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晓晨自古哪个地方兵最能打,河南兵到底能不能打?-拾翠记
雷晓晨
想当年,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一个强大的国家,背后一定有一个强大的军队;一部伟岸的民族史,也一定是恢弘壮阔的军事史。
五千年来,古老的中国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外族入侵和朝代的更替,每一次都是天下大乱,战火纷飞,在浴血的争战中,一批优秀的军事将领应运而生,成为了重整河山,统一天下的主角。
在古至今,战争无数,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有很多,将最重要的因素,可是兵也一样重要。历史上各省的兵基本都上过战场,那么究竟哪个地方的兵最能打呢?
中国这片土地上真正大规模的战争从春秋战国时候起就开始,互相攻伐,到了近代,基本上也都继承了历史,能打的地方还是能打,弱的也还是弱,即使把长矛大刀换成机枪火炮,人还是主要因素,勇猛、敢打敢拼,这才是关键因素。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富有地域色彩的强大军队,例如出自关中的秦军、出自河北的东汉渔阳突骑都、曹操赖以打天下的青州军大部分是山东人,隋末强盛一时的瓦岗军大多是河南人。
那么究竟哪个省的人最能打?我们从历史角度看一看。
关中兵
从春秋之后的历史看,陕西人无疑是第一拨儿最能打的。
秦国自春秋时期就已慢慢显示出强大的战斗力,但与晋、齐等大国相差较大 。
秦穆公时先后灭掉西方戎族所建立的12个国家,开辟国土千余里 并稳定大后方以后,才奠定了其作为春秋四大国的基础。
战国初魏国连年进攻秦国,夺取了河西之地,秦国被迫退守洛水以西。
秦孝公时,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秦国因此与日俱强,逐渐成为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国家。
秦国是在游牧民族的包围之中生存繁衍的,时刻要提防被游牧民族侵犯,所以秦国人的危机意识极强。
秦国人从小就接触骑射等战斗方法,这培养出秦国人剽悍勇猛,尚武的精神,也锻造出一支号称“虎狼之师”的铁血军队。
但是,在秦二世时期,蒙恬死后,西北三十万精锐秦军不知所踪;南下进军岭南之时,五十万精锐神秘失踪,如非如此,秦国根本不会亡。至于接近上百万的秦国百战精锐神秘消失,究竟为何,去了哪,至今仍是一个迷。
魏晋南北朝时代,是陕西人战斗力的第二次高峰,甚至一直持续到北朝后期至唐初这个阶段。宇文鲜卑据有关中,建立西魏北周,其能从弱到强、最终消灭北齐统一北方,军队战斗力强大是一个主要因素。
西魏北周此后征召的士兵多系关中、陇右的富家子弟,如关中韦氏、杨氏、王氏,商洛、汉中一带泉、扶、李、阳等汉人豪强,都被召入军中,成为北周军的基干力量。这个时期的秦人之所以能打,原因已不同于春秋战国时的秦国,而是由于民风犷悍。
由于魏晋五胡时期战争频繁,导致关、陇一带汉民也变得勇悍。而魏晋南北朝之际,除了北周的关陇兵厉害,以江淮流民为主体的东晋北府兵,也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
中原兵
吴起被称之为史上最强军神之一,而魏武卒,也一直是堪称历代以来军队的表率。
《荀子·议兵》记载了魏武卒的装备和能力:
荀子·议兵
能立即投入激战。
连续疾行百里,
总负重约八十余斤,
携带3天军粮。
一张铁胎硬弓,
身背五十支长箭与
手执一支长矛、腰挂短剑
魏武卒全副甲胄,
魏国占据河南中、东、北部及山西南部,吴起在时,镇守西河,曾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无一败绩,辟土四面,拓地千里,尤其是(公元前389年)的阴晋之战,吴起以五万魏军,击败了十倍于己的秦军,成为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将自己的军事才能展现到淋漓尽致,同时也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大的诸侯国。
魏国拥有一支装备精良——披重铠、持戈配剑、背弓弩、跨矢囊,战斗力惊人,闻名天下的魏武卒!
靠着这支强大的军队,魏国打遍天下无敌手!
