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晓晨

雅诗兰黛红石榴日霜【谯城知多少】淮海战役期间亳县军民俘虏过三名国民党将军-谯城记忆

【谯城知多少】淮海战役期间亳县军民俘虏过三名国民党将军-谯城记忆

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自临城,南到淮河的广大地区,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了战略决战,史称淮海战役。由于中央军委和总前委的正确决策,华野和中野指战员们密切协同、英勇作战,解放区人民群众全力以赴、支援前线,解放军在兵力、装备都不占优势,战场情况复杂多变的条件下,最终取得了全面胜利。
淮海战役期间,亳县境内已全部解放,成为淮海前线的后方,又地处后方支前的前线。中原野战军后方总医院就设在亳县城,各地的支前物资转运站和兵站、医院也遍及城乡。当时跨越亳县境内的5个边区县委和亳州市委都成立了支前指挥部,全力支援淮海战役, 各县积极组织民工,车辆和担架队,把筹集的粮草和物资,顶着风雪严寒送到前线,冒着枪林弹雨从战场向后方抢送转运伤员。同时组织群众夜以继日突击磨面,加工军粮,赶做军鞋,帮助护理伤员;及时抢修公路,保障经过亳县境内的支前人员、物资安全,为战役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阿良良木月火。1949年5月,皖北军区授予亳县“支前一等县”的光荣称号。
在此期间,各县区武装和乡村民兵,按照上级关于捕捉从战场上逃跑出来的残余敌军官兵的命令,保持高度警惕,加强岗哨和巡查,配合主力部队在亳县境内堵截捉获了数千名从战场上突围逃跑出来的残敌散兵,还俘虏了三名国民党将军,分别是:16兵团41军中将军长胡临聪,41军124师少将师长严翊,16兵团47军少将副军长李家英。
一、少将师长严翊在殷楼投降
在淮海战役第二阶段,1948年11月30日,困守在徐州的国民党徐州剿总副司令杜聿明奉蒋介石之命,带领邱清泉、李弥、孙元良三个兵团向西南撤退。解放军当即采取跟踪追击,平行追击和迂回包围相结合的战术,于12月4日将杜聿明集团包围于河南省永城县东北的青龙桥,陈官庄,李石林等地区。
12月6日晚,孙元良的第16兵团向西突围,当即遭到我军堵截江左三大家,被打得溃不成军,大部分当了俘虏。16兵团下属41军124师少将师长严翊带领残部和兵团部、军部的一些官兵共1100多人,于8日拂晓,逃到亳县东部刘集北边的夏楼村,挤坐在村边打麦场上。当时,这里属于我党领导的雪涡县观堂区,在刘集设有一个支援淮海战役的后勤兵站,主要任务是接转伤员,集中粮食运往前线,为过往的担架队和支前车队提供住宿,由观堂区委副书记吴振德负责兵站工作。
夏楼村的群众发现敌军之后,立即到刘集兵站报告,吴振德随即带领通讯员和两个看护粮仓的民兵前往夏楼。刚出刘集,就看到敌军燃烧的堆堆篝火,估计敌军人数不少,为保护兵站安全,吴振德决定一边开枪向周围我军报警,一边设法把敌人引走。于是他们绕到距离敌人200米外的一片坟地里,以坟头作为掩体向敌军开枪射击报警。由于敌人因为兵败侥幸突围,如惊弓之鸟,听到枪声,不知道我们到底有多少部队,不敢轻举妄动,只得向南逃跑。
枪声响起之后,驻在附近的豫皖苏三分区卫生处政委石权,随即带领警卫排40多人赶来,与观堂区民兵汇合一起,石权指挥大家分成三队,从正面和两侧阻击敌人。虽然警卫排配有两挺轻机枪,战士和民兵敢打敢拼,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无法堵住敌人,只能边打边退。但是敌人在遭到阻击后心惊胆战,畏缩不前,都不想跑在前边打头阵末日尸皇,逃跑的速度更慢了。上午10时许,三分区警卫营,供给处等部200多人赶来参加战斗,虽然未能改变敌强我弱的局面,但是指战员们奋不顾身,用密集的火力堵截敌人,不让他们跑掉,为增援部队到来围歼敌军赢得了时间。
11时左右,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骑兵团一大队(前身是新四军4师骑兵团),接到上级命令赶来堵截敌军。一大队虽然只有100多人马,还负责全团的病号和病马收容工作,但是他们英勇善战,充分发挥骑兵的优势, 兵分三路洪泽人才网,把战马散开向敌军冲去。孟昭贤大队长下令吹起冲锋号,骑兵战士向敌人队伍猛烈射击,堵住了敌军的逃路。看到解放军主力部队来了梁宏达简历,费贞绫敌军不敢再往前逃,就慌忙跑到路西侧的殷楼据守顽抗。殷楼是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子雅诗兰黛红石榴日霜,修有围墙和壕沟,易守难攻佐伯俊男,我军兵力武器仍然不占优势,就抢修了简易工事,把敌军包围在里边,等待后续部队到来。.
