拍摄,沉思起来。这么多人来烧香礼佛,发誓还愿,信仰的力量真是法力无边啊。我敬佩的是,藏族同胞在朝拜的时候,都是为自己前世的孽缘赎罪,祈求众生能够离苦得乐,没有人是为自己的今生祈福。尤其是那些穿插在人流中的磕长头的信徒,他们不惜迢迢千里,历经数月,风餐露宿,朝行夕止,匍匐于沙石冰雪之上,执着地向心中的圣地进发,更是让我赞叹不已。猛然间我一个激灵!我还去刻意追求什么画面构图啊,人流中的磕长头者不正是我苦苦追寻的主吗?于是我离开人群来到距大昭寺最后百余米靠西向的街边席地而坐,架好长焦静静观察李玫瑾博客,为的是平机位逆光拍到他们从东方过来在最自然状态下的最佳表现。终于一位极具特色的磕长头者在一群人的腿缝间进入画面,我从镜头中已能清晰看到他此时此刻喜悦的神情。我屏着呼吸盯住他,生怕他在人群中消失。他每一露头我就按下快门,让他定格在我的脑海,定格在我的生命。
Q:您一般喜欢拍摄什么类型的题材方白羽?纪实?文艺?为什么会关注这些题材?
A:作为文化馆专职摄影老师,我的工作具有宣传和推广性质。为了便于指导培训,我的拍摄题材很广泛,但我更喜欢和擅长人文题材的创作众信人才网。通过手中器材和技术去表达、揭示拍摄对象隐藏的深意,庞凤仪才是摄影者有意义的创作思维和实践行为圣仙王途,能产生良好的社会价值。人文摄影的本质是关注人的生活状态的摄影活动,能反映人的本质特征,包括生存状态,精神追求,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我在这样的创作拍摄中总能融进自己的思想情感。

▲《人生之路》

▲《行走在都市》

▲《城市音符》
Q:您喜欢到哪些地方去采风?这些地方都有哪些素材提供给您?
A:我喜欢到原生态气息浓郁的地区进行创作采风,这里能让我发现并感受到真善美。这里纯真朴实的生产生活状态总能激起我的创作灵感,使我的作品更加鲜活,具有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唐人游。

▲《心语》

▲《阿爸的查尔瓦》
Q:您平时拍摄时常用的数码相机装备有哪些?
A:因为我在单位干的是专职摄影创作方面的工作,所以单位领导对我的工作也非常支持,现在所用的设备基本都是单位购置的。机身:佳能1DX 镜头:16mm—35mm 24mm—70mm 70mm—200mm 100mm—400mm
Q:人物拍摄时,您与您的拍摄对象如何进行有效地沟通以更好地完成拍摄作品影之书?
A:作为摄影人首先要具有与拍摄对象平等、友善、真诚沟通交流的基本素质,赢得拍摄对象的信任和配合。其次拍摄后还要与其沟通关于作品使用问题。第三要对拍摄对象体现关心关爱关注,比如对其困难做出力所能及的帮助还有就是把拍的好的作品扩印出来寄送给他们。
Q:您的作品都会做后期吗?您认为图像后期处理对于作品水准提升的比例占到多少?需不需要“严重的”后期制作,你是如何把握好后期制作的尺度?
A:我的人文方面的作品会用有一些简单的后期处理,比如裁剪、对比度、色彩饱和度等,风光作品我运用的后期手法会多一些。我不排斥后期处理,甚至我觉得把后期处理可以看成是对作品的二度创作,同时后期处理,还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摄影乐趣抹黑节,但一定得把握好这个度,把握好了后期处理这个度,我觉得对作品的提升是很大的。
Q:您是如何结缘“摄影”的早安总统夫人?背后有什么特别的故事吗华夏活期通?
A:我在七、八岁时,就非常喜欢观赏本区文化馆在街边橱窗里展出的摄影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就爱上了摄影。
记得在11岁时,用父母和长辈们给的压岁钱,背着父母在百货公司玩具柜台花14元,买了一个玩具照像机。拿回当天非常兴奋,爱不释手,结果被家里四岁的表妹看见了,于是告诉了我的父母。当时七十年代末,14元钱对一个家庭来说,还是一个不小的数目。父母便强行让我交出照像机,托熟人将这部照像机退掉了。但我对摄影的爱好,并未受到影响,仍然长期到文化馆的街边橱窗里观看摄影作品。
时间到了80年代末,自己已参加了工作,有了自己的收入,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每年都会订阅《大众摄影》学习,记得那时才3.5元一期。为早日拥有一台自己的相机,每月都尽量的更多的积攒一些工资下来,直到1990年准备结婚时,我和现在的妻子两人共同积蓄有了两千多元,原本是拿来结婚之用,但我说服妻子拿出近千元购置了我人生中的第一部相机—珠江207单反胶片相机。
经过多年对摄影的执着学习和爱好,我凭着自己的摄影专长,进入了本区文化馆工作,从事专职摄影创作及教学,现在每年培训辅导摄影爱好者千余人次。自己也在全国性的一些比赛中,数次取得了各种奖项川谷绘音。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重庆市北碚区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国家高级摄影师。
Q:您在您的拍摄生涯中有什么技巧和心得与大家共享?
A:我觉得谈不上什么技巧,只有不断学习提高,进一步充实自己的艺术修养,大胆创新,面向基层,扎根群众,面向未来,才会有所收获。我在拍摄生涯中还有一点体会,那就是无私奉献。我是一个群众文化工作者,我乐意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大家。只有大家都从中体验、享受并分享了快乐才是真的快乐。
Q:您觉得摄影对自己最大的影响和帮助有哪些?
A:我感受到通过摄影皇后朕还行吗,自己的精神世界变得更加充实与富有。除了每次行摄酸甜苦辣的记忆,还有对祖国锦绣山川的缱绻,那些难忘的人和事都是我生命中珍贵的记忆。通过摄影,自己身边有了更多对摄影艺术追求志同道合的朋友无影无踪造句。
作品赏析

▲《狼烟散尽是芳华》

▲《龙游两江》

▲《俯拜天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