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晓晨

俗人回档【资讯】药品零售高溢价并购潮下的竞争隐忧:卖药不如卖药店赚钱-阳光基金会

【资讯】药品零售高溢价并购潮下的竞争隐忧:卖药不如卖药店赚钱-阳光基金会


阳光基金会
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公益组织
关注大健康行业每日资讯丨第32期【摘要】
1.药品零售高溢价并购潮下的竞争隐忧:卖药不如卖药店赚钱
2.聚焦3D打印眼镜:可根据个体角膜形状“量身定制”
3.上海家庭医生“1+1+1”签约居民超480万
4.科学家首次建立肠道微生物的肝癌早期诊断AI模型
药品零售高溢价并购潮下的竞争隐忧:卖药不如卖药店赚钱

2017年以来,包括高瓴资本、基石资本、弘毅投资、华泰系、大摩系等均纷纷入局跑马圈地,与以四大上市连锁药店为主的产业资本,在药店并购市场上展开争夺何艺纱。“很显然目前药店行业并购是存在泡沫的,行业内甚至有了卖药不如卖药店赚钱的说法,从去年以来各个并购标的价格来看,稍微有点规模的连锁药店报价至少都在1倍PS(价销比)以上。”业内人士称。柴鸥
药品零售行业洗牌在即,在政策和资本的双重高压下,行业正进行着轰轰烈烈的“圈地运动”。
如今,单体药店的生存空间继续受到挤压,数量不断减少,连锁药店特别是一些大型连锁企业,正积极借助资本力量加速行业兼并重组,零售药店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药品零售业的好日子到头了!”老百姓大药房(603883.SH)连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子龙在近日表示,“未来医药零售业将面临更为严格的监管,基层监管力量将加强。随着基石资本、高瓴资本等机构的进入,医药零售行业开始洗牌,导致了这个行业进入了极其惨烈的竞争格局,而且一定会是极其惨烈的。”
连锁药店激进并购
2017年1月,国务院医改办会同原国家卫计委等8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在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中推行“两票制”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要求综合医改试点省(区、市)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的公立医疗机构要率先推行药品采购“两票制”,鼓励其他地区执行“两票制”,2018年在全国全面推开。
两票制,即药品从生产企业到流通企业开一次发票,流通企业到医疗机构开一次发票。这一政策实施,意味着在过往流通领域中代理商、经销商、配送商的角色将被压缩成一个,流通环节中的层层过票和加价会迅速减少,整个流通环节的销售、推广、配送功能或由既有上游也有终端的大型医药商业公司承接,或被上游的医药制造企业收编或成为独立的第三方药品服务公司。
中信证券研报显示,随着“两票制”、新GSP(Good Supply Practice,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政策的实施,医药零售行业经营规范度提升,行业壁垒提高。单体药店对上游议价能力偏弱,叠加人力、租金成本的不断提升,生存空间很小。
在近日举行的西普会现场华南一连锁药店负责人陈凯(化名)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医药产业是一个政策驱动性产业着魔吴沉水,在新医改政策驱动下,使得无论是产业资本还是社会资本都嗅到“医药分开”的红利。
他向记者举例说,益丰药房(603939.SH)最近的不足两个月时间内,就进行了两笔高额的对区域药店进行的并购交易举措,分别在华北和华东地区。
记者梳理该公司公告显示,6月22日,益丰药房以13.84亿元并购石家庄新兴药房连锁有限公司86.31%的股份;8月3日,益丰药房旗下控股子公司上海益丰拟以1.43亿元收购上海上虹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51%股权。其中,6月并购石家庄新兴药房被认为是中国药品零售史上最大的并购案。
“益丰药房之所以采取如此激进的并购动作,主要是因为它在行业内已经落后于其他几家药店巨头。”陈凯说。记者从目前A股上市的四家连锁药店企业2017年的年报中看到:一心堂(002727.SZ)旗下门店总数达到5066家,大参林(603233.SH)是2985家,老百姓药房紧随其后,门店总数为2434家,益丰药房则是以1979家处于末尾。
中康资讯和中康研究院推出的中国七大终端用药市场蓝皮书显示,截至2017年11月,我国登记在册的药店总数为45.4万家,其中,连锁药店22.9万家,单体药店22.5万家陈五真,连锁率达到50.5%,同比提高1.1%,连锁门店数量首超单体店数量。
行业加速整合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连锁门店能够迅速占据市场高地,产业资本并购只是促进行业整合大势中一股势力。正如谢子龙所言,这一行业的激烈之态与PE系资本伺机而入有极大的关联。
2017年以来,包括高瓴资本、基石资本、弘毅投资、华泰系、大摩系等均纷纷入局跑马圈地,与以四大上市连锁药店为主的产业资本,在药店并购市场上展开争夺。
“很显然目前药店行业并购是存在泡沫的,行业内甚至有了卖药不如卖药店赚钱的说法,从去年以来各个并购标的价格来看,稍微有点规模的连锁药店报价至少都在1倍PS(价销比)以上。”陈凯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参会的多位行业内人士向记者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资本看到了大健康产业的前景和政策红利将在药品零售中释放的可能性。未来零售药店除了作为线下渠道之外,更是大健康生态圈的入口,推进分级诊疗、签约家庭医生和预防等。
言外之意,零售药店经营范围更宽了,机会也就更多了。
此外,国内药品零售行业连锁率和集中度仍然较低,资本也希望能够从行业整合中分到一杯羹。据中康CMH监测的数据,2017年全国药品零售终端市场总体规模为3600多亿元,而国内最大的连锁药店年销售额尚不足百亿元。2017年百强药店的行业集中度仅为36.6%。
旗下拥有广誉远品牌的西安东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学家对记者表示,许多中小药店的在这轮的洗牌中会面临被淘汰的命运,不过头部企业凭借规模优势进一步稳固市场地位,行业集中度提升后,整个市场也将被优化。随着第三方物流介入、新技术的运用和医药电商等新业态的出现也会重塑药品流通行业的生态格局。对于药品品牌方来说,并不畏惧目前的行业变革。一到两年行业内,这一市场可以基本稳定。
来源:第一财经
聚焦3D打印眼镜:可根据个体角膜形状“量身定制”

