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好学校(续)】伊娄文化绽新芽,幸福教育吐芬芳-邗江教育发布
运西小学
邗江区运西小学位居扬州城南瓜洲古镇北侧古运河西岸,历史上的这里曾能观赏到有甚于当今钱塘江大潮的广陵潮。沧海桑田,虽然广陵潮早已销声,却留下了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的重要河道“伊娄河”。千年伊娄,生于自然,汇入长江,向着目标自觉出发;千年伊娄,毫不避让,奔涌向前,向着目标自信成长;千年伊娄,历经沧桑,创造奇迹,向着目标自强不息雄狮狗。近年来,运西小学从身边流淌千年的伊娄古运河中,挖掘出了“自觉、自信、自强”的精神元素,积极打造刻有“伊娄”印记的校园文化,为推动学校发展注入了强劲的精神动力。
Yunxi Primary School
我校围绕“文化”、“课程”、“童子功”这三个关键词开展工作,文化是学校的灵魂程皓如,结合地域特点提炼出“伊娄”文化,以“自觉、自信、自强”这三个关键词呈现我校文化的内涵,分别从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课程文化、行为文化以及评价文化等多维度立体打造“伊娄”文化,旨在让学校、学生、教师由内而外的散发“自觉、自信、自强”的伊娄风气质。同时学校围绕课程建设进行国家课程校本化、地方课程特色化、校本课程精品化以及校外课程自主化的研究,构建自然、快乐、高效的课堂文化,研发“伊娄风”系列文化课程。围绕“童子功修身行动方案”培养习惯良好、全面发展、具有伊娄风文化气质的学生,努力实现将运西小学办成一所遵循教育规律,顺应儿童生长节律,促进儿童“自觉、自信、自强”地幸福成长的宁静、自然、生态的乡村小学。
伊娄之水
滋养教师成长
为人师表,师德为先
高尚的师德是学校开展各项工作的灵魂。我们紧紧抓住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这一核心开展工作。汩汩的伊娄之水在学校身旁静静的流淌着,它以君子般的形象滋养着、孕育着、影响着我们运西小学这支教师队伍。学校着力引领教师走进伊娄之水,研究伊娄之水,开展“伊娄之水润我心”系列活动、开展 “争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学习感动中国人物,争当感动运小教师”活动、“学习师德标兵,争做运小尖兵”活动、“观看百校行录像,反思自身不足”等系列活动。活动的开展旨在让教师由水及人,由你及我,相互比照,相互熏陶,相互促进56书库,引导教师追求水的博大,学习水的谦和,汲取水的力量,具有水的坚韧,形成了具有“伊娄之水”精神的教师队伍。校园内涌现出一大批像许璐、陈健、李霞、屠志艳、陈宏斌等散发伊娄之水精神的先进教师。
专业发展,恒修为重
伊娄之水,生生不息,向着目标,从不停息。在伊娄之水的熏陶和感召下,学校以“恒修”为抓手实施“师表工程”、强化“规范工程”、推行“青蓝工程”、抓实“提高工程”、打造“名师工程”五大工程为抓手,强化教师恒修意念。学校在队伍建设中着力打造好四支队伍,即领导班子队伍、班主任队伍、名师队伍和青年教师队伍。这样以点带面努力构建互助学习的教师文化,提倡向名师学习、向同事学习、向学生学习、向网络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落实校本培训,开展名师菜单式培训活动。一是上一节精品示范课,做一次学科教学讲座。二是组织一个同伴共进小组,将学科小组教师整体提升作为考核的要求。另外学校还开展三个培训活动。即教材培训,课堂教学培训,教学反思培训,提高年轻教师成长的步伐。学校还引领教师苦练教学内功,夯实基本功。加强青年教师专业基本功和教学基本功训练,举行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在培训、学习、展示、竞赛中促进教师整体队伍的不断进步。在“学、带、练、培、赛、奖”六字方针的引领下,青年教师实现超越自我的成长。如今一支自觉规划、自信成长、自强不息的教师队伍已逐渐形成。学校现有区市级名师19名,占教师总数的37%。
教科研工作是学校的生命工作,做科研型教师是每个教师的追求,要想做科研型教师“恒修”是信念。学校向全体教师提出“四全”的要求,即全额投入、全员参与、全力以赴、全面提升。学校凭着丰实的教科研经验、扎实的工作作风、积极的工作态度,围绕“四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做到了四个进一步:1、进一步强化科研兴校意识。2、进一步提高群体科研能力。要求每位教师每月写两篇高质量的反思;每学期读一本专著;上一节高水平的课;写一篇高质量的文章。
进一步做好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
努力做好“十三五”课题研究工作和区级小课题研究与结题工作,立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即课题,课堂即研究,做到人人有课题,个个搞研究,通过课题的研究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从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良性提高。
进一步做好课题的推广工作
以网站为宣传窗口,积极鼓励广大教师撰写学校课题研究信息、课题研究论文、教育教学案例及反思、教师手记,积极鼓励教师在各级各类媒体刊物投稿。历经恒修才能有所成就,全校教师分别在《江苏教育》、《小学教学参考》、《教学与研究》、《小学时代》、《广西教育》等核心期刊、省市级刊物上发表论文近300余篇。在各级各类论文评比教学设计中获奖的教师更是不计其数。
今天的运西小学,以伊娄之水“自觉、自信、自强”的灵性,滋养着一个正在逐步形成的观念超前、师德高尚、知识丰富、勤于育人、精于教书、善于创新、团结和谐的教师群体。
伊娄之气
成就学生精彩
