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晓晨

中谷美纪【身边好人】首届靖边好人事迹展播——“敬业奉献好人”方志洋-文明靖边

【身边好人】首届靖边好人事迹展播——“敬业奉献好人”方志洋-文明靖边


立的“愚公移山”志,誓让穷山换新颜
——记陕西省靖边县沙洼沟村驻村干部方志洋

2015年,中山涧镇下派方志洋到沙洼沟村驻村。沙洼沟村位于白于山腹地,与延安吴起县隔山相望,刚到村时,村里的落后景象让他终生难忘:村民吃水要到两里外拉水,手机没有信号,村级道路不通,这里就像一个被世间遗忘的村落。
到村第二天温立三,他开始入户了解情况,他了解到矛盾纠纷是村民的“心头病”,吃水难、行路难、通信难,发展难、设施差、产业弱是这个村子的发展现状。面对这种情景,一种无形的压力和深深的责任感让他再也轻松不起来。从那刻起,方志洋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不管多苦多难,自己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改变这个村的面貌,带领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解矛盾 促稳定
沙洼沟村曾是全县典型的矛盾村,班子软弱涣散,宗族势力强大、常年累积的地界纠纷、油井赔偿等问题错综复杂,矛盾纠纷成了制约当地发展的“拦路虎”。他认识到要想改变村子的面貌,首要问题就是解决矛盾纠纷告别紫禁城。他下定决心先解决村上的矛盾纠纷,有时,为了排查解决矛盾纠纷,他半个多月都不回一次家,住群众家,“蹭”群众饭,住群众炕,挨家挨户排查出亟待解决的86件矛盾纠纷,然后分类整合一户一户做工作,不解决问题不挪窝,群众不赞同不离地儿。凭着一份实实在在为群众办事的决心,86件矛盾问题全部化解。
夯基础 促发展
从2015年开始,驻村干部方志洋就为改变该村的基础设施四处奔波,从下做工作,巩天阔从上要项目,仅两年的时间平如美棠,该村的基础设施全面改善,大大夯实了发展的基石。
沙洼沟村有一句顺口溜:“泥家沟烂泥湾,来不容易走个难”。正如这句顺口溜所言,过去这个村中间沟洼地圭江论坛,南北两座山只有一公里的直线距离,遇到雨天要绕行沿山路三四十里才能走到山对面,道路不通严重影响了当地的发展。要想富,先修路。2015年春,驻村党员干部和村委会决定先修一条村级道路。说起修路,党员和群众一拍即合。为了确保道路顺利实施,方志洋天天蹲在村里,协调解决修路事宜用钱折玫瑰。就这样,在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历史朝代歌,一条6.5公里的村级路,涉及90户群众切身利益的道路竟没花一分补偿费,15天就顺利打通了,村里800多人的出行问题彻底解决了。
土地是农民致富的“命根子”。沙洼沟村除了山地,就是湿碱沟洼地,农民没有一分保障田,完全靠天吃饭。如何变弱势为优势?方志洋向上级部门四处“化缘”要填沟造地南斗六圣拳,平山造田的项目郑有全。他在沟洼地多方筹资打了三道坝,这三道坝拦住了上游的洪水,发挥了涝防洪马赫遥,旱保水的作用,利用坝渠水让曾经容易被洪水推的“闹心田”变成了1200亩水浇地,三道坝也成为南北两山沟通的桥梁要道。同时,他在山上整理出900亩宽幅梯田。这样,2100亩的土地成为全村旱涝保收的“粮仓”……
与此同时,在方志洋的积极争取和县级领导的支持下,2016年官之图,该村新修了村委阵地,建起了移动信号塔太委屈简谱,结束了“通讯基本靠吼”的现状,顺利实施了18公里的农网改造,建好水塔一座,在建和规划建设水塔两座,全村的人畜饮水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至此,该村的水、电、路、讯、田和村级阵地问题全部解决新香港奇案。
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如何结合当地实际发展特色产业,让群众尽快脱贫致富成了方志洋奋斗的目标。
一直以来,沙洼沟村因缺地缺水没有形成主导产业。如今条件具备了,群众发展的愿望强烈了,方志洋争取项目鼓励农民在山上种植了3000多亩山桃经济林,引导农民在保障田上发展黑枸杞产业400多亩,产业建设为全村铺开脱贫致富路。
“有这样会打当的好干部,我们群众不愁过不上好日子。”村支书张步亮对这个年轻的驻村干部深深佩服。中谷美纪
因为深爱,他把青春和汗水奉献给这片红色的土地(沙洼沟村是著名的“沙洼沟事变”发生地);因为心系百姓,方志洋踏踏实实为群众干实事;因为这份实干,带来了一个村庄几十年不曾有过的改变。他就是群众离不开的好干部,农民的“好孩子”方志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