角膜“变形”患者未来可能戴上3D打印的定制眼镜。记者近日从北京同仁医院了解到,该院视光中心副主任宋红欣博士正尝试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自由曲面”的定制镜片。
普通镜片表面是圆滑的凸起,“自由曲面”意味着突破这种规则光滑面,呈现出不规则的镜面形状,根据每个人的角膜形状,做到精准折射光线、矫正视力。3D打印镜片能精确吻合角膜形状,起到“量身定制”的效果。
这一灵感源自美国NASA自适应光学系统。星星会“眨眼”是常见的光学现象。由于大气湍流不断变化,星星发出的光芒在穿过大气层时受到影响会时隐时现,影响天文观测。为抹平“噪点”,NASA将自适应光学系统用于天文望远镜——由可自由活动的多个小镜片组成一块大的变形镜,变形镜接收到系统发送的像差信号后会自行调整镜面、矫正像差,让星星不“眨眼”。
3D打印眼镜,相当于一个缩小的“变形镜”敖尼玛。其设计图来源于每名患者各自的角膜形状,打印机根据“地图”,通过喷射液体的方式,一层层地将完全吻合个体角膜形状的镜片打印出来。目前,宋红欣博士已初步实现自由曲面镜片的高精度制造发飙姐。
传统镜片难拯救不规则角膜
这一特殊眼镜,意在解决特殊人群的视力障碍——圆锥角膜是一种以高度不规则近视散光和不同视力损害为特点的原发性角膜变性疾病,该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2000,疾病一般开始于青春期,发病原因目前仍不明确。这一疾病带来的严重高阶像差,会让普通眼镜失去效果,角膜外伤、角膜炎、角膜移植等患者均可能发展出高阶像差,这一群体人数近百万。
“普通的角膜表面光滑凸起,而他们的角膜坑坑洼洼,出现了很多不规则的凹陷。”在同仁医院,宋红欣在纸上画出了严重高阶像差的角膜形状——一段弧形曲线,中央部分呈现出了波浪状的线条,像是原本光滑的温泉蛋一侧被挖出了光滑的小锯齿。
视力正常的情况下,外界的光线穿过角膜,在人类的视网膜上成像,形成准确的画面信号。普通的近视人群因晶状体变形,光线聚集在视网膜前,需要通过眼镜进行调整,将成像点后移,保持视力清晰。而一旦出现严重高阶像差,意味着光线在通过坑洼的角膜时,从各个不同角度被折射、在晶状体中形成了混乱光轨,哪怕架上一副镜片,也无法改变其在眼球内的失序。这也是为什么普通眼镜无法拯救其视力的原因。
如果3D打印的自由曲面眼镜成为现实,镜片就可以与角膜“同调”,通过调整不同的光线折射方向,让其在眼内有序成像。
宋红欣表示,传统制镜工艺未必不能做到这一点,但在个性化需求面前市场化变得不现实。每位患者角膜形状不同,镜片的曲面也不同,意味着每一片镜片都要单独模型、单独流水线制作,产品将是天价。3D打印的优势,正在无需额外成本就能实现精细制作。
3D打印已涉足多个医疗领域
3D打印的优势在医学领域被认为有广泛前景。早在9年前,我国就有医疗机构尝试涉足这一领域。

