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晓晨

五十米深蓝【趣读】家风,是你留给孩子最宝贵的家产-四川宏达集团

【趣读】家风,是你留给孩子最宝贵的家产-四川宏达集团


如果一个家族没有最基本的尊老,敬老,孝道之说,马秋子没有严格的家规,这个家族也不可能走太远了,因为一个家族的文化根基——家风不在。
经常听到很多父母重功利教育,轻品德教育踩踏终点站。何为功利教育?一心想让孩子做大官,发大财,让自己有面子,而不首先让孩子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然而越是家风正的家族,越是名门望族,越把子孙的做人教育放在第一位。
因为他们知道,留给孩子最宝贵的不是家产,而是家风,家德。
在中国有个最“厉害”的家族,低调千年,然而他们却改变了大半个中国。
提起这个家族成员的成绩让我们肃然起敬。这个家族近代出了100多个院士,任何一个行业都有精英所在,分布于世界五十多个国家。
它就是吴越钱氏家族。
自唐末历五代,
又经北宋至南宋,400年间,
吴越钱氏封郡王、国公者二十余人,
封侯拜相、入仕内阁者,将近百人。
除了位极人臣的,还出了,
许多著名文学家、藏书家、医药家。
宋朝皇帝赞誉:“忠孝盛大唯钱氏一族”。

著名诗人 钱谦益
明代,出现了诗人钱谦益,
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史学家 钱大昕
到清朝,又出现了18世纪,
中国最为渊博和专精的学术大师钱大昕,
他被陈寅恪评价为:清代史家第一人。
而且名藏书家钱曾、学者钱塘、
书画家钱沣等等,都是钱王后裔。
俗话说邵武天气预报,富不过三代,
孟子也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可钱氏家族彻底颠覆了人们的想象,
到近代,更是爆发,人才井喷。
据统计,当代国内外仅科学院院士以上的,钱氏名人就有一百多位,分布于世界五十多个国家。有人总结钱家出过:一诺奖、二外交家、三科学家、四国学大师、五全国政协副主席、十八两院院士。

钱穆、钱钟书、钱学森……
这些名字彪炳史册,如雷贯耳,
可这些人,全都出自钱氏家族!
这相当恐怖,也令人疑惑,
为何钱氏能人才济济?
不少研究学者认为,
是因钱家有着不同常人的DNA。
可事实却是因为,钱镠的那一纸家训!
钱家每一个孩子出生,全家都要诵读《钱氏家训》,这个家训已经流传了1000多年,迄今为止钱氏家族还遵从着祖训。

家训如下:
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必谋之;利在一时不谋也,利在万世必谋之;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不可有愧于圣贤;子孙虽愚,诗书必读,勤俭为本,忠厚传家,乃能长久。
真正的好的教育,是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是家风。
在钱氏家训的开篇,就提到:
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
钱镠认为,做人以立品为先,有才无德的人,是极其危险的。
钱镠曾说“子孙虽愚,诗书须读”。
所以,崇文倡教、读书明理,是钱氏家族的重要家风,它强调的就是:读书为第一等事,读书子弟为第一等人。
为了让家族中的穷苦孩子,也能读得起书,家训中规定:家富提携宗族,置义塾与公田,岁饥赈济亲朋,筹仁浆与义粟。
于是从宋代开始,钱氏家族就族内相互扶携,各地的钱家都设立义田、义庄……并明文规定其中一部分田产或盈利逃婚妖娆妻,必须作为教育经费。

无锡的“怀海义庄”就是个典范,其宗旨就是:
“救灾周急、恤孤矜寡、排难解纷、兴学育才”。族内凡鳏寡孤独者,均能领到义庄钱粮;钱姓子弟不分贫富都能上学。
国学大师钱穆五十米深蓝,就是在义庄资助下才得以上学的。他最著名的著作《中国文学史》,堪称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全面的详尽的讲义,无人能出其右,中国学术界尊之为“一代宗师”。更有学者谓其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国学宗师。

