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我们最后的人生理想:教育好孙子!-老年生活报
●比起很多老年人爱好书法、绘画、旅游、上老年大学……周叔和周姨的爱好是“教育”。他们把“育儿”看作是晚年最重要,也是最感兴趣的事情和声大调!
●年届八旬的他们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拉扯孙子身上,“我们会一直这样,直到生命的终结蔡小洁。”
讲述人:
周叔,79岁;
周姨,80岁。
均为山东冶炼加工厂退休职工。
带大了自己的三个孩子,三个孩子个个出类拔萃。子女有了孩子曲佑良,又帮带了一个孙女和一个孙子。如今,上高一的孙子被他们唤作“小四儿”,意为自己的“第四个孩子”。 “小四儿的父母长期生活、工作在两个城市,孩子大了,不能在两个城市之间跑来跑去。带小四儿,有我们酷爱孙子的因素,也有不得已的因素。”为了小四儿能健康成长,周姨甚至和他一起从头学习数理化……为的就是和孙子做同学,有了问题能互相探讨。“我们住的地方没有自己信得过的辅导班,我要是不学习,孩子遇到问题,连个请教的人都没有”。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化学系、如今已80岁的周姨告诉记者,“我们抓孩子学习是有渊源的,这么多年过去了呜咪123,看着每一个孩子都成长得不错,我和周叔也愈发喜欢上了‘教育’。对我们来说,教育好孩子(无论是第二代还是第三代)就是最大的乐趣!”尤其是带小四儿,爷爷奶奶原本没有抚养的义务,但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他们不得不帮着抚养。 十多年过去了,周姨总结了“三得”:一得:孩子成绩上去了,我也跟着高兴;二得:每天有事做,生活更充实;三得:不断学习思考,防止老年痴呆。周姨笑着慨叹:“我们是被逼无奈,又乐在其中”!“一定要把孩子培养出来!”
周叔和周姨退休前都是山东冶炼加工厂的职工,周叔虽没文凭,是工人,但他从小受的教育是“必须努力奋斗,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姚尚武。”周姨是那个年代为数不多的大学生,在厂里是高级工程师,天然就爱学习。“厂子在闭塞的山沟里。孩子们出生后,由于缺少教育资源,得不到好的教育。那一年,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周叔和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孩子培养出来!”周姨回忆说。周叔原来喜欢养花、养鱼,后来把这些全扔了,和周姨说“咱们好好养孩子吧!”从那时起,两人在教育子女上开始分工合作:周姨是大学生,又是学理科的节操社,她负责数理化;周叔从小爱阅读,写作好长江水污染,负责语文。与此同时,周叔从母亲那里沿袭的“为人处世的家风”——要求他们忠孝、要求他们努力奋斗、要为自己的学业和事业去拼搏……这些观念曾经影响了他的为人处世,构建了他的价值观,他毫不犹豫地要以此为准则去教育孩子农安教育网。
“你不拼命,留着命干什么?”“你可以缺钱,可以缺学问,可以缺健康,甚至什么都可以缺,但唯独不能缺德!”“在有可能向别人提供帮助的时候,要竭尽所能。”这些铿锵有力的家教原则,周叔和周姨时时刻刻在教育孩子中践行。“当时黑白电视机开始走进普通家庭,厂子虽然穷,但逐渐地李纳斯,大部分家里都买了电视。当时老大正上高中,老二上初中,我们想了想,不能买。一致决定:等孩子们考上大学了再买,考不上就不买。这样,老二1986年考上大学后,我们才买了第一台电视机。”周姨回忆道。
“我们家应该一代更比一代强!”
