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晓晨肠内营养制剂临床应用的耐受特点-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药学部
雷晓晨戳上面的蓝字关注我们哦!
肠内营养制剂临床应用的耐受特点
——药学部合理用药宣传(九十八)
肠内营养制剂临床应用的耐受特点受以下几方面影响,现总结如下:
1、 氮源的种类 整蛋白型制剂适用于消化功能正常者。如果肠功能差、消化和吸收功能不良,则应采用短肽类制剂。后者的营养成分已在体外作预处理,在消化道内较容易被吸收。
2、 溶液渗透压 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制剂的渗透浓度接近等渗,因此输后集体能够耐受,较少发生腹胀、腹泻。短肽型制剂的渗透压则偏高,约450mOsm/L,可能在输注后发生腹胀、腹泻等消化道反应。如果能注意输入速度的控制或增加水分使营养液的渗透压降低,则可减少这种不良反应。
3、 输入速度 通常肠内营养制剂的摄入都是通过管饲途径,而不是口服摄入。输入的方式也应该采用持续输入法,推注法很容易引起腹胀、腹泻等不适。在管饲的过程中,肠蠕动常会使肠腔内的压力时高时低,如果是采用“重力滴入法”输注,则会使营养液的进入速度不均匀,速度变快时可能出现不良反应。为此,推荐营养液的输注速度应采用输液泵控制。
4、 溶液浓度 首次肠内营养液的输入可先选择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ml缓慢泵入。次日始用稀释后的肠内营养液(约12%)滴入,待12h后再逐步增加至全浓度(24%)。
5、 适应期 患者消化道对肠内营养液的消化、吸收有一个适应过程。在初期可能不耐受,不应轻易放弃。需有足够的耐心,注意调整营养液的浓度及输入速度,大约在一周之后常能逐渐适应。对于确实不能适应者,可减少输入总量,采用部分输入法(占总量的20%-30%),不足部分通过肠外营养补充。研究已证明,肠内营养所供能量仅是总能量的1/3左右时,就能够发挥其保护肠屏障的作用。对于危重患者而言,如果做到了这一步,就能阻止肠道细菌及毒素的移位,对于患者的转危为安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锐
编辑:郎冲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药学部
公众号ID:xiumius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