在战国七雄中,魏国除了没有和燕国爆发过大规模战争外,其余五国都被魏国车轮战打败完了!
魏国自前413年至前408年五年的时间里,连续攻秦,尽得秦河西之地,几乎都要灭掉秦国!
魏国打败了楚国,夺取了楚国淮北之地;打败了韩国,包围了韩国的都城,差一点灭掉韩国,却被齐国破坏了;魏国打败了赵国,还曾攻破邯郸;即使是魏国在庞涓兵败,十万大军被齐国俘虏杀害后,还是打败了齐国,和齐国重新会盟。
即便是后来的秦国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采取的也是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也从来没有车轮战一个一个打败六国的经历。
一直到隋朝末年, 河南人再次爆发出强大的战斗力,其代表就是瓦岗军。
河南自永嘉之乱以来屡遭离乱,生民多有流徙,久陷兵火之灾。后赵与晋将祖逖争夺河南、北魏与刘宋屡战于河南,至周齐分东西而峙,洛阳、荥阳、鲁山一线又成前线,其西南界之南阳、东南界之义阳,则是南北大战的前线,故而豫州民风也变得日益好勇习战。
故而《隋书·地理志》指出:“自三方鼎立,地处边疆,戎马所萃,失其旧俗。”
周隋统一北方不到四十年,全国又陷入大乱,河南一域积累三百余的好勇风气遂因势而起。所以,隋末大起义虽肇之山东,而造极之势却成于河南。
隋唐之际的才子祖君彦作讨隋炀帝檄中夸耀瓦岗军的兵威:“百万成旅,四七为名,呼吸则河、渭绝流,叱咤则嵩、华自拔。以此攻城,何城不陷;以此击阵,何阵不摧!”
瓦岗军兵势极盛,打下了大半个河南和山东西部等地,各地起义军皆推瓦岗为首。其军中猛将辈出,如徐世勣、秦琼、王君廓、单雄信等辈,皆立功于当世。
燕赵兵
以河北和山西北部为范围的赵国,军事实力增长极快,尤其是吞并中山国等草原少数民族国家后,赵国拥有了大规模的骑兵;组建的赵骑士,可以说在后期的战国时代,只剩下赵国的骑兵还能与秦国对抗。
战国四大名将中,有两个在秦国,有两个在赵国,赵国的是赵牧和廉颇。在廉颇和赵牧在的时期,秦国从不曾侵略成功过赵国。
但是,赵国终究还是太穷,底子太薄,如果能够有齐国的经济实力,也不会有后来的“长平之战”的惨案发生,军中无粮,国库空虚,迫不得已,下令军队必须主动出击,导致失败,其实,第一个破釜沉舟的人,是赵括,只是赵括失败了,成为了纸上谈兵的赵括。
西汉末年以渔阳突骑为代表的河北兵开始崭露头角,逞勇于一时。比如汉光武帝刘秀起兵讨伐王莽,赖以创业的就是河北兵。
云台二十八之一的铫期劝刘秀脱离更始帝时,说道:“河北之地,界接边塞,人习兵战,号为精勇。”(《后汉书·铫期传》)
耿弇也说:“与国家渔阳、上谷兵马之用,归发突骑以辚乌合之众,如摧枯折腐耳。”
湖北兵
南朝时,荆襄兵和岭南兵,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战斗力也都有为人称道的时候。
荆襄的范围大致相当于今湖北省。由于其位置在南方政权的西北边境,常年与北方作战,故而战斗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其民众常习弓马,战斗力为南方诸州之冠。
梁武帝萧衍建立梁朝的基本武力,便是出自襄阳。
后来梁末时梁元帝萧绎东平侯景之乱、西攻蜀中萧纪、兼并萧氏三王,他手中的荆州兵极耐苦战,多次败而复振,颇为时人所重。
吴兵
到了西汉之时,南方士兵的武力值也迅速飙升。其中,吴兵的战斗力表现得极其强悍。
吴地包括今浙江与苏南、皖南、赣北等区域。此地民风素来强悍,“吴、粤之君皆好勇,故其民至今好用剑,轻死易发。”(《汉书·地理志》)
后来,吴王刘濞带头发起七国之乱,与汉朝中央军队大战。名将周亚夫也不得不暂避其锋,以梁地的坚城作为缓冲,消耗吴军的战斗力。
