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晓晨

魔术手【调研文章评选】江口县“寨沙”模式文化扶贫探索-贵州政研

【调研文章评选】江口县“寨沙”模式文化扶贫探索-贵州政研

金熙秀简介:寨沙侗寨位于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县梵净山村,共有74户306人,其中侗族占全寨人口70.6%,是一个生态环境良好、民族风情古朴浓郁的少数民族聚居村寨。江口县结合寨沙侗寨实际,注重以金融扶贫、文化扶贫为重点,推动贫困地区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积极探索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新路子。
江口县“寨沙”模式文化扶贫探索
近年来张春旺,江口县寨沙侗寨依托生态文化、民族文化优势,注重“种、送、育、养”多管齐下,为寨沙文化扶贫布好局、搭好台、唱好戏、助好阵,有效实现了产业强、百姓富和生态美有机统一化塑汇。
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侗族特色布局,“种”好文化。注重与自然环境相结合,按照“一个中心广场四周建房”八卦圆型规划布局思路罗晰月,保留村寨田园风貌,突出寨中小道、廊坊、溪水、人家自然天成,实现“望得到山、见得到水、记得到乡愁”武士阿非。注重与历史文化相结合,充分挖掘当地历史沿革、文化脉络、人文精髓仙戮佛屠,风貌上注入侗族建筑元素,寨中钟鼓楼、侗家木楼、农家四合院、寨内小道、民族风情表演场古朴自然、相得益彰。注重与时代发展相结合,结合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楼房建设主体采用侗家木楼,两旁厢房为仿木砖房,既能满足居住需要和“农家乐”经营功能,又能展现侗寨建筑美感,顺应当前乡村旅游发展需要。注重与群众意愿相结合,在征求、整合群众意见建议基础上,充分挖掘、保护和传承乡村的自然、历史、文化、民俗等特色资源和优秀传统建筑文化,突出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近年来,投入5900万元发展寨沙侗寨乡村旅游,修缮侗家木楼78幢,建成2500平米大型文化广场、1500米流水景观、侗寨钟鼓楼、民族风情表演场以及风雨桥和河畔亭、廊、台,完成“三改五通三建”工程。
二、文艺活动搭台,“送”好文化。注重民族特色歌舞,加强宣传推介,确保寨沙文化“送得出手、走得出门”。投资200万元精心策划大型山水情景歌舞剧《爱在梵净山》、《侗族大歌》、《芦笙笛舞》等10余个大型侗族文化精品节目,实现生态环境与民族文化融合。以“武陵山文化艺术节”、“中国·梵净山生态文明与佛教文化论坛”及环梵净山自行车赛、马拉松赛、登山比赛等大型活动为契机,将梵净山“鸽子花”音乐节等文艺演出节目引进寨沙,邀请央视《美丽中国乡村行》摄制组走进寨沙,吸引新华社、人民网、中国日报网、凤凰网、贵州日报等主流媒体关注寨沙,月上寨沙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幅提升。
三、民间队伍唱戏,“育”好文化。采取“政府+公司+协会+农户”四位一体管理模式,邀请梵净山民族歌舞团、县民宗局专家长期进驻侗寨讲课传艺,高薪聘请从江县和黎平县侗家民俗大师驻村传经送宝,组建了一支50余人的民俗技艺表演队伍,造就了一批地道的侗族特色美食“烹饪师”,培育了一批侗族工艺品制作能手彭小峰。先后组织摄影、导游、工艺品制作、餐饮服务、侗族文化、侗族歌舞等专业培训28场,受训人员2600人次。每周定期组织开展2次以上侗族文艺演出活动孟洛川,游客在游山玩水、下榻入住和品尝美食之余,还能够欣赏到原汁原味的侗家歌舞、“月上寨沙”大型篝火晚会等表演。2016年,寨沙侗寨开展文艺演出活动120余场,吸引43万名游客前来观赏互动。
四、乡村旅游助阵,“养”活文化。以独具风情的民族文化为灵魂,以民族风俗、技艺、饮食等为载体,以恬静的乡村生活环境为依托,结合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歌舞表演和乡村旅游纪念品制作等,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怡湖华庭,推动寨沙侗寨从单一的“农家乐”、食宿接待点,转变为有特色、上档次、成规模的特色乡村旅游景区景点。出台《寨沙侗寨农家乐和乡村旅馆管理办法》、《寨沙侗寨农家乐和乡村旅馆经营收费标准及卫生、环境、安全管理制度》少年卫斯理,规范“农家乐”和乡村旅馆经营,实行统一收费标准,统一经营管理、统一服务规范。2016年,寨沙侗寨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万元五子棋终结者,实现整寨脱贫,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先后被评为国家AAA级景区、全国金融扶贫乡村旅游产业示范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贵州“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点、贵州民族团结示范村寨等称号。
启示与思考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蓝白斑筛选,让文化扶贫外塑于形响箭特种部队。依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冰凌花手语舞,谋好篇、布好局,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力度,全面完善公共文化基础服务建设彭壮壮,破除“贫困文化”封闭,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形成具有市场的“文化+” 效应。
二是发动民间参与猪鼻蛇,让文化扶贫根植于心。注重及时送上思想甘露,打破原有思想禁锢,强化技能培训、手艺传承、文艺队伍组建、歌舞节目策划与表演等多元化输出形式,将更多喜闻乐见、易于接受且有价值意义的文化扶贫内容根植到群众心中长垣一中,拓宽群众就业渠道,增强群众发展自信,提升群众参与感与获得感。
三是服务脱贫攻坚西域响马,让文化扶贫立足于效。找准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的交汇点,促进文化资源与乡村旅游、生态农业、农村电商等深度融合,延伸文化产业链条,丰富文化产业内涵,确保特色文化送得出去,魔术手经济效益带得回来冷情世子妃,实现群众在发展文化产业中脱贫致富东方康派。
来源:江口县委政研室
作者:李鹤、杨宪军
实习编辑:杨雅楠
责任编辑:彭鸧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