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晓晨

雷晓晨自闭症儿童的故意性问题行为-童聆孤独症

雷晓晨自闭症儿童的故意性问题行为-童聆孤独症

雷晓晨

自闭症儿童的问题行为,就是在自闭症儿童身上出现的那些给自己或他人带来干扰或危害的行为。自闭症儿童大部分都有问题行为,问题行为是每个自闭症家长和康复的老师都必须面临的一个挑战,因为自闭症儿童大部分的问题行为都严重地影响了其各种技能的习得。问题行为有很多种类型,本文主要讲述的是自闭症儿童的故意性问题行为。自闭症儿童故意性的问题行为不仅形式多样,缘由隐秘,同时也最让人无法忍耐,要是因不懂而为而不为,善良一点就能找到原谅的理由,可这故意性的行为实在是让人无名火无数次升了又灭,灭了又升,无数次地抓狂癫狂......
无论是什么样的行为问题,最终都是为了‘趋乐避苦’,故意性的问题行为同样是为了趋乐避苦,往往是在隐秘地宣称我很不爽......可自闭症的故意性行为问题往往被误读为:因为他是自闭症......
处理故意性的问题行为这件事儿,一开始就可能是个误会呢!
我的学生小坏上学之后,有三大让我头疼的问题行为,包括忽然冲进校长办公室、抱年轻女老师、在操场在路上脱裤子尿尿......
我们俩开始在一块折腾时,小坏同学看天看地就只不看我以及我让看的东西,后来大眼亮晶晶地不停地深情无比地看我之后,我们俩的关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他在学校的这些问题行为也就越来越少,直至消失,于是我跟小坏妈妈不由自主地开始想象他自己独立上学的美好未来......
可不知不觉地,他的那些问题行为又故态复燃,而且是绝对的清晰明白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情能让我抓狂。
幸福了这么一段时间后,我又开始每天被小坏整得焦头烂额,每天必须时刻打起十二分精神来跟他比快来提前制止他的行为问题,没他快就只能跟在他屁股后面收拾烂摊子。
怎么会这样?之前可以说是他的理解力还不足够清晰明了这些界线,可在他明明已经明白了之后,怎么忽然又重新来了呢?真是百思不得其解,反反复复研究了很久,发现他的几大奇葩问题行为的消失是在我们俩的关系越来越好之后,而自从他越来越好说话之后,我对他的要求却越来越高,态度却越来越随便......又想起他从前,即使在仍然糊里糊涂的从前,晚上被妈妈数落了后,第二天妈妈肯定能发现他要么在阳台偷偷拉屎,要么发现人家在另一个阳台偷偷撒了尿,这是他无意识的报复,而小坏无意识的报复行为向来隐秘......
于是我开始尝试调节自己的状态和态度,比如原本上学路上他要求买吃的东西的时候,我每每急着赶路就扔一句没钱,拉了就走,改为温柔地微笑地看着他说好呀,我们放学后买吧,现在先去上课,不能迟到的;再比如他上课时忽然笑眯眯说老师我要亲,我每每瞪他一眼说下课再说,改为了好啊,下课了之后老师亲......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小坏又开始没事就笑眯眯地看我,主动回头等我,那几个问题行为也就果然再次慢慢地消失了。
后来我还特地试了几次,果然都是要是态度敢让人家不舒坦,邓老师在学校必然死得很难看,从此邓老师的自我情绪调控能力绝对一日千里!
我的学生小乖,也有三大行为问题,打弟弟,偷钱撕钱(一百块的最喜欢),忽然异常迷恋物品次序。
小乖从前真的超级乖,能力很好,基本没什么问题行为,随便什么课程都乐呵呵地完成,随便什么游戏都玩得兴高采烈,整个状态都是非常放松的。
分别两年后再见他,当时他跟爸爸妈妈还有弟弟在电梯口接我,整个人特别地紧绑,看着他,仿佛都能看见他周遭被一团看不清的东西围着,隔离在我们这个世界之外。
爸爸马上要出去办事,两个孩子纠缠着都要坐车,爸爸同意弟弟的请求,没有同意带他,非常粗暴地将他推开,语气带着嫌弃地让他回家里跟我上课,他不愿,坚持要下去,我微笑跟他父母说没关系,我们一起下去,到了地库后,我问清楚了爸爸是要出去比较远的地方办事,需要耗时较久,我就说那爸爸先去办事吧,等爸爸办完事回来再带兄弟俩出去玩,取得一致同意后,他走到爸爸的车前转悠了一下便走开了。