江淮兵
这个所谓的江淮,大体上对应今天安徽省和江苏省北部,也就是淮河南北地区。
东晋时这一地区是北方胡族政权和南方汉族政权战争的拉锯区,当地汉民饱受胡族屠杀之苦,奋而起之反抗,久而久之,战斗经验也积累渐丰。
后来胡族压力越来越大,大量汉人沦为流民,一批又一批地南下投奔东晋。像郗鉴、谢安等有识之士,便有意识地召募为士兵,加以编练,遂制造出名震晋宋两代的北府军。
东晋、刘宋之交,北府军在对内方面,先后消灭孙恩卢循徐道覆起义军、蜀中谯纵割据政权,平定了“荆州三叛”(东晋桓玄、宋初刘毅、文帝朝谢晦三次武装叛乱);对外更是创造了淝水大捷、吞灭南燕后秦、击败北魏骑兵等战绩。
北府军极其擅长以少打多,不论战略战役层面是否处于优势,战斗层面屡见以少胜多的记录,其战斗力之强大,在历朝中非常少见。
广东兵
岭南兵,也就是广东兵。
当侯景之乱时,由陈霸先率领南江豪帅,自岭南一路北上,以五万左右的兵力,与荆州王僧辩军平分秋色,共同消灭了侯景乱军。
后来陈霸先率岭南兵袭杀王僧辩,公开与北齐决裂,玄武湖一战,歼灭了近十万北齐大军。
这场大战,不仅打出了岭南兵的名号,也为南朝汉人政权又延续了三十年国运,实在不容小觑。
浙江兵
正德、嘉靖之时,卫所之兵几无可用。面对倭寇之乱日炽的形势,明朝开始进行募兵。
名将戚继光到了浙江,认为“金华、义乌俗称慓悍,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明史·戚继光传》)
海道副使谭纶也知浙江兵可用,于是“益募浙东良家子教之”。为患明朝甚剧的倭寇之乱,最终被浙江兵荡平,可见浙兵战斗力之强。
1568年,戚家军开始进入第二阶段,戚继光被调到明朝九大北方军区的蓟镇做总兵,蓟镇靠近北京,曾经属于全明朝最强的军区,军员最高时达到10万人。
戚家军彻底改变了明军的战略思想,把一支中世纪的军队推进到文艺复兴时代。
朝鲜直接以明军南方新军为样板,以戚继光留下的“纪效新书”为教材,并留用了上百名明军基层军官作为教官。重新改造朝鲜军队。
纪效新书在朝鲜军事的影响一直持续了200年,一直到甲午战争前夕,才被另一个中国人袁世凯取代。
湖南兵
湘军的建立,是曾国藩根据纪效新书的选兵、练兵法而创的, 比如戚继光是选择矿工为兵员来加强士兵的组织性,而曾国藩找不来那么多矿工,他采取了一种新方法。
他的军队组织方法类似传销,就是从熟人开始发展,比如曾国藩找了自己的5个朋友,让这5个朋友做营官,然后让营官们去找5个百长,5个百长再去找50个十人长,这样每一级都有很熟悉的关系,这是把“任人唯亲”做到极点了,在清末时期至少比那个时代的军队强大。
由于和戚家军及岳家军不同的是,湘军更像是一只雇佣军,所以他的战术偏保守,以减少本方伤亡为主要目的,移动缓慢,步步为营,曾国藩号称“结硬寨,打呆仗”。就是每天行军只有十几公里,然后早早安营扎寨,等着敌人来攻。
湖南是出悍匪的地方,乌龙山龙脉香火延绵,历史上每个时期都有很牛很能打的湖南人;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并不是说湖南的兵有多能打,而是说湖南出将帅。
湖南是个出将军的地方,而湖南的湘军也只是在晚清时期才打出名气的。
四川兵
巴蜀自古就是一个彪悍善战的民族,但到明末“湖广添四川”以后,其战斗力大打折扣。
在当年三分天下之时,诸葛亮曾在收服了各地的少数民族时,担心其地的青壮年留在本地为患。
于是将这些少数民族的人集中起来成立了一直部队,史称“无当飞军”,看名字就知道这不是一般的军队,没有什么可以挡住它。
四川石砫土司的军队,号为“白杆兵”,因其战斗力极其强大声名鹊起。
