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晓晨

铠甲勇士动漫【读史】太和乡彝族革命武装起义的回顾-玉溪党史

【读史】太和乡彝族革命武装起义的回顾-玉溪党史



峨山太和乡东靠玉溪,北通甸中,东南距县城约50公里,山高、箐深、林密,地势险要。在22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解放前居住着2200多户、4000多勤劳勇敢的彝、哈尼、汉等各族人民。在那暗无天日的旧社会,受着国民党反动派残酷的剥削和民族压迫,中共峨山地下党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各族人民,经过充分准备,于1948年12月5日发动了武装起义,摧毁了长期统治这里的国民党乡保政权命运战士,太和乡人民从此得到解放。我作为当时武装起义组织者之一,回顾这段历史,对于总结过去,激励未来、教育后代都是有好处的。
将革命种子撒回彝家村寨
峨山中心是地下党的革命基地,也是中共峨山县工委所在地。这里曾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革命青年。1947年到1948年的两年中,从峨山到太和乡的学生共有30人,其中彝族26人,哈尼族3人,汉族1人;党员3人,“民青”成员10人。这些十六、七岁立志跟着共产党走的青年学生,思想敏锐,接受新鲜事物快,他们和本民族又有着天然的血肉联系,能及时了解和掌握群众的思想,能把党的主张和政策用彝语准确地宣传和教育群众,使之变成物质力量。
峨中为这批学生回乡开辟工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如1947年国民党县政府召开乡镇长会议,老校长董治安(地下党县工委领导人之一)以教育局长的身份,邀集乡镇长介绍峨中学生的素质,说明这批学生愿意为振兴家乡教育事业,培养人才尽力。经同意以合法的身份安排了施嘉明、施会昌、矣方等同志到有关学校任教。1948年夏,董子健校长(峨山县工委领导人之一)又带领学生到有关乡镇旅行,同有关上层人士和群众交谈国内形势,宣传峨中情况,广交朋友,各少数民族群众和上层人士对峨中非常敬佩。通过这些,为安排学生回乡,开展武装斗争起到了舆论先行的作用。在这样的形势下,这批学生就分配在16个村寨,以教书为掩护,逐步开展革命工作。
武装起义前的准备
我们这批学生回乡后,把自己的家当作联络站,无偿地为来往工作的同志提供食宿,抓紧武装起义的各项准备工作。
认真办学,站稳脚跟,宣传革命真理,发动群众反“三征”。我们回去以后,努力把书教好,帮助各族人民扫盲,掌握文化知识,这是站稳脚跟的第一步。如施嘉明等在大寨中心小学;矣方在水晶城小学;柏春寿在齐云、临溪两村民众班;沈传学、柏廷茂在大哨小学,柏万兴柏廷芳、柏成忠在田心小学,我和施嘉福、施嘉文在甸头小学办夜校民众班;孙伟元在青龙寨等。为了减轻彝家负担,还办了夜校10多所,让彝家子女免费上学。
在教书的同时,组织广大群众,教唱革命歌曲,讲革命故事,传播革命思想,提高群众觉悟。针对性最强,效果最明显的是宣传组织群众反“三征”。一是反征粮。农民被迫交粮魔脑传奇,而且被迫将粮送到离乡五、六十公里的峨山、玉溪和昆阳。彝族农民有一首背粮的悲惨民谣:“军粮压在脊背上,脸朝黄土背朝天,鸡叫离村送军粮,爬了一坡又一坡,汗流浃背腰腿痛,何日才能见青天。”当时,我们也将峨中学得的一首名叫《农家苦》的歌谣教给群众,歌词是“农家苦呀真正的苦,栽出的谷子官家要收,农家的汗呀雨水般流,栽出的谷子田主要收;农家的腰呀酸溜溜,栽出的谷子土匪又来抢。”还有一首《金凤子开红花》,歌词是这样的“金凤子,开红花,一开开在穷人家,穷人家要翻身,世道才像话;今天望来明天望,望着老天出太阳,太阳一出照四方,到处亮堂堂郭台成。”这些歌曲,反应了群众的心声,又为群众喜闻乐见,效果是很好的。1948年太和乡国民党征的粮,被顶住了没上交。二是反苛捐杂税。根据30年代史料不完全统计,国民党在峨山的苛捐杂税有20种之多,如斗捐税、烧锅税、城店捐、城茶捐、城鸭捐、城屠捐、糖木捐、城碾捐、城竹捐、城铁捐、修路捐、铁厂捐、城肉捐、四脚捐、谷捐等等。峨山附加的税还有8种,到解放前两年,苛捐杂税就更多了,还有乡(镇)保长自行抽收的门摊户派。这些都压在农民头上,怎么喘得过气来!所以,当时反苛捐杂税也是大得人心的。三是反征兵。在旧社会,征兵抓丁成了“谈虎色变”的事。当时,我们教唱了一首叫《豌豆秧》的民歌,歌词是这样的:“豌豆秧,才发芽,狠心的土狗吃了它tvtalk,对门的哥哥才长大,背时的保长就抓了,他;抓了他去干啥?滚滚的江边把仗打。愚蠢的哥哥当炮灰,聪明的哥哥就跑掉啦;开小差,顶呱呱,解放区的哥哥等着他,手拉着手来归队,阶级兄弟为一家天舞杜若。”在反征兵中,我们采取了几种斗争方式,一是把青年组织起来,扛着火枪挂着刀,有的还弹着三弦,抓兵的看见不敢动,动着就开枪;二是要抓那个去当兵,立即通知他躲起来;三是如实在没有办法,应付一下,但给被抓者秘密交代,要他到某地逃跑,我们派人在那里接应。1948年基本上没有被抓去当国民党兵的。