为培养儿童发展的核心素养、能力和习惯,奠定学生终身发展基础,学校大力开展“童子功”行动,修炼学生的“诵读功”“书写功”“清扫功”“演说功”、“探究功”和“健美功”,以行动为抓手,加快实现“内丰底蕴,外强筋骨”的培养目标。
学校的大多数孩子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还有很多外来务工子女和留守儿童。没有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也没有先进完备的教学设施,但是,在这里,我们的孩子和城里的学生一样也能自由快乐地生长、和谐地发展。多年来,这里的孩子闻着泥土气息,饮着伊娄河水,带着淳朴与纯净自觉自然地生长着。清晨,漫步校园狼行拂晓,耳畔传来的是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虽然来自农村,但孩子们普通话发音字正腔圆,这得益于“诵读功”的训练。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学校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活动,每节课前3分钟的经典诵读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平平仄仄,穿越千年与古今贤人对话,广场上二指禅,一声更比一声高的诗歌吟诵会,更是彰显了孩子们自信的精神面貌。
每周三晨会课三分钟演讲、每节语文课前一分钟演讲的强化训练,加之“国旗下演讲”和“红领巾广播台”的典型事例演讲,为“演说功“系列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时间和空间的保障,如今孩子们已能在大庭广众之下侃侃而谈,展现自我风采。
说中国话,写方块字。“书写功”训练进课堂。书法课堂,老师悉心指导;日常作业,学生认真书写;社团活动,看名家挥毫,临摹仿帖。书写功大比武活动为孩子们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学校师生的书法作品多次在区、市级比赛中获奖火蓝匕首。
强健体魄。双手交叠,鼓足气力,将一个个排球抛向空中,“垫、发、传、拦、扣”,小小排球在每个运小少年手中转动,同时也将运小“健美功”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暮鼓晨钟,伊娄河畔高旻寺传来诵经人的阵阵鼓声。“快乐小义工”们按照“清扫功”的相关要求,拿着扫把,端着簸箕,将校园打扫得干净整洁。
科学实验严谨细致,实验平台遍布学校各个角落,修炼“探究功”的未来科学家们在校园可是一道靓丽风景。
体艺2+1、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爱心义卖活动、迎新年游园活动等等,多彩的活动让校园充满生机,在活动中,学生收获了自信,得到了锻炼,学会了自强,做到了自觉。区眼保健操比赛荣获一等奖,区鼓号队比赛荣获一等奖,各级给类体育比赛,我校成绩总是令人眼前一亮。
悠悠伊娄水,以千年养分润泽运小少年,在新时代的召唤下,运小少年昂扬斗志,正以蓬勃之气展伊娄新姿。
伊娄之风
吹动课程改革
课程建设,量身定做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所学校办学成功与否,不在于规模大小和师资力量,其决定因素是要有一股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来源于校园文化,根植于各类课程之中。
“从伊娄河经过的鉴真大师,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都没有放弃东渡日本传道的梦想,最终成就了千古伟业,他的成功和其不折不挠的精神分不开。我们要让每个学生都取得成功,就得让他们也拥有这种精神,因而必须对课程进行改革,因地制宜编写出能够影响学生终身的教材,积极完善国家课程校本化,地方课程特色化!我校立足地域优势,挖掘伊娄精神,编写了校本教材《伊娄风》。教材分低、中、高年段共三册,每册都有五个单元,分别是“地方环境篇”、“诗词歌赋篇”、“风土人情篇”、“特色发展篇”和“生态田园篇”,将伊娄风的精神内涵化作师生人生起航、实现梦想的不懈动力。这是一本融知识性、趣味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的校本教材,受到了老师、学生和家长的普遍欢迎,《扬州日报》报道:“这是继大运河成为世界遗产后的首部以‘大运河’为内容的校本教材”。
作为姊妹篇,运西小学《小巧手工程》教材也分低、中、高年级段相继问世。而校本教材只是一个突破口,学校开发出生本教材《伊娄童韵——运西小学小学生作文选》,给更多的同学提供了施展才能的舞台。我校在众多地方课程中还以书法课程为突破口,在整合《书法与写字》、《书法指导》等多种教材的基础上,立足学生实际及书法文化,开发了《伊娄风书法校本教材》,并根据教材制定了相关的制度,让学生在书法课程的学习中了解汉字文化,端端正正写好方块字,并注重发挥书法育人的功能,陶冶学生性情,使地方课程向特色化之路发展。
同时,学校还深入开展了国家课程校本化的研究。我们以语文、数学、英语学科为突破口,点面结合做好国标教材重组、延展、补充研究。语文学科针对教科书的现状和我校学生实际构建校本化语文补充教材,立足每个单元的主题从“日积月累、阅读链接、综合性活动”三大板块进行课程再开发,丰富学生的积累量q块世界,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增强活动的针对性。数学学科在掌握教科书规定的基础性课程内容之外,开发拓展性教学内容,拓展性教学内容由数学故事、数学活动和思维训练三大方面组成。英语学科主要从文本再构、知识梳理、专题训练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在文本再构中培养教师利用教材、开发教材的能力,从学生实际出发实现学生已知和未知的连通。学校根据学生具体的实际状况对国家课程创造性的调整、改编和再开发的校本研究,对学生的发展将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课堂改革,硕果累累
