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晓晨

雪肌精【講話】 佛教智慧,佛法生活|金剛經講話(06):大乘菩薩發心分第三-fosun公共利益

【講話】 佛教智慧,佛法生活|金剛經講話(06):大乘菩薩發心分第三-fosun公共利益



佛教智慧,佛法生活|金剛經講話(05):勸轉般若法輪分第二 【譯文 原典 注釋】
【講話】第三分進入到探討大乘菩薩發心的問題。要發什麼樣的心?度化的對象是什麼?度化眾生的目的為何?菩薩行者如何檢驗自己的發心是合乎正知正見?這幾項疑問,在第三分佛陀有周詳的解答,並且提出四點觀念,令發心菩薩者有修學的次第。一、廣大心平等觀。二、滅度無住涅槃。三、眾生本性寂滅。四、菩薩心無四相。這四點全面地指出,菩薩發心必須具備四種正觀、四種次第、四種正見,以及四種成就。一、廣大心平等觀經文中的「諸菩薩摩訶薩」的「諸」有廣義和狹義之別。廣義,泛指一切初發心的善男子、善女人等,狹義,專指已登地的五十二位階次的菩薩。前者是凡夫菩薩,後者是聖賢菩薩。不論是廣義或狹義,佛陀教導付囑本無聖凡的差別。摩訶薩,是具有大心的菩薩。摩訶曰大,其義有七:第一、具有大根機。第二、具有大智慧。第三、信仰大乘法。第四、悟解大乘理。第五、修持大乘行。第六、生逢大乘時。第七、證得大乘果。欲成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必須是具有大心的摩訶薩,這大心即菩提心。如《華嚴經》云:「菩提心出生一切諸菩薩行,十方三世諸佛如來,皆從菩提心而出生故。」《佛藏經》亦云:「菩薩為因,佛為果。」從經典中可以印證,發菩提心是三世諸佛成就的根本捞铁牛。發菩提心者慈愛護念的對象是什麼?《金剛經》的經文:「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所有一切眾生之類,都是我們拔苦予樂的對象,這就是菩薩發心要具備廣大心平等觀。這一切眾生之類,橫為三界,豎為九地,是一切眾生依存的所在。此三界之果報,雖有優劣苦樂等差別于蓓蓓,但仍屬「迷界」,係難免生生死死輪迴之苦,為聖者所厭棄的。因《法華經?化城喻品》云:「能於三界獄,勉出諸眾生。」亦即令三界眾生勿以三界為安樂血之期中考试,當勤求真正的解脫。(九地) (三界) (二十五有)(六道) ..........→欲 界四惡趣(四)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五趣雜居地..........→欲 界人四洲(四)人 ..........→欲 界六欲天(六)天離生喜樂地(初禪)色 界↘ 定生喜樂地(二禪)色 界↘ 四禪天(四)天離喜妙樂地(三禪)色 界↗ 捨念清淨地(四禪)色 界↗ -------- 色 界梵 天(一)天-------- 色 界五那含天(一) 天-------- 色 界無想天(一)天空無邊處地----無色界↘識無邊處地----無色界↘四無色天(四) 天無有所處地----無色界↗非想非非想處地--無色界↗對於發廣大心平等觀,慈愛一切眾生之類,我們在佛陀本生故事中,看到佛陀因地修行時,不論身為人有割肉餵鷹、捨身飼虎的悲懷,縱使為鹿王、魚王身,遇眾生有難或有所求,都能廣大平等的布施。欲發起「廣大心」,必須具有平等的正觀,才能不分怨親、人我一切喜捨。祇劫園有座大樹林,樹林裏住著許多的鳥獸。有一天樹林三面都著火,只剩下一面還沒燃起火苗,卻又偏偏給一條河截斷了出路。林中的野獸恐慌的逃生到此,望著河,束手無策。眼看著火舌不斷的蔓延過來,正當千鈞一髮之時,一隻身強力壯的大鹿,用牠的前腳和後腳跨踞河的兩岸,野獸們踏著大鹿用身體架成的「橋樑」,紛紛逃過河去,到達平安的彼岸。大鹿的背脊都被踩得血肉稀爛,眼看著群獸都過河了,突然又跑來一雙兔子。這時鹿的氣力微弱,但仍拼命忍耐著,讓兔子度河到彼岸。所有的野獸都渡到彼岸,鹿的背脊也應聲而斷,最後落入水中身亡。鹿王救渡群獸到達彼岸,沒有大小、親疏的差別,不就是菩薩的廣大心平等觀的示現嗎?二、滅度無住涅槃經文中云:「所有一切眾生之類::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依傅畹大師之注解,涅槃之義有四:凡 夫為性淨涅槃--謂一切事物之本來相即是真如寂滅之理。聲 聞為有餘涅槃--煩惱雖斷,但業報之身尚存,仍未解脫飢寒老病之苦。緣 覺為無餘涅槃--謂無學羅漢捨身悟入法性,不再有自他、物我、身心等質礙佛菩薩為無住涅槃--了知生死涅槃,雪肌精體本如一,沒有煩惱的生死相可斷除,也沒有菩提涅槃處可證入。因此不住生死涅槃二邊。經文云:「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這無餘涅槃實乃佛菩薩方便之用,先設有無餘涅槃之樂,令眾生生起欣羨慕求之心,再攝化眾生入大般無住涅槃。據《方等般泥洹經》卷二載,涅槃是大滅度之義。大即法身杨东煜,滅即解脫,度即般若桃味麦芽。涅槃之性,在聖不增,在凡不減,縱令驢腹馬胎实习神医,涂炭吞火亦不減損半分。涅槃在經典上具有八種法味:一、常住:通徹三世而常存,圓遍十方而常在。二、寂滅:生死永滅。三、不老:不遷不變,無增無滅禹州天气预报。四、不死:原本不生,然亦不滅。五、清淨:諸障永除。六、虛通:虛徹靈通,圓融無礙。七、不動:寂然無為。