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晓晨

雷晓晨胃食管反流病的心身因素及治疗-彩云心身健康平台

雷晓晨胃食管反流病的心身因素及治疗-彩云心身健康平台

雷晓晨
胃食管反流病的定义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或口腔、咽喉、肺部引起的症状和并发症,包括食管及食管外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胃食管反流病是由多因素参与的上胃肠道动力紊乱、与酸相关的慢性病。大约50%有反酸、烧心等典型症状的患者胃食管酸反流在正常范围,内镜检查大多正常,而一些具有严重酸反流的食管炎患者,内镜表现为食管狭窄或巴雷特食管,却常常无症状。约半数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对标准剂量的质子泵抑制剂部分或完全没有效果,这些症状与酸反流分离的现象提示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机制中存在动力紊乱和酸以外的因素。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精神心理因素、食管高敏感、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在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效果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处置中评估、认识精神心理因素的作用,指导临床诊治意义深远。

胃食管反流病传统的治疗主要包括改变生活方式;抑酸和促胃动力药物治疗;内镜治疗;抗反流手术。所有这些处置策略对于食管黏膜损伤的疗效较为显著,但在缓解和控制食管敏感的症状方面,疗效欠佳。PPI抑酸治疗是目前临床上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标准治疗,大多数患者经过4~8周的治疗,症状很快缓解,但停药后症状复发率较高,约有10%~40%患者症状不能完全缓解。

许多学者早就观察到精神心理异常是PPI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失败的原因,尤其是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心理调节药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在减轻反流等症状的同时,也能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指数,心理调节药物的良好治疗效果证明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疾病症状受到精神心理因素的影响。临床观察发现,生活、工作压力与症状严重程度相关,及时的心理干预能减少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提示在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中,除了使用传统的抑酸、促胃肠动力药物,同时进行心理调节非常重要。
抗抑郁药物在功能性胃肠病中被普遍应用,近年多个临床实验证实在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中使用心理调节药物同样可以提高症状缓解率,减少复发,抗抑郁药通过调节中枢认知功能,改善胃肠道动力达到缓解功能性胃肠病患者临床症状,这种作用可能与提高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稳定性,减缓机体对应激的反应性有关。大多数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 患者都合并有心理障碍,所以对此类患者进行心理方面的评估及治疗是有价值的。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与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心身疾病,精神心理干预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应用。心理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身体及精神状态,缓解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症状,防止复发。精神心理治疗主要包括抗焦虑及抑郁药物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等。认知治疗同心理调节药物一样重要,分析患者的思维活动和应对策略,找出错误的认知并加以纠正,改变不良认知模式,正确调控身体的反应和情绪行为,改变患者的症状及情绪体验。医务人员应该在整个诊疗过程中体现对患者的关注、倾听、理解。心身整合治疗能够从生物、心理两方面消除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和食管的敏感性,从而改善患者的相关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