7月30日,同仁医院,宋红欣在检查3D打印的镜片。
2009年10月,北医三院骨科的两位专家在出国学术交流中见到了3D打印设备,意识到这种打印材料或能解决人工关节一直以来存在的问题。
其中一位骨科专家蔡宏解释,人体骨骼结构天然存在很多孔隙,如果金属表面能仿照其拥有微小且完全连通的孔隙,人的骨头就能长入孔隙中,让植入物更牢固。但传统人工关节通过模具铸造生产,很难在金属表面再实现一层精确的微小孔隙涂层。相比之下,3D打印是电脑建模,通过粉末冶金方式制造,能更灵活地设计生产带精密孔隙结构的人工关节。
那年起裕德龄,北医三院着手进行脊柱外科的3D打印植入物研究。2015年7月,该院研发出的我国首个3D打印人体植入物获CFDA注册批准,让3D打印髋关节进入“量产”时代。次年,3D打印椎体假体、椎间融合器获得CFDA注册批准,使我国在3D打印骨外科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这只是3D打印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案例之一。
去年9月,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牵头的重点项目3D打印种植牙完成动物实验,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该技术一旦广泛应用,将省去用骨材料填补骨与植入体之间的空隙这一步骤臻汇园,降低手术难度,让更多患者能够受益。
在国外,研究人员开发出了可以随着儿童的成长而自我调节的3D打印心脏支架,避免了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二次手术更换植入物的需要。对人造心脏等人体器官的3D打印研究,也一直备受关注。
技术难题和成果转化问题待解
前景光明,道路坎坷。3D打印在临床上的落地仍面临不少技术难题。从坚硬的骨骼到柔软复杂的人体内脏,人们希望3D打印能带来更多治疗突破于垚辰,然而,现有的3D打印心脏售价昂贵,只能跳动半个小时,3D打印韧带、肌腱、软骨组织等仍停留在形似阶段,功能性还无法实现。
在光学领域,3D打印面临的是一片处女地。
“3D打印的核心之一在于材料,我们现在仍在寻找合适的光学材料。”宋红欣介绍,他们已经初步实现了自由曲面镜片的高精度制造,加工成本较传统方法降低10倍以上。但由于经验不足,材料上的难点仍待突破,他们现在使用的光敏材料在固化中会发生形变,影响折射效果。
此外裤头冒险,他期待在成果转化过程中,能获得更多法律、市场等专业领域的支持。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科技成果转化日益受到重视。2016年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同年9月,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关于加强卫生与健康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的重要内容,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宋红欣希望,将来我国也能建立相关成果转化机制,让金融、法律等专业人士加入,以提高医疗创新成果转化效率南陵花神,降低产业化风险。
来源:新京报
上海家庭医生“1+1+1”签约居民超480万