到了下午2点,骑兵团各大队先后赶来参加战斗,殷楼周围的民兵和群众几千人也都前来助战。敌师长严翊为了观察外面情况,从围墙里边伸出头,刚举起望远镜,就被我军骑兵团班长张兴元一枪命中,负伤倒下。我军随即开展对敌喊话,劝告他们放下武器投降。敌军看到已被解放军和人民群众团团包围,无路可逃,只得打出白旗,请求我军停止进攻,派出代表进入殷楼谈判投降。
我军的领导同志开会研究,一致认为尽可能用政治攻势来瓦解这股敌人,决定派人去和敌人谈判,争取他们放下武器投降。同时幕府风云,做好战斗准备,敌人不投降,就把他们消灭掉。骑兵团还派出两名战士到刘集兵站传达命令:马上准备1500人的干粮,作为我军和俘虏的晚饭,并准备五辆大车用来装载缴获的枪炮、弹药等物资,限一个半小时内送到殷楼。吴振德书记当即安排人员准备大车,支取粮食,发动群众做干粮,按时送到了殷楼村外。
于是,骑兵团孟大队长带领3名全副武装的战士,毫无畏惧地走进有1000多名敌军占据的殷楼。这时,敌军内部还在争论:大部分主张投降,有些人还有顾虑罗心悦,少数顽固的敌人还想垂死挣扎。孟大队长因势利导,恩威并重,宣讲了解放战争的形势和优待俘虏的政策,镇服了绝大多数敌人。敌师长严翊看大势已去,无可奈何地挥了挥手,示意投降,敌军官兵纷纷放下武器,一窝蜂地涌向我军指定的地点集合。几个原来不愿投降的军官也灰溜溜地放下武器,跟着躺在担架上的严翊走出了村子。
傍晚5点多,持续一天的战斗结束了,共俘虏敌军1100多人, 缴获的各种武器弹药物资装满大车。这时,区乡干部带领刘集附近的几百名群众送来了茶水,小米稀饭和烙饼,军民像亲人一样互相热情问候。俘虏们看到解放军和老百姓亲如一家,纷纷议论:“怪不得解放军打胜仗,国民党要失败,我们到一个地方柔力球之歌,老百姓都跑光了,可是你们不用抓,老百姓就成群结队来送粮食,抬担架……”骑兵团孟大队长对他们说:“我军是老百姓的队伍,爱护老百姓是我们的根本路线,我们全靠老百姓支援。”
战役结束后,华东野战军骑兵团一大队荣立集体一等功,孟大队长等指战员荣立了二等功。
二、伪装成文书的少将
副军长李家英在芦庙被俘
1948年12月8日夜,中共商亳鹿柘县委接到豫皖苏三地委、三分区命令,调县大队尽快开赴永城前线,配合主力部队围歼国民党杜聿明集团。同时通知,敌军孙元良第16兵团有向亳县方向突围的迹象,要密切注意,随时准备歼灭突围逃跑出来的敌人。县委书记孙清淮按照命令,立即安排县大队副大队长李耀、副政委刘超于次日早上率部队赶到县支前指挥部驻地亳县柳行集刘钰佳。9日上午9点,孙清淮在柳行集向指战员作了简短动员讲话后,县大队随即向前线出发。
10点左右,县大队走到亳县芦庙西边孙楼村时,派出的侦察员回来报告,芦庙发现一支穿黄军装的队伍,自称是华东野战军的部队,但是行动惊慌,乱翻群众的东西吃。根据报告,李耀和刘超判断这是从战场上逃窜出来的国民党部队,就决定把他们包围起来消灭。县大队当即兵分两路,李耀带领一连攻占芦庙集西北角的大庙,刘超带领二连向集内进攻小司考,三连和大队部作为二梯队随后前进。战斗打响后,敌军虽然人数不少,武器精良,但是军心涣散,士气低落,县大队很快就攻进了芦庙,俘虏了100多名敌军,其余敌人分别退到集北头一个大院里和芦庙北门外的李园企图负隅顽抗。
