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晓晨

雷晓晨自闭症康复中心被指“虐童”,把孩子捆起来拖行!-皮皮电影

雷晓晨自闭症康复中心被指“虐童”,把孩子捆起来拖行!-皮皮电影

雷晓晨
丨本文首发于皮皮电影(微信号:ppdianying)
皮皮电影/每天一部精彩电影推荐
前两天皮哥看到一条新闻,标题为《北京一自闭症康复机构被指虐童,把孩子捆起来拖行》(注:引用新闻材料来源于央广网)。
这是一所名叫北京森熙教育的自闭症康复机构,全托费用每月高达1万4。

家长发现孩子身上有伤痕后,便调取学校监控查看,画面记录令人吃惊,孩子在机构内多次遭遇粗暴对待,如被强按头部,被要求做蹲起。甚至用双手被绳子捆上,拖在地上走。

而这家特殊康复机构对外宣称的“专业训练”,老师们大部分时间也只是在看电视。
不多谈如此高昂的“康复”费用是否合适,患有自闭症的孩子本身就需要比普通儿童更多的照顾,这样的家庭也极为不幸。不愿放弃的父母每月花费不菲代价把孩子送进专业机构,但被寄予厚望的专业学校却以“虐待”作为回报,实在令人发指。
自闭症人群是个需要我们关注、尊重并予以帮助的特殊群体。

现实中大部分人都不太了解自闭症,甚至对这样的群体充满恐惧,如果遇到这样的孩子,会立刻躲开,之后远远观望。

自闭症者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无法表达自己的情绪,也很难去理解他人的情绪。他们在与人对视时很难进行交流,所以他们逃避。

所以常人接触后会觉得他们不爱说话,注意力不集中,举止怪异,脾气暴躁,说翻脸就翻脸等。
皮哥大学期间也曾随同班级在本地一家自闭症康复学校做过志愿服务,也正是这几次的经历,帮助皮哥重新认识了自闭症儿童及他们所处的家庭及教育状态。

一般我们志愿者的工作是每人带一个孩子,除了中午他们午休的时间,其余时间都需要陪同一起上课,课程也是多种多样,音乐、绘画等都包含在内。
聊几个皮哥个人的感想吧。
虽说我们需要给特定群体多一些关注和照顾,只是团体前往大部分存在“作秀”嫌疑,或者为了应付某种任务,有时候志愿团队一多还会导致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跑的情况,只等放学后学校给盖个章。这样的志愿服务,说真的可能对于我们而言会有触动,但对于康复机构和这群孩子而言,意义不大。
所以当特殊教育学校说“我们其实并不愿意你们来时”,仔细想想,皮哥也能理解。

另一个感谢来源于观察,陪伴自闭症儿童上学的基本都是爷爷奶奶,壮年的父母需要挣钱,老人有时间,所以由他们陪同照顾。虽然都能完全理解,也没什么好责备的,但看着总还是觉得有一点心酸和感慨。
数次经历中,皮哥印象最深的,是一次课上,几位小朋友一字坐开面朝老师,我们挨个坐在小朋友们的身后。其中一名5岁左右小朋友不自禁翘起了二郎腿,坐在后排的我们看到后全都忍不住捂嘴笑了。
皮哥觉得这也体现了自闭症群体与普通人之间的一种相处关系,他们不会考虑身边人如何,自己想做什么动作便会做什么动作。而对于我们常人,在看到此种现象后会“忍不住笑”,可以认为是“直观反应”,也可以说是“不够尊重”。
只是我们毕竟只是旁观者,即使有触动也只是心生怜悯,感慨这群孩子以及他们家庭的不幸。

我们没有亲身经历那样的状况,不会真正明白这一切对于一个家庭有多艰难。当然不只是自闭症儿童,对于任何一个特殊群体同样都是。
值得欣慰的是,仍然有大部分家庭没有放弃,不少专业特殊学校也专门设立,帮助这群孩子能够在经过训练后重新回到常人的生活。
美国的坦普尔·葛兰汀便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位。

虽自幼患有自闭症,却拥有畜牧科学硕士、博士学位。她也是当今少有的牲畜处理设备设计、建造专家之一,并在此领域发表过上百篇学术论文,作为最为励志的代表之一,她也经常巡回各地发表演说。2010年葛兰汀还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

HBO也根据其个人经历,推出了一部自闭症题材的传记片《自闭历程》,并在全世界取得巨大关注。

影片大致可以分为5阶段,按照个人故事的发展顺序进行展开。
第一部分,幼年被诊断出自闭症
幼时母亲发现小葛兰汀注意力不集中,4岁了还不会说话,怎么教也教不会,还不停撕扯身旁杂物。


医院诊断后告诉葛兰汀母亲,你女儿患上了自闭症,她可能永远都学不会说话。

之后因在学校闯祸,母亲便忍痛把她送到了寄宿学校,希望独立生活能够帮助她融入常人生活。
第二部分,在寄宿学校的成长
如果没有遇到卡洛克博士,或许葛兰汀的人生会是另一副模样。
全校学生都在耻笑葛兰汀,语文老师也对葛兰汀的学习能力差极为恼怒,只有教科学的卡洛克博士看到了她身上的天赋之处,并愿意接手辅导她。