人民网上海8月13日电 记者近日从上海市卫生计生委获悉,上海市深化医改、推进家庭医生制度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社区卫生服务能级进一步提升,预约优先转诊、延伸处方、慢性病长处方等“签约红利”深受居民青睐,居民对于家庭医生服务的获得感越来越强。
据最新数据统计:截至8月12日,“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人数已超480万,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315万,已签约居民中72%在“1+1+1”签约医疗机构组合内就诊,在签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达到50%。市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满意度,连续两年位居“沪上十大行业服务质量评测”首位。
社区卫生服务之所以“深得民心”,源于签约服务的各项配套优惠措施。
预约转诊提高居民就医获得感。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在近日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医疗服务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中再次明确,市级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根据实际需求,预留“两个50%”的专科/专家(非特需)门诊号源向家庭医生开放中华民国颂,对预留资源的管理采取提前预留、动态跟踪、按需调整的方式,满足上海市“1+1+1”签约居民优先就诊与转诊需求。目前,预约优先转诊服务已接入38家市级医院山姫の実,7700余名专科医生,每月有充足的门诊号源优先预留给家庭医生。
社区患者用药需求有效满足。上海市自2012版基本药物目录实施后,基层医疗机构可配备的药品范围进一步扩大。根据对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样本调查数据,从数量上来看,全市基本药物范围能够满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患者的基本用药需求。同时,上海市进一步落实“1+1+1”签约居民慢病长处方、延伸处方及获得非基药医保药品等便捷用药服务,俗人回档鼓励各区探索多种形式使签约居民合理用药需求在家庭医生处得到基本满足。目前,全市已开具“延伸处方”173万张,涉及金额3.6亿元。原先前往上级医院单纯配药的稳定期慢病患者人数明显减少。
同时,上海以大数据支撑社区诊断,开发和应用慢病高危人群筛查系统,让健康管理实现连续、动态、个性化,推动社区与市、区、医疗机构、医保之间信息同步,减少重复检查,支持预约转诊。
下阶段,上海市还将进一步规范“1+1+1”签约居民双向转诊工作王光美简历,提高转诊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同时,健全激励机制,提高家庭医生服务的主动性、针对性与实效性,让更多社区居民从医改中受益。(龚纾碧 轩召强)
来源:人民网
科学家首次建立肠道微生物的肝癌早期诊断AI模型
不知不觉间,肝癌已经成为了所有癌症中排名第三[1]的“生命收割机”,中国的形势也不怎么乐观,根据2015年的统计数据,中国新发肝癌病例达到46.6万,其中男性的数量约为女性的3倍[2]。
发病率高的同时,预后也让人感到担忧,原因之一就在于早期诊断很困难。肝癌因为缺少特异性的标志物,很多患者确诊时就已经是晚期了,死亡率与发病率的比值能够达到0.95[3]。因此,找到新的早期诊断标志物对于患者来说意义非凡。
近年来,肠道微生物的快速发展为这个难题提供了新的可能(奇点糕仿佛已经看到了大家的表情:又是肠道微生物。在最近的《英国医学杂志》(BMJ)子刊《肠道》(Gut)上异界风流神帝,浙江大学医学院郑树森院士和李兰娟院士,以及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阚全程教授展开合作,他们描述了从健康到肝硬化以及从肝硬化到早期肝癌过程中,粪便微生物的变化,还找到了30个最佳的区分早期肝癌和健康人的微生物标志物本色警察,并且在不同地区的癌症患者样本中得到了验证[4]!
这是首次成功建立了肝癌的微生物标志物诊断模型,并且在跨区域的患者样本中进行了验证,说明微生物可以成为早期诊断肝癌的一种非侵入性的“工具”,而且这项研究从模型的建立到验证都是在中国人群中进行的,对今后我国的临床科研和应用都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研究人员在华东、华中和西北地区共采集了486份粪便样本,经过对捐赠者进行严格的病理诊断和调查,最后纳入了浙江地区的150例肝癌患者,131例健康人对照和40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诊断模型构建队列和验证队列(构建队列组成包括75例早期肝癌患者,75例健康人和40例肝硬化患者;验证队列组成包括30例早期肝癌患者,45例晚期肝癌患者和56个健康人)。486份粪便样本中来自新疆的18例肝癌患者和来自郑州的80例肝癌患者被单独组成了另一组验证队列,用来检验这个早期诊断模型在跨地区患者群体中的效果蕙质兰曦。