学校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教学工作的核心是质量。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向课堂要效益。我校深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新的课程标准内涵丰实,充满了改革精神,洋溢着时代气息,它需要我们脚踏实地的去研究、去实践。进行课改实验,首先我们的课堂要扎扎实实地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即教育思想的人文性、教学方式的开放性、教学手段的先进性、教学过程的真实性。无论课程的设置、教学环节的设计,都要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关注老师的“教”变为关注学生的“学”,提倡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角色的互换等。评价一节好课看师生的角色是否转变了酷酷兔,学生学习是否真正自主了,学习方式是否改变了,个性是否得到张扬了……同时,我们要求教师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坚决去掉课堂中可有可无的教学环节,把宝贵的时间运用到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上风过舞流云,运用到学习习惯的培养上,运用到学生感悟能力的提高上,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思维训练、课堂练习、教学反馈的时间。课堂要在“实”、“新”、“活”上做文章,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高,身心、智力得到发展,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得到培养。
更新教学理念,务实教研活动,创新教学设计,在长期的教学研究之路上人人都有收获,个个都有提高,提升了学校整体课堂教学水平。我校陶良林校长参加校长课堂教学大显身手活动获一等奖,陈宏斌老师代表江苏省参加全国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获一等奖和最佳设计奖;陈健老师代表邗江区参加扬州市数学优课赛课获一等奖;吴志英老师区苏教版教材选拔赛活动获课堂教学竞赛中获一等奖;许璐老师在扬州市语文课堂教学竞赛中获一等奖,代表扬州市参加省级赛课……
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在区GDG质量检测中,我校英语、语文成绩位居区中上游,数学学科成绩在全区名列前茅陈乃娴,取得这样的成绩对于一所规模较小的农村小学是非常不易的。
伊娄之韵
引领特色发展
为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实现“转身”,运西小学一直致力于大力挖掘和弘扬“伊娄风精神”,依托课程开发和社团活动,不断发展排球、钩编以及小记者等项目,胡中惠学校特色不断彰显,运西小学师生的脉搏中涌动着特有的伊娄之韵。
我校特色建设主要体现在“健体魄运动”、“小巧手工程”和“农家乐生活”三大主题板块。这里既有知识的积累、技能的训练、实践的探究,也有文化的滋养。通过三大板块,学校努力让孩子们感悟到玩好一个排球,完成一幅作品,掌握一项技能需要信念的支撑,需要百折不回的精神,“自觉、自信、自强”的神韵就会在学生的身上悄悄地生根、发芽……
学校的排球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合浦123网。目前,学校着力于《排球》项目校本课程的开发,让排球教学进课堂,“垫、发、传、拦、扣”人人玩转小排球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并通过排球文化的学习激活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实现“激趣、健身、益德、启智”的育人目标。2014年、2015年、2016年,年年都是大丰收,我校囊括了区小学生排球比赛中女子组冠军和男子组冠军,实现大满贯。
小巧手工程是运西小学着力打造的另一个特色,从初始到现在,已经在各个年级全面展开。由朱萍等老师编写的“小巧手工程”系列校本教材为校剪纸、钩针、贴画、十字绣等小巧手系列社团的老师提供了第一手的教学资源。运西小学女孩子人人会钩针,男孩子个个会手编。这样的课堂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让学生了解民间工艺,在体验中培养足够“自觉”的耐心,激活起“自信”心,达到超越自我和超越他人的“自强” 境界。钩编作品义卖活动、手编小达人评比活动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我校的钩针现场展示作品还获得了扬州市特等奖。
随着基础建设的完善,学校“农家乐生活”特色板块也已启动。花圃内花开四季;池塘里鱼虾潜游;塘边杨柳依依;岸上胡桑片片……荷塘四周将呈现各项养殖、种植文化,让孩子们感受生物在“伊娄风”吹拂下自觉、自信、自强成长的气息。
浩浩伊娄河,缕缕伊娄风,
孕育着运西小学独特的灵魂和气质。
运西小学正以 “自觉、自信、自强”的精神状态
昂首阔步向前进,
相信在上级领导的关心、鼓励与指导下,
在运小人的不懈追求与努力下,
运西小学的明天将会更美好。
审核:笑 言
编辑:陈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