卡洛克博士发现葛兰汀大脑中对于图像的记忆与处理能力极强,并用一系列实验和方法逐步诱导葛兰汀锻炼这一天赋。



在卡洛克博士的指导下,葛兰汀也顺利考入大学。
第三部分,大学入学前夕在姨妈家的暑期生活
在这里,虽然葛兰汀身上还是会不时表现出让人难以习惯的语言、动作,但姨妈家的农场深深吸引了葛兰汀。

葛兰汀会观察牛的行为,分析每一个动作的含义,还受启发发明了可以帮助自己舒缓情绪的一套机器。
她对需要极强图形处理能力的机械设计也愈发感兴趣,并设计、制作了一套大门机械传动装置。

第四部分,大学生活
与在高中一样,大学同学对葛兰汀的诡异言行极为嘲笑,把她称作“怪胎”。

学校也不允许葛兰汀在宿舍制作、摆放自己的情绪舒缓机器,最后在葛兰汀的一再坚持下,并提供了大量真人实验数据来证明这套机器确实对人的情绪是有帮助的,学校才予以同意,但还是把葛兰汀的舍友换成了一个不会计较这些的盲人女孩儿。

大学生活也顺利结束,毕业典礼上葛兰汀代表学生发言,毫不避讳自己是自闭症,在场的师生家长都为其深受感染。

第五部分,毕业后继续从事畜牧业的研究学习
葛兰汀的天赋在一开始并没有受到多少人认同,尤其在其参观畜牧场后,和厂长说牛喜欢转圈远离对他们有危险的人,牛大声吼叫也有着自己的理由,只是在厂长眼里,这些仍旧只是牲畜,它们不管做什么都毫无意义。


在参观牛被鞭打入水池消毒时,葛兰汀也提出这样不仅对牛不尊重,而且牛如果淹死还会存在损耗。

于是她反复潜入牛场观察,终于搞清了牛的行为习惯方式,还帮畜牧场设计了一种更为人道的环形消毒池,可以让牛自主进入消毒池,既避免了伤亡损耗,也减少了人力付出。


相关论文登上刊物后,引起了众多畜牧主极大的关注,纷纷照此方法进行改进。

当然,真正让葛兰汀为人所熟知的还是在自闭症研讨大会上,她大胆地表达了自己的经历和想法,流畅的表达及硕博学位也让其他自闭症家庭主动学习其方法。


之后2010年HBO出品的这部电影,也让葛兰汀真正成为全世界最为著名的自闭症康复患者。
这样的电影对于我们常人而言,也是一种激励。

同类题材的影片还有很多,例如1988年的《雨人》,2005年的韩国影片《马拉松》,2010年的印度片《我的名字叫可汗》,以及2010年文章、李连杰主演的的催泪国产片《海洋天堂》。

电影确实帮助我们更多地去了解、关注特殊群体,这也是电影社会意义的一部分。
也感谢电影,让我们感知不一样人生,关注不同的群体,认知和包容这个万千世界。
只是现实中真像葛兰汀这样有如此天赋,或者天赋得到挖掘的毕竟仍是少数。


葛兰汀也坦承自己的成功源自于周围人的不放弃:
“在我生命中有一些对我不放弃的人:我的母亲,我的姑姑,我的自然科学老师,我接受一对一的谈话治疗,我有一个保姆用一整天的时间和我玩游戏。”
要真正不放弃,很难,也许大部分家庭只会保证可以给孩子衣食无忧的生活。
对于我们旁观者而言,如果身边遇到这样的特殊人群,除了尊重以外,如果能尽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我们的生活,也是功德无量。
这让皮哥想起了大学毕业后个人经历的一件小事。
那年新生刚入学,皮哥在学校认识了一位新生学妹。
这是个很奇怪的女生,下晚自习后一个人仍然坐在教室,也不搭理其他人,动不动还无缘无故地发脾气。
当其他人不知道该如何与她沟通时,皮哥在想着也许我可以试一试,尝试着与她沟通。
经常联系后,皮哥发现这名女生的文字视角很独特,虽然每句话都很悲观。
之后她也确实变了很多,也融入了周围人的生活,文笔在摆脱了悲观后也同样令人惊叹。
现如今这名学妹已经大四,前段时间再与她联系,发现她现在乐观了很多,而且还交了男朋友,每学期也都拿一等奖学金。
虽然她有如此改变可能与我并没有多大关系,但回想当时自己尽所能帮助了一些,还是挺值得欣慰的。
就如同片中葛兰汀在超市遇到的一名陌生女子,对方看葛兰汀害怕超市电动门,主动帮其拦着。
葛兰汀说:只要我把一切当想象成一扇门,打开门后可能会是另一番风景,我就也没什么好怕的了。
身旁的陌生女子简单回应:是的,我帮你开的门。


有时候我们能帮到她们的,真的很多,
只是举手之间。
本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皮皮电影(ppdiany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