周叔和周姨带的第一个孙辈是孙女“冰儿”。周叔把帮带孙女看成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周姨则在“儿童早教”上不懈地钻研。“那会儿家里没有玩具,我们就教孩子穿袜子穿鞋。十几个月的孩子穿了脱,脱了穿,把穿衣服当成游戏。这样就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后来再大点儿,我们就教她看图识字。孩子虽然不会说话,但有记忆力冲上人间。当她从杂乱的图片中找出了我们说的字时,大人就高兴地亲她一口,孩子也高兴,我们就再继续。就这样,记忆力、动手能力,从小就培养起来了。”周姨开心地讲述着。
有了教育冰儿的经验,到了小四儿这儿,周叔周姨就更有经验了。但即使这样,周叔周姨对教育学的钻研一刻也不曾停止。前些年流行写博客,周叔就每天在博客上记录小四儿的成长以及对教育的思考。同时周叔周姨还在网上浏览各种教育博客,并因此结识了一些教育专家。李东海是河南的一位特级教师,周姨说:“他发表在博客上的教育文章我每一篇都打印下来学习。我认为他说的很实在,还很有操作性。”别看周姨当时已经70多岁,但她对教育的学习永远都抱持一种谦虚的态度。
为了规范引导好孩子的道德品格,小四儿每天放学后,都被要求和爷爷奶奶讲一讲一天来发生在学校的事情。“他爷爷非常看重这个,高中的孩子课程紧,放了学就想轻松轻松,但他爷爷要求要先说说学校里的事情。也是想通过这个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以及他的为人处世。有一次小四儿说他跟老师顶嘴了,觉得老师有件事做的不对。他爷爷听了,要求孩子第二天必须向老师赔礼道歉。先不管老师对不对,顶撞老师就不对。如果自己确实认为有理,巩天阔就找一个合适的机会去找老师说清楚。”周姨对周叔的管教,非常认同。“我有时候想不到这些虎豹龙蛇鹰。就像小四儿有时冲我说话也急,他爷爷就不允许他这样对我说话。小四儿就会向我道歉。”
周叔从带自己的三个孩子,到如今帮带孙辈,一直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我们家一定要一代更比一代强!道德品质与学习成绩、生活习惯与为人处世……他们把教育的各个方面,能想到的全想到了。“我们会用全部精力拉扯孙子翁源东华山!”
周叔周姨刚带小四儿时已年过六旬,如今小四儿上高一了,周叔周姨也年届八旬。以如此高龄来教育孙辈,周叔坦言——“很累!有很多年轻父母能做的,我们都做不了,但有时却又不得不去做。吃饭穿衣、监管辅导,激发他的理想,规范他的行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事事、处处都要管,出力耗神魔本是妖,不堪负重!‘对付’一个青春期的孩子,谈何容易?!但我们无怨无悔,努力去做四娭毑。”
小四儿从小到大的家长会,一开始是周叔参加,后来周叔耳背听不清楚老师的话,初中以后就改为周姨去参加了。“也是无奈赋红雪 ,只能让步履蹒跚的老伴去参加,要不怎么办?”一对年届八旬的夫妇,在常人看来,他们本不该再这样为下一代付出了,应该多为自己活电白同乡论坛,该享受的去享受,丢开一切子孙的拖累,潇洒地玩遍世界。但周叔和周姨并不这么想。“现在,我们身体都不好,但在有生之年,我们还会继续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拉扯孙子上,直到我们生命终结,或到孩子远走高飞的那一天!有人说我们傻,糊涂;也有人说我们高尚、伟大。其实lansee,我们不傻也不糊涂,更谈不上高尚和伟大!人各有志,这只是我们晚年对‘最后的人生理想’,对临终生活方式的一种选择,仅此而已。”周叔坚定地说。
“如果有条件,孩子还是应该自己带少林僧兵。因为父母的爱是爷爷奶奶无法代替的。但命运临到我们,我们也只能担负起这份责任来!”周叔坦言,在带孙子这段时间,无论是社会环境、家庭背景和他们的生活条件,还是整个的社会思潮,人们的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些变化注定影响了他们对待孙子的态度和教育方式。"从孙子的幼年时期起,我们没有像对他的父辈那样严苛地要求他、规范他,致使他身上尚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们现在正在努力补救。"周叔这样反思道。
听完周叔周姨的讲述,我想起了著名教育专家蔡笑晚写过的一本书《我的职业是父亲》。周叔周姨这对八旬夫妇,他们的“职业”更像是一位负责任的“爸爸妈妈”。然而,周叔周姨毕竟是年届八旬的人了,带孩子,特别是这些年,由于身体的原因,他们明显感觉力不从心。但幸运的是,“小四儿”的成长总的来说令人欣慰。而周叔周姨也为小四儿将来上大学以后,家里成了“空巢”做着准备。“我们一方面准备自己的‘后事’,一方面要尽全力拉扯孙子,让自己的人生尽可能有一个完美的句号。”周叔对未来,早已做好了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