秘密组织贫农团。贫农团是我们开展地下工作的依靠力量,是武装起义的主力,是反“三征”的骨干。我们在发展贫农团成员时,主要采取以下方法:一是了解掌握各村寨穷人名单超时空垃圾站,有重点地进行工作;二是进行回忆对比教育,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三是宣传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耕者有其田,不劳动者不得食的教育;四是团结就是力量的教育;五是先发展有一定号召力有威望的穷人加入,然后依靠他们个别串连逐步扩大。到起义前,太和乡的贫农团发展到了300余人。
成立民兵组织。在发展贫农团的过程中,我们用毛主席“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武装彝族群众,然后研究如何掌握武器的问题。当时明确提出“枪换肩”的办法。为了搞到枪,我们采取:一是动员各保以自卫防匪为名,每保买两支七九步枪,把枪秘密掌握在我们的人手里。全乡8个保,我们秘密控制了7个保的14支枪。二是动员富户私人买枪防匪,由我们的人持枪“保护”他们。三是通过统战工作,把保长掌握的枪,争取到我方。四是把地主的长工发展为贫农团成员,控制地主的武装七色光之歌。通过这些办法,到起义前,除乡公所和1个保的20多支枪外,我们共掌握了140支枪。
做好统战工作。我们搞武装起义,首先要摧毁国民党的反动政权,同时建立人民自己的政权。所以只要赞成这一主张的都要团结,即使是暂时站在我们这边的也要团结。对8个保16个正副保长我们作了分析,除一人属地主外,15人是中农,在政治上他们有执行国民党指使群众的一面,同时又受民族压迫,对现实不满的一面,是我们争取的对象。乌丸莲耶为了争取他们,我们做了以下工作:一是经县工委批准,派施嘉桂竞选保长,打进去,做其他保长的工作。因施嘉桂长期在昆明当木工有较好的建筑技术,又有无私无畏、主持公道、敢说敢干的精神,不仅在彝族农民中而且在上层人士中有影响,当时的乡长也怕他三分。二是峨中下去任教的学生负责所在地保长的工作。如我负责甸头6个村寨的工作。副保长方学文系施家女婿,其父在方氏宗族中是有影响的决策人物,我用亲戚关系和他谈话。第一次他根本不相信革命会成功,说什么“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第二次,他采取“风大从风,雨大从雨”的态度。第三次,给他讲了全国将要解放,蒋家王朝即将灭亡的形势后,他才说:“你们敢为,我跟你们走。”三是通过贫农团成员与保长的宗教关系、亲友关系去做工作,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统战工作的另一个方面是做好8个士绅和民族上层的工作,这部分人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曾在乡公所任过职,在民族中排行在前,经济上处于中等水平,但在彝族、哈尼族群众中有一定的影响和号召力;二是有经济实力,部分群众有困难时有求于他。为此,对他们做了一下工作:一是部分学生是他们的子女,由子女去做父母的工作;二是以教师的身份去接近她们,征求对教学的意见,同时有分寸地给他们讲形势,逐步灌输革命思想;三是在他们中间发展了3名“反蒋民主同盟”盟员,通过盟员去做其他人的工作。由于做了上述工作,除1人死心塌地与人民为敌外,其余都争取站到或暂时站到我们这边,所以绅士也争取过来了。
摧毁国民党向政权
根据中共峨山县工委的部署,矣方、施嘉明、施嘉桂研究,定于1948年12月5日举行武装起义,确定将乡公所的武装采取“调虎离山计”各个击破:趁有一股土匪抢劫后向高鲁山逃窜之机,由施嘉桂敦促乡长调集各保武装,部分乡丁前往追剿,施在途中解除其武装;矣方到乡公所稳住乡长和其他人员;由施嘉明组织指挥攻打乡公所网络重生。
12月4日晚,施嘉明、柏春寿和我3人,在我家中具体研究了起义的有关问题。我们以甸头、齐云村、玉林村、怀珠村的地下武装60余人为主力,当晚在甸头村集中,兵分4组,3个组包围大寨,切断交通要道,1个组直捣乡公所,拂晓行动。我们奔袭到大寨以后,住乡公所的内应打开门接应。乡公和住所乡丁还在睡觉,被我们从床上抓了起来,活活就擒,无一漏网。这时各村民300多人也赶到。乡公所被占领后,及时派人通知施嘉桂,在返回途中,在施嘉桂指挥下,剿了副乡长李万禄和6名乡丁的枪。李万禄被押回甸头,乡丁教育后放回家生产。这次起义,活捉了乡长柏在绅,副乡长李万禄,一保保长柏文惠,俘获干事、乡丁10人,缴获冲锋枪1支,手枪2支,步枪10余支,起义队伍一枪未发,无一伤亡。一保保长柏文惠是个吹赌嫖遥的恶霸,在押送途中继续与人民为敌被击毙。