钱穆的亲侄子钱伟长,同样家境贫寒,读不起书,在义庄的资助下,才完成学业,成为了中国的力学之父。1941年,他提出“板壳内禀理论”,爱因斯坦看后,这样评价:“这位中国青年解决了困扰我多年的问题。”他还发表了世界上,第一篇关于奇异摄动的理论,被国际上公认该领域的奠基人。
有人问钱伟长,为什么钱氏家族一条安达鲁狗,有很多成功的人才时,他调侃道:“我们钱家人喜欢读书,书读多了容易当官,当官的容易出名。”
国学大师、著名教育家钱基博,自幼便喜好读书,勤奋治学到,“于车尘马足间,也总手执一卷”,以至于“生平读书无一字滑过”。他博通经史子集四部,以集部之学见称于世,有“集部之学,海内罕对”的美誉。大名鼎鼎的张謇赞其文章,“大江以北,未见其伦。”
而他的儿子,比他更出名。他的儿子,不是别人,正是民国第一才子钱钟书。
他的《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他的《管锥编》堪称是文学史的代表作。
众人皆知钱钟书有“照相机式的记忆”,有“百科全书式的大脑”,而钱钟书的用功之勤,亦无人能比。除了大量阅读之外,他还学习他的父亲,无论看什么书都必做笔记,一生都在纯粹地做学问。
钱氏研究者曾说:“钱家人的家风都很正,学习的目的性非常的纯洁,他们对读书的热爱,完全是对知识的追求和热爱。
钱氏家训中还写了婚姻原则:娶媳求淑女,勿计妆奁,嫁女择佳婿,勿慕富贵。相比家世、财富,更看重配偶的教养和素质。让人不禁感叹,一千年前的钱氏家训,居然观念如此超前。而钱氏家族的配偶,大多德才兼备。
钱学森的妻子蒋英,就是一位贤惠的妻子阿依土鳖公主,慈爱的母亲,在钱学森苦闷时,始终相伴左右。
钱学森曾多次提及,“在我工作遇到困难而百思不得其解时李如儒,往往是蒋英的歌声使我豁然开朗李艾佳,得到启示,我很有福气。”
钱伟长的夫人孔祥瑛,是孔子的第七十五代孙少年拳圣,清华大学高材生,曾任清华附中校长。他们两人相濡以沫61年,在钱伟长最落魄的日子里仍不离不弃。
一天,钱基博私自拆开了,杨绛寄给钱钟书的信,信中写道:“现在吾两人快乐无用,须两家父亲兄弟皆大欢喜,吾两人之快乐乃彻始终不受障碍。”钱基博不禁赞叹:“真是聪明人语端木新卉。”之后,钱基博亲自给杨绛回信,信中大大称赞她的孝悌明理,且立即认可她和钱钟书的恋爱关系。而婚后,钱钟书更给了她最高的评价:最才的女达德小学,最贤的妻。正是这样的“优优联姻”,使钱家基因不断优化。

钱钟书和杨绛
更令人佩服的,是钱氏家训中的家国观:“私见尽要铲除,公益概行提倡”,“利在一时故谋也虎跃龙潭,利在万世者更谋之”。早就1000多年前,钱氏家训,就提出了作为社会人的担当虾婆婆,实在令人汗颜。
不做蝇营狗苟的“小我”,要做利国利民的“大我”,弱则发奋图强,强则振兴中华,更成了钱氏子孙自觉背负千年的使命!
比如钱穆,即使到晚年,仍不忘教导子女:吃点苦没有什么,我希望你们,做好一个中国人,用功读书做学问。

其实钱伟长是个严重偏科生,他英文成绩0分,物理成绩5分,但他以国文和历史满分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历史系。可当看到中国因为没有飞机,被日军打得节节败退时。他毅然选择为救国换专业,去学习如何制造飞机大炮!
之前毫无物理基础的他,以弱博强,发奋苦读众贷汇,在短短4年里,就完成了一般人8年才完成的学业,终成一代物理大师,实现科技报国之志。
中国近代著名语言文字学家钱玄同,他是一名五四先锋,是他催成新文学的诞生并予以奖掖支持。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就是鲁迅在他的敦促下创作的。

而他的儿子钱三强王思丽,没有继承他的衣钵从文,反而选择了理科,他非但没有失望,反而鼓励儿子追求自己的兴趣。
1937年,钱玄同染上重病,孝顺的钱三强不忍离开父亲,犹豫是否出国学习,没想到钱玄同却坚定地对他说:“你学的科学,将来对国家有用,你还是出国好好学习吧!”
后来,钱三强师从居里夫人,钱玄同又写信激励儿子:“你有了很好的指导老师,要努力攀登科学高峰,振兴中华上大附中!”
正是在这样父亲的教导下,钱三强始终怀有一颗强烈的爱国心。他与妻子何泽慧在国外取得巨大成功后,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生活,回到当时一穷二白的祖国,全身心投入到中国的原子弹事业中,成为了中国原子弹之父。
当年钱学森赴美留学,他的父亲钱均夫就根据钱氏家训,专门为他写了庭训:“人,生当有品:如哲、如仁、如义、如智、如忠、如悌、如教!吾儿此次西行,非其夙志,当青春然而归,灿烂然而返!乃父告之”。
在二战中后期,钱学森已是全美国乃至全世界,顶尖的空气动力学专家。可他却一心回祖国效力精英情人,美国得知后,多次阻挠,更将他软禁,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甚至咆哮:“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回到中国!”
得知儿子被软禁的消息,钱均夫给他写信勉励道:“吾儿对人生知之甚多,在此不必赘述。吾所嘱者:人生难免波折,岁月蹉跎甘鞭,全赖坚强意志。目的既定,便锲而不舍地去追求;即使弯路重重,也要始终抱定自己的崇高理想。相信吾儿对科学事业的忠诚,对故国的忠诚,也相信吾儿,那中国人的灵魂永远觉醒……”

之后历经千辛万苦,钱学森终于回到祖国大地,而在他的带领下,中国国防事业实现质的飞跃: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个个忠勇为国,代代皆是豪烈,钱氏家族不愧被称为:“千年名门望族、两浙第一世家”。
正是“钱氏家训”的内容,影响了一代代钱王后人,也塑造了一批批钱氏杰出人才。
钱家,如此的名门望族,
可他们传承的却从来不是钱,
而是宝贵的精神食粮。
家风正,民风淳,国家兴。
真正的教育是身教重于言教,
一个家族家风才是立足之本,
因为家风家德是一个家族的根!
留给孩子最宝贵的不是家产,而是家风。
本文来源于“搜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