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晓晨自闭症儿童的认知特点-石家庄脑瘫康复中心
雷晓晨
自闭症儿童的认知特点
有很多自闭症儿童的家长都不能“读懂”他们的孩子,不理解孩子的需求,同时孩子也不能表达自己的需求。这时家长往往就认为有自闭症的孩子他们的认知,行为等与普通儿童相比发展的比较落后。实践告诉我们,其实孤独症儿童在行为、认知发展等方面与正常儿童的发展规律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通过有效的教育康复,他们在发展速度上要比正常儿童慢。与同龄儿童相比,大部分孤独症儿童的认知水平要比正常儿童浅。但是,在具体的认知方法方面,绝大多数孤独症儿童在对事物的认知方法上与正常儿童有明显不同。
1.孤独症儿童对事物的认知往往关注的是一个细节,而不是整体
我们知道,人的认知发展通常经历从感知、表象到概念这样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是建立在现有物质基础之上的。这也就说明了为什么成人常说孩子似乎总比自己同龄时聪明,孩子会因适应社会潮流而在思想观念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与成人产生代沟。而自闭症儿童他们看事物往往只关注局部,所以当问到他关于看一只牛吃草的图片有什么动物时他的回答可能只是我们没有注意到的一根草。在以前接触的一个孩子他六岁认知能力较差,上个训课时旁边新来一个小姑娘,他说弟弟,后来老师问他好多人是男还是女,最后得出结过这个孩子分辩男女是依靠他所看的这个人是否有辫子,而新来的小女孩她是短发。关于孤独症儿童对事物的观察与区别中显现出的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
2.对事物的认知往往缺乏联系
现实生活中,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有一定发展规律的。人们对事物的把握就是找出他们的内在规律,并顺应其规律并加以利用。当儿童来到这个世界后,他们是通过对一个事物的不断认识,不断把握来调适自己,适应社会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认知总是通过对事物的观察、体验、校正,最后到对这个事物的准确把握。可是,孤独症儿童由于一些原因,对事物的认知往往缺乏联系,这是他们认知的又一个特点。在实践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孤独症儿童由于不知道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需求,出现自伤自残的现象。自伤自残难道不疼吗?其实不是的。孤独症儿童与正常儿童一样,害怕打针。为什么呢?因为孩子出生后都要注射疫苗,当针头穿过皮肤的瞬间,引起的疼痛使人感到很恐惧,这种恐惧被长期保留在人的记忆中了,成了人们对疼的感觉的参照。可是孤独症儿童的自伤自残现象产生时,他们往往注重的是表达情感,而无法将疼痛与自伤自残的现象联系起来。事后,他们感到疼痛时,是何种现象引起的疼痛,他们会全然不管。这样的事例在孤独症儿童中十分常见。
3.选择性注意(“鸡尾酒会现象”)明显
我们接触过的许多孤独症儿童的家长都说,当我们不在意时讲的话,他们会记住,但是当你真正面对孩子进行沟通时,他们又表现出不理睬的态度。为此,不少家长都为此感到十分的困惑,并为此打过他们。实际上,这就是孤独症儿童认知过程中常见的“鸡尾酒会现象"。什么是“鸡尾酒会现象”呢?还是拿我上课的一个孩子来说,给他和另一个女孩一起上课,他在一边玩玩具玩的很投入(叫他名字没有反应),而我在教旁边的孩子指认金鱼卡片,在重复三次指认金鱼指令之后他突然说金鱼。以上所述事例,在认知心理学领域称之为选择性注意,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鸡尾酒会现象”。这种现象不仅仅存在于孤独症儿童之中,其实在普通儿童和我们正常成人中也很常见。但是孤独症儿童这种选择性注意更加突出。为什么是这样的状况,现在还没有肯定的答案。
4.迁移能力弱,往往拒绝变化
孤独症儿童认知过程中,对事物认可的专一性很强,往往拒绝变化。例如上课的自闭症孩子,教他点数4,他每次数完四后必须要说五,妈妈和老师多次纠正后有情绪产生,妈妈说没有五,他边哭边叫说有五。有的孩子会表现出对某一事物的特别执著,而对其他知识和事物表现出排斥的状况。部分孤独症儿童表现出对事物的辨别和筛选的能力较弱。这些都是他们在认知方面的特征。在有的孤独症儿童身上还表现出超强的机械记忆和照相记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目前还是一个谜。
就孤独症儿童这个群体来说,并不是所有孤独症儿童都处于一个低水平的状态。我们看到一些重视孤独症儿童发展的家长,面对自闭症孩子坚持进行科学教育,使得这些孩子的认知水平达到甚至超过正常儿童的中等水平。
小儿脑瘫,自闭症,语言障碍发育迟缓等相关康复知识尽在儿童康复家园网
网址:http://hebnaotan.com
联系电话:0311-89859987 0311-68075695(贫困救助咨询专线)
在线咨询QQ:1404747987
家长交流群:319888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