八、快樂:無生死逼迫之苦大隧道惨案,而有真常寂滅之樂。經典裏把涅槃喻有八種法味,然而涅槃的真貌到底是什麼?這則「不在別處」的禪門公案,或許能給我們一些意會。洞山良价禪師有一次問雪巖禪師道:「老師,如果您百年後,有人問起您的道貌風姿,我要怎麼回答?」雪巖禪師答道:「我不在別處!」洞山禪師聞言,沈吟許久。雪巖禪師喝道:「你以此恩量心忖度,可要慎重小心!」洞山不解老師的真意,難道慎思明辨也錯嗎?直到有一天,洞山禪師在渡河時,看見自己映在水中的影子,才◎然省悟,作了首偈:切忌從他覓,迢迢與我疏,我今獨自往,處處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應須恁麼會,方得契如如。涅槃如影相隨,不在別處,更無須他覓。三、眾生本性寂滅從發廣大心平等觀,滅度十類眾生入於無住涅槃後,菩薩繼而要有最勝心「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之。」《大乘起信論》云:「如實知一切眾生,及與己身真如平等無別異故。」又《大般若經》云:「以一切眾生本性寂滅,無滅可滅,本來是佛,無佛新成。」由此知菩薩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的眾生,也不執著有一切眾生為我所度,自己是能度之人。菩薩應發最勝心,泯除妄想的對待,沒有所度的眾生,更沒有能度的菩薩之名。菩薩修行的事業,有事理的分別:一、事相:覺悟發心,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的眾生。二、理體:生佛平等,實無有眾生得滅度者。菩薩欲圓滿菩提,著重發心要廣大,要具備生佛平等觀,更須別具慧眼,了透勝劣假名,能度所度隨順世諦的真相。南陽慧忠國師,感念服務他三十年的侍者,想幫助他開悟。有一天吃飯的時候,國師喚道:「侍者!」侍者立刻回答:「國師,做什麼?」國師莫可奈何的道:「不做什麼?」過了一會,國師又叫:「侍者!」侍者又回答:「國師,做什麼?」國師又無可奈何的道:「不做什麼!」過了一會,國師對侍者改口道:「佛祖!佛祖!」侍者更茫然不解的反問:「國師,您叫誰呀!」國師不得已,就明白開示:「我在叫你!」侍者不明所以:「國師,我是侍者,不叫佛祖呀!」國師此時慨嘆道:「你將來不要怪我辜負你,其實是你辜負了我!」「國師三喚」的公案,無非要吾人直下承擔「我就是佛!」而眾生不知自己和三世諸佛寂滅本性是一如的,只癡心認可自己只是個侍者,辜負了諸佛的一片真心。四、菩薩心無四相經文中:「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四相即:一、我相:執著有個我,能度眾生国遥新天地。二、人相:執有彼為我所度。三、眾生相:執有能度所度,歷然相對。四、壽者相:執有法授受,戀著不捨,猶如命根。菩薩如果有此四相的執取,於此就會生起顛倒之心。要怎樣遠離四相的顛倒夢想呢?先以「我相」的我來說,我的身體是五蘊和合,沒有主宰性;是緣生幻有,沒有常住性;是業報所感,沒有自在性;是處處有障礙,沒有普遍性。所以五蘊假聚法的我,實在是緣生緣滅的,如此,我相即除,也就沒有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的結縛香菜杀精。掃蕩四相,要有般若的大雄大力,就如同《般若心經》所言:「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因此,菩薩行者要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必先借助般若力,空去五蘊相,才能降伏執取「四相」的妄心。「我相」不除,嗅不到般若花開的幽香,自然也聽聞不到諸佛潺潺的八萬四千偈,不舍晝夜的吟唱。有一個人請教一位禪師,問道:「禪師,經典上說,無情說法,我要怎麼能聽到呢?」禪師回答道:「有個我,當然聽不到。」那個人反問道:「那麼請問禪師,华婷婷你聽得到?」禪師哈哈大笑:「有一個我,再加上有一個你,當然更聽不到了优购工品!」有你有我的相對,怎麼徹聽三千法界的隻手之聲?怎能識見青竹黃花的般若法身?在菩薩耕耘的田地裏朔云飞渡,要廣大遍佈菩提種,平等護念一切眾生的慧苗,以無有四相的真心為枝幹,獲證空花佛果。此分以菩薩發廣大心平等觀,真心供養一切眾生,大菩薩的心量,令我們心生嚮往,凡夫雖不易做到,但可以在生活中,從少分的發心累積成菩薩滿分的成績。比如,一瓣心香,給人信心的祝福;一臉微笑,給人溫暖、歡喜;一句好話,給人親切、讚歎。用善心、微笑、好話等來供養身邊有緣無緣、有情無情的一切眾生,把佛法的真善美實踐於人間的生活。萬德莊嚴的菩薩我爱你中华,是不會輕視這隨手、隨口、隨喜、隨心的點滴功德。[習題:]一、行菩薩道要發什麼心?二、菩薩為什麼要滅度一切眾生到涅槃的地方?三、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的眾生,為什麼是沒有一個眾生得滅度者?四、如何降伏我們執著四相的妄想心?
文章来源:佛光山資訊中心(网址:www.masterhsingyun.org)


感谢您花宝贵时间阅读文章!如果您有喜欢的文章欢迎推荐给我们与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