之后,成立了反蒋自卫大队,大队长施嘉明,副大队长施嘉桂,指导员矣方。随即施嘉明、施嘉福、施嘉文(均系峨中学生)前往富良棚向老校长汇报,并提出依靠太和乡的武装,请董校长支援,乘胜解放甸中镇和文兴乡,使三乡河联成一片,老校长笑逐颜开地说:“你们干得好!三乡河有希望了!”第二天,他就带领主力部队的两个中队赶到甸头,太和乡反蒋自卫大队与主力部队合编后,在老校长的指挥下,于12月7日向滇中镇进军。李植芳(峨中学生)带领甸中镇下五保的地下武装相配合,铠甲勇士动漫该镇的地下工作人员吴禹文、周其锐,统战人士周良、周宏穆等,打开镇门迎接解放。
甸中镇和平解放后,于12月8日向文兴乡进军。我地下工作人员王开俊等做了大量工作,乡长李士秀感到大势已去,杀猪宰羊迎接我军。至此,居住在甸三乡365平方公里的彝、哈尼、汉等各族人民摧毁了保甲制度,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垮台,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这里成了滇中地区可靠的游击根据地。
建立和巩固根据地
甸三乡的解放屈臣氏酒窖,使三乡河连成了一片星际美男联盟。这里是玉溪、昆阳、易门、峨山4县的结合部,离昆明仅130多公里,国民党反动势力不会甘休。武装起义的成果能否巩固,根据地能否存在,是摆在各族人民面前的首要问题。根据县工委的指示,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根据形势发展,重新部署了骨干力量,本着主力部队要扩大,地方武装要加强的原则,除民兵外将在地下时期和武装起义时培养的骨干积极分子一分为二,一部分补充峨山游击大队,峨中学生参加的是施嘉明、施嘉福、施嘉文、柏如泗、柏文益、李家传、柏毓松、柏成忠、柏廷芳、普文林、谢忠成、谢忠良等;另一部分留下继续做地方工作。
建立乡村政权。太和乡的政权是自下而上建立起来的。全乡有15座大山,24条箐、4条河,56个自然村,经过群众的充分酝酿,用投票的方式选出了自己的村长。之后,各村相继建立农会、妇女会、民兵、儿童团组织,还成立了老中青少年相结合的情报联络小组。在建立村政权的基础上,1949年4月成立了太和乡办事处,7月成立了乡人民政府,选举沈传学为乡长(沈调区后由柏万兴继任),施嘉桂为副乡长,并将56个自然村划为6个行政村,配备了正副村长12人,进一步加强了乡村政权的建设。
组织变工队发展生产。以自然村为单位,由农会组织了变工队,有领导有计划地发展生产。在收种农忙季节,以换工的形式组织换工生产;对孤寡老人和缺乏劳动力的农户,无偿支援,解决其困难;在农闲季节,组织集体开荒,大部分帮助农困户。
开展清理财务,实行“二五交租”。清理财务主要是清理原各村管理的抽收谷、积谷,以及原各保经手的财务。经过清理,高清了账目,退赔了赃款,保卫抗粮斗争的胜利果实。如甸头村经过清理,搞清了还有18000多斤抽收谷,我们把这些粮食,一部分用于主力部队来时食用;一部分用于民兵的必要开支;另一部分用来济贫。过去,农民租种地主的田地,每百斤粮食交给地主60至70斤,实行二五交租后,农民每百斤只交25斤。这样,削弱了地主的经济实力,广大农民得到了实惠,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组织民兵联防,参军参战。太和乡有民兵300多人,各种枪260多支。大村有民兵队,小村有民兵小组,全乡统一由副乡长施嘉桂指挥。战时集中,平时生产。配合主力部队,先后参加了昆阳的杨柳河、樁树营、马头山;安宁的赖武巴山;玉溪的干沟老雨黑、草皮山;峨山的甸尾、矣他斗等8次战斗。1950年5月,土匪叛乱后,又配合主力参加了剿匪斗争。如甸头村民兵配合军分区二营攻击盘踞在太和乡大寨、旧寨的土匪,毙匪中队长李华等3人,参加了攻打甸中镇收复区政府,以及到水晶城进剿朱万翠匪部等战斗。同时,根据滇中地委指示,组建了短小精悍的武工队,由施嘉桂任队长,向玉溪的新凤乡和昆阳的九渡乡进发,在摩期黑围剿了危害山区人民的惯匪20余名,生擒了匪首拔小二,安定了社会秩序,守住了通往玉溪的要隘,保卫了甸三乡的安全。
在历次战斗中,属太和乡籍的共牺牲16人,其中主力部队7人(峨中学生5人),民兵6人,村干部3人。这些同志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各族人民将永远怀念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