研究人员对采集的486份粪便样本的筛选流程
研究人员发现,肝硬化患者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与健康人相比显著降低,而早期肝癌患者相比肝硬化患者却是显著增加的。与肝硬化患者相比,早期肝癌患者的放线菌门细菌明显增加,而且,包括Gemmiger、Parabacteroides和Paraprevotella在内的13个属的细菌明显富集。
而与健康人相比,早期肝癌患者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细菌明显减少,从属的水平上来看,包括Alistipes、考拉杆菌属(Phascolarctobacterium)和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在内的12个属的细菌也明显减少了与狐谋皮,与此同时,包括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和嗜血菌属(Haemophilus)在内的6个属的细菌则增加了。

与健康人(绿)相比,早期肝癌患者(红)几个属的肠道微生物丰度的变化,F为减少的12个属,G为增加的6个属
通过比较,研究人员确定,肝硬化患者与早期肝癌患者,还有健康人与早期肝癌患者之间的肠道微生物组成确实差异很大。这样看来,使用肠道微生物特征来区分健康人与早期肝癌患者应该是可行的。
接下来,研究人员构建了一个用来诊断早期肝癌患者的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分类器模型。随机森林模型是一种比较新的机器学习模型,比经典的机器学习模型预测精度更高,而且没有显著增加运算量(机器学习模型的部分奇点糕就不仔细讲啦,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看一下原论文)。
通过前面提到的诊断模型构建队列,研究人员从110个关键的与早期肝癌相关的OTU中筛选出了30个预测效果最佳的,在这个队列中,AUC值达到80.64%。(奇点糕科普小课堂:OTU是微生物研究中的一个常用概念,通过基因测序,研究人员将序列相似度超过97%的DNA片段归为一类,组成一个临时分类单位,也就是OTU,一个OTU相当于一个菌种。AUC值是一个概率值,用来判断预测模型的优劣,数值通常在0.5-1(50%-100%)之间,越接近1,说明预测越准确。好,现在带着这些知识再把括号前那句话读一遍~)

AUC值为80.64%,即红色曲线下面积(绿色部位为95%置信区间)
模型构建成功之后就要进入验证阶段了。在和构建队列同属浙江地区的验证队列中,诊断模型区分健康人和早期肝癌患者的AUC值虽然略低于构建队列,但也达到了76.80%。为了表明诊断模型的特异性,研究人员还使用队列中的晚期肝癌患者的数据进行了验证,发现,在区分健康人与晚期肝癌患者时,AUC值为80.40%,说明这个诊断模型对晚期肝癌患者的诊断也是有效的。
最后,还有两个没上场的来自新疆和郑州的队列,在这两个与浙江遥遥相望的地区招募的队列中,预测模型还能有良好的预测效果吗?结果没有让研究人员失望,在新疆队列中,AUC值为79.20%,而郑州队列更是达到了81.70%。
其实用肠道微生物来建立疾病的诊断或是预测模型一直是这个领域内很多研究人员努力的方向,像炎症性肠病、结直肠癌和2型糖尿病都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了,这一次轮到了肝癌。
研究人员表示,未来还需要更大规模的,来自不同种族的人群研究来完善、验证这个模型,他们的最终目标就是为早期肝癌的检测提供一个基于肠道微生物的新方法,让患者可以尽早接受治疗。
来源:奇点网

阳光健康公益基金会阳光公益 人人有益责任丨信任丨创新丨团队丨服务丨学习
生命阳光、环境阳光、成长阳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