我跟着他试图跟他搭话,可他完全不想搭理我,后来一声干咳后拜托他帮我去买瓶矿泉水,他低头接过钱往超市方向走去,虽然还是没有看我,也还是不搭我任何的话。他第二次回应我,是几分钟后我说手疼,麻烦他帮我拎一下袋子,还是没有看我,可默默地伸手来帮我了,还是从前那个善良的小朋友呢!
可就在这个时候,我们听到弟弟非常高兴的声音连续叫哥哥,原来爸爸终于拗不过弟弟哭着闹着撒娇着的纠缠,开车带着弟弟慢慢在我们身边经过,他呆呆地看着车子远去的方向,半天不动,我站在他的身边,试图感受他当时的感觉,眼睛一酸,差点掉下眼泪。原来这就是他变化的原因,原来这就是他由从前轻松活泼的样子转为今天的全身紧绷的原因,原来这就是他由从前的快乐小朋友变成常常发脾气要打弟弟,偷钱撕钱,没完没了地摆弄鞋子的次序来让妈妈几乎崩溃的原因,原来他的生活已经是这么的艰难,随着弟弟的出生与成长,轻而易举地不着痕迹地占据原本属于他一个人的关注,他用他懂得的一些方式去试图挽回,用各种情绪性的行为来抢夺关注,却把妈妈折腾得心力交瘁,然后对他更是难以有好情绪,母子两个相处模式进入恶性循环。
妈妈找我陪他玩游戏,我也有些无计可施,从前玩得兴高采烈的游戏,他完全没有了兴趣,两眼放空着,不回应不搭理,或者动手拍我,时不时发狠地念叨一句吃饭很难吗?或者发狠念叨打死弟弟,我灵机一动,拿了他喜欢的闹钟定时捶枕头,一边捶一边用各种搞怪的方式和语速说吃饭难吗吃饭难吗?他一下子乐了,一边捶枕头一边说吃饭难吗?或者一边说打死弟弟,我不评价不指责,任由他发泄心中的难受,他反而慢慢地跟我靠近了,前面几次课我基本都只干了两件事,陪他发泄以及告诉他我多么喜欢他,多么喜欢抱他喜欢亲,他的整个状态越来越柔软,可还是不愿意妈妈加入我们之间,第五次游戏课才最终用一个临时瞎编的游戏‘妈妈请出去’把妈妈融入了进来,到我们的课程结束时,他已经可以在妈妈怀里抱着妈妈哈哈大笑,他终于恢复到两年前快乐模样。
最后一次周六的课,妈妈的反馈是那一周几乎没有再打过弟弟,周五一整天只轻轻地拍了一下弟弟的额头。按照他的能力来说,他非常清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讲道理不会有任何的用处,如果用惩罚的方式强行纠正,即使这三大行为问题消失了,也会很快被功能更高更难处理的问题行为出现代替,所以在那两个月的七八次课程里,我们基本没玩什么特别的游戏,只让他开心,让他跟妈妈一起时开心,并且要求妈妈尽量注意平时对他说话时的语气,我完全没有就他让妈妈几乎崩溃的三大行为问题进行任何特意的处理,却出现了这么天翻地覆的变化。我懂他的苦,并不批评也不指责,妈妈情绪的及时调整(当时爸爸妈妈开始接受心理咨询调节家庭关系)并通过游戏疗愈跟他的关系,满足了他的难受被理解以及得到妈妈的爱与关注这两种心理需求,他的需求满足了,跟妈妈没有了‘恩怨纠纷’,家庭整个关系的改变,又有了被理解的舒适感,故意的问题行为自然而然地自行消失了。几个月之后,我跟妈妈聊天,妈妈说到他从前做作业拖拉,课堂作业更是完全不做,可这学期忽然在学校每次都好好地主动完成了,把妈妈和老师都吓了好大一跳,听到妈妈说这些时,我心里反复闪过一句话,亲子关系好了,孩子跟父母没了恩怨的纠纷,不学习,还能干嘛呢?故意性的行为问题,大都是情绪的一种表达,而之所以有情绪,大抵是有需求没有被满足,在面对我们的孩子的各式各样的故意性行为问题时,如果能清楚明白这只是孩子的一种表达方式,才能尽可能的不被孩子的行为牵动情绪,以情绪易情绪,只会两败俱伤,只有从孩子的‘表达’中试图理解孩子的需求,满足其需求,才是应对故意性行为问题的关键所在。
更多我的文章,
请关注公众微信号:童聆孤独症(微信号:StartHome2016)

扫描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