“白杆兵”的传奇将领、巾帼豪杰秦良玉,率部先后参加了平定播州叛乱、赴辽东与后金作战、剿杀起义军等战争。
“白杆兵”在中原与张献忠部作战,因为众寡不敌而退回石砫。即使如此,张献忠部进入四川后,诸部土司都敢骚扰,唯独忌惮秦良玉“白杆兵”的威名,不敢入境侵犯。
四川兵给我们影响最深刻的就是川军出川抗日,因此也习惯的称为川军,当年在抗日的8年里,四川贡献了全国30%的财政税收和40%的兵力,这样的功绩是要载入史册的。
但是川军真正出名是在抗日战场上,无数的川军将士血洒疆场,虽然他们的战斗不是最强的,但是他们对祖国的贡献是无人能比的。作为人口大省,明代四川人的战斗力也不容小视。
广西兵
擅长山地作战、极有韧性的广西“猴子兵”,连老美都是服气滴,广西桂系武装,被解放军当作“杂牌中的王牌”,说明还是很有战斗力的;
到了明清时期,清朝对外战争的唯一一次胜利就是广西兵打出来的。当年法国入侵越南,被刘永福率领的广西兵也称“黑旗军”打败,后来法军要找黑旗军报仇,结果法军上校李威利在纸桥反倒被黑旗军击毙,这一战震惊了法国,也使整个清政府对广西兵刮目相看。
到了近代,广西兵照样能打,1939年,戴安澜将军指挥的广西兵打的昆仑关战役,与日军第5师团激战数日,击毙了日军少将中村正雄,取得了昆仑关大捷。
1941年,戴安澜将军率领广西军前往缅甸和英军一起对日作战,初入缅甸杀敌5000日军,广西军在缅甸书写了抗日史上光辉的一页。
清末太平天国运动,广西人骤兴于一时,以一省子弟兵,连克名城、屡挫大军。桂人能战,于此可见一斑。
本文不是一个评比,无法回答我国哪个省的兵最能打,厉害与否关键是看在什么历史时期。岳家军、戚家军、浙江兵、狼兵、广西兵、无湘不成军的湖南兵等不同的时期都有很好的表现。
我只能认定哪里的兵好,这个当然是由山东、河南、河北等北方的兵好,原因有三:
一河南地处中国腹地,承东启西,通南达北。地势由伏牛山区过度到黄淮平原,自古就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常说的“问鼎中原”、“逐鹿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都在昭示出中原大地在王朝的兴衰和国家政权的演替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二自东汉以来,能够统一中国的王朝,都是占据河南和山东后,才开始进行南征北伐,最终统一全国。当然明朝是个例外。为何只有占据河南和山东才具备统一全国的实力,原因有三。一是两地人口稠密,兵源充足,二是两省是产粮大省,有足够的物质基础支撑长时间的战争。三是地处汉族聚居区的中央,往北是山西,河北,往南是江南,南征北伐最为适宜。三河南和山东人、河北人性格朴实,身材高大 ,是冷兵器时代最理想的兵源。兵圣孙武认为,最好的士兵,就是什么都不想的士兵,将令一下,才能无惧生死。说到这里,肯定有人不高兴,可事实就是如此。岳飞,戚继光在挑选士兵时,就是按照这个标准进行的。冯玉祥认为北方人的忠厚老实,吃苦耐劳一直比较欣赏。所以就把直鲁豫三省当成固定的兵源地。
有人认为,既然河南和山东出来的兵能打,那为何没有以河南或是山东兵为主力组成的有名的军队呢?
看看历史古代军事家大多出自中原,那我们打个比方来解释。湖南兵,浙江兵,好比是号称黄金一代的菲戈等葡萄牙球星,星光璀璨,可是巴西,德国就从来没有什么黄金一代的说法,因为他们的球星层出不穷。河南和山东的兵就是如此,一直以来都很强盛,自然就不会出现一朝闻名天下知的情形了。
所以,我认为,河南才是我国最盛产好士兵的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