为劝告敌人放下武器投降,李耀对他们进行喊话时,不幸被敌人子弹射中牺牲。刘超接到报告后非常悲痛,一面派人将李耀同志的遗体安放好高低眉,一面组织部队分别把敌人包围起来。县大队的指战员怀着为李大队长报仇的心情,轻重机枪一起猛烈射击断刃天涯,打得敌人抬不起头。看到县大队战斗力很强,无法逃出包围圈,敌人只得打起白旗,派出一个身穿下级军官服装,自称是文书的代表与县大队谈判投降。
刘超同志立即命令部队停止进攻,向伪装成文书的谈判代表(实际是敌47军少将副军长李家英)求福堂,宣布了我军优待俘虏的政策:只要放下武器,一定保证官兵的人身安全。他回去后,不一会儿,敌人就放下武器,到指定地点集合,战斗胜利结束。刘超立即派人到柳行,向县委汇报了战斗经过和李耀牺牲的情况。孙清淮听了报告后,随即骑马赶到芦庙,安排了李耀同志的后事,向县大队祝贺战斗的胜利。并向俘虏们宣讲了解放战争的形势和对俘虏的优待政策,动员敌军军官主动报名,我军一定给予优待。
孙清淮书记讲话后离开会场,有一名敌军士兵跟着出来对他说:“当官的哪个愿意主动出来!这里边就有个副军长叫李家英,跟着你们的参谋到街里去了。”孙书记听后立即安排人员盯着李家英,等到晚上,通知李家英过来,问他叫什么名字,他回答叫王某某,又问他在军队里干什么,他说当文书。孙书记说:“不对吧,你是副军长李家英。”他听了这句话非常震惊,知道已经隐瞒不住,只得承认自己就是李家英,并交待了同行的几名军官的姓名。在谈话中,李家英满腹牢骚,认为国民党腐败透顶,非失败不可。
经过审查,了解到这股敌军主要是敌16兵团47军的残部,其余一些是兵团部和41军的官兵。他们是12月6日夜间从淮海战场上突围出来的,企图冒充我军向西逃跑,没想到在芦庙被商亳鹿柘县大队包围俘虏了。11日,县大队将这批俘虏送交到豫皖苏三分区。
这场战斗潘启胜,县大队打败了装备精良的国民党正规军,取得了胜利,共俘虏敌军300余人,除47军少将副军长李家英外,还有校尉级军官20多人,缴获迫击炮7门,步枪100多支,轻机枪20余挺,卡宾枪等美国武器30余支,以及其他军用物资。豫皖苏三分区发出通报对这场战斗给予表彰束缚东宫,给商亳鹿柘县大队记大功一次。
三、中将军长胡临聪当了三台楼民兵的俘虏
1948年12月,淮海战役捷报频传,我军根据战局发展形势,向有关地、县发出通知,要求组织武装民兵加强巡逻,随时抓捕突围逃跑的敌军官兵。
12月11日上午,商亳鹿柘县张集区三台楼村民兵队长王开进和民兵赵良典、胡连云、胡瑞云、王怀远、王怀富、赵良图、王怀成等八位同志,按照上级要求进行巡逻放哨。他们来到王天一庄时,发现从东边过来一队大车,民兵们就迅速赶到路口,对车辆和人员进行检查。检查中,发现有一辆车上坐了4个人,而其它车上都只坐了2个人,就问赶车的:“别的车都是俩人,你车上怎么是四个人?”赶车的说:“有两个是坐车的超脱力医院。”民兵们一看两个人衣不合体,也不像庄稼人,当即决定,让大车队先走,把坐车的两个人留下来继续盘问和检查。
民兵问:“你们俩是干啥的?”两人回答:“做生意的。”
民兵又问:“做啥生意?”两人回答:“贩大烟。”
民兵继续盘问:“你们的钱呢?”两人说:“没有啦。”民兵发现他们两人吞吞吐吐,形迹可疑,更加怀疑他们是从战场上逃跑出来的国民党官兵。
正在这时,商亳鹿柘县委书记孙清淮在处理了芦庙战斗有关事宜之后,带着两个骑兵返回,刚好从王天一庄附近路过。民兵队长王开进就跑过来报告说:“孙书记,我们发现了两个可疑人员。”孙清淮打量着两个化了装的趁车人,一个四十多岁,面色红润,营养良好,身材矮胖,穿一件褪了色的蓝棉袄。另一个三十多岁,瘦长脸,高个子,穿一件黑棉袄,破旧不堪,大小也不合体。这两人见了孙清淮,神情更加紧张,问他们是干什么的,他俩又改口说是从国民党部队里逃出来的,年纪大的说是在某某团当军需,年轻的说是当司务长。孙清淮对他们说:“47军副军长李家英已经被俘,我刚把他送走,你们认识吗?”那个年纪大的听了这话一惊,孙清淮当时心想这个人一定认识李家英,估计也是一个国民党高级军官。孙书记对民兵进行了表扬说:“你们的任务完成得很好,把这两个人交给我吧。”便把他们带回当时县委所在地鹿邑县枣子集。
晚饭时,孙清淮安排了几个菜和面条,还拿出来酒和这两位敌军官一起吃饭,并借机进行询问,县委副书记郑道宗等同志作陪乔丹·卡佛。吃饭时,年纪大的边吃边谈,年轻的沉默不语。他们谈到国民党和蒋介石,谈到战争,年纪大的军官承认国民党确实腐败了,不行了第一大总统,对战争他也认为失败已成定局。谈话中,对个别问题还和孙清淮进行争辩。通过这次晚饭,对这两人有了进一步了解,孙清淮断定,这个年纪大的军官不是高级军官,就是高级特务。第二天,县委派一名连指导员带一排战士,把这两人送到永城交给三分区司令部。孙清淮给地委书记兼分区政委寿松涛写了一封信,说明对这两人的判断,请分区组织人员进行审查。结果不出所料,经过审问和俘虏辨认,那个年纪大的军官原来是国民党41军中将军长胡临聪,年轻的是上校工兵营长。
其实,胡临聪在逃跑的途中,已经被民兵抓住过一次,12月6日夜间突围时,敌41军被解放军堵截,大部分被俘虏,剩余的四散逃命。7日凌晨,他换上了士兵军装,混在乱兵中朝着枪声稀疏的地方逃跑,8日早晨在永城境内被民兵截获。胡临聪在押送途中又乘隙潜逃,他躲在一间牛棚里,看到有个农民从牛棚经过,就叫住农民花言巧语一番,用自己的金表换了一套衣服鞋袜,装扮成一个商贩。后来又遇到工兵营长,他们一路上提心吊胆,东躲西藏,后来混在车队里企图蒙混过关。结果,等他们逃到亳县境内,又被高度警惕的三台楼民兵队识破被俘。
豫皖苏三分区对三台楼的民兵队进行通报表彰,授予民兵队“英雄民兵”的光荣称号,记大功一次,并奖励步枪八支。
淮海战役创造了战争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奇迹,是人民战争的光辉典范。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得人心者得天下。68年过去了刘银娥,我们应该永远铭记亳县人民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的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