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晓晨

雷晓晨自闭症与智障的联系与区别-乐一融合

雷晓晨自闭症与智障的联系与区别-乐一融合

雷晓晨 序
某一年5月22日上午,一个大学老师带着自己17岁1.78米的帅气儿子在公交车上……
开始买票了,大家纷纷配合售票员的工作,买票。
帅小伙旁边站着一位女生,她优雅的从自己的包里拿出了一个漂亮的钱包,买了票,钱包放回了包里。
可是,不久后,这个漂亮的钱包,却到了旁边的帅小伙手里,他目不转睛的看着钱包,拿在手里把玩着……
“啊—小偷!”愤怒的女生想从帅小伙的手里夺回钱包,可是,她根本就够不着……帅小伙本能的保护着自己手里的钱包。
听到女生的大叫声,乘客纷纷的转过头来……
妈妈条件反射一般,挡在了儿子身前,夺过了儿子手里的钱包,递到了女生的手里:“对不起!对不起!我家儿子是自闭症!”妈妈只差没给对方跪下了!
可是,身边的人,尤其是那个女生,非常的生气!“偷了东西还找借口!”她很愤怒。
“自闭症?自闭症很了不起呀?自闭症就可以偷东西呀?”周围的人都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骂骂咧咧的声音此起彼伏……
所有的人都认为,这对母子是在一起演戏,就是一对骗子小偷母子!
不论妈妈留着泪怎么向乘客解释,大家都不依不饶……
最后,司机把他们送到了派出所……
没有人知道什么是自闭症,没有人理解这些孩子的不可理喻,没有人同情他们,更没有人知道,其实,患自闭症的孩子,属于残疾人之一。
本身就是残疾人的他,不得不在妈妈的陪同下,被送去做司法鉴定……
第二天,他妈妈找到我,和我聊了一天。其中,有一句话,我记得很清楚:“17年,我养儿子17年,受了多少委屈,我都可以接受,我都坚持熬过来了。可是……”她哭了,非常的绝望,“可是今天,我彻底的崩溃了!我死了,我家儿子该怎么办?”
自闭症是什么?1

自闭症,很多人一听到这个词,并不惊讶。
“自闭症没有什么呀,孩子长大一点就好了。”
我们认为的自闭症,就是不爱说话,性格内向,不怎么与外界交往。这,不是自闭症,只是一个心理问题而已,严重一点的,就是心理障碍。这个,是可以通过做心理疏导改善和改变的,自闭的症状是可以消失的。因为,这个问题的根源,是这个人本身不自信,很自卑。只要我们解决了他自卑的问题,他所谓的自闭,也就消失了。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自闭症?
自闭症,在真正了解它的人眼里,是难以攻克的医学难题!
一旦有人被诊断为自闭症,就意味着可能需要终身接受家人的照料。作为他们的家长,感觉到的是绝望和痛苦。
很多人都认为,孩子一旦被诊断为自闭症,就意味着孩子被判了“死缓”,死刑,缓期执行。
是的,真正的自闭症,目前还是世界难题。因为,到目前为止,我们都没有一种有效的药物可以治疗这些孩子;我们也没有一种真正有效的方法来训练自闭症的孩子。
自闭症,它属于广泛性发育障碍之一,是精神残疾之一。
说到这里,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到底什么是自闭症吧:
定义:儿童自闭症也称儿童孤独症,是一类起病于3岁前,以社会交往障碍、沟通障碍和局限性、刻板性、重复性行为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发育障碍,是广泛性发育障碍中最有代表性的疾病。
广泛性发育障碍包括儿童孤独症、Asperge氏综合征、Rett氏综合征、童年瓦解性障碍、非典型孤独症以及其他未特定性的广泛性发育障碍。目前,国际上有将儿童孤独症、Asperge氏综合征和非典型孤独症统称为孤独谱系障碍的趋向,其诊疗和康复原则基本相同。
流行病学:儿童孤独症是一种日益常见的心理发育障碍性疾病。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0-6岁精神残疾(含多重)儿童占0-6岁儿童总数的1.10‰,约为11.1万人,其中孤独症导致的精神残疾儿童占到36.9%,约为4.1万人。儿童孤独症以男孩多见,其患病率与种族、地域、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无关。
病因:儿童孤独症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具有生物学基础的心理发育性障碍,是带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在特定环境因素作用下发生的疾病。遗传因素是儿童孤独症的主要病因。环境因素,特别是在胎儿大脑发育关键期接触的环境因素也会导致发病可能性增加。
自闭症之所以还是世界难题,也因为,到目前为止,我们都还没有找到自闭症发病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以上我们所说的这些原因,也仅仅是可能而已。
?发病年龄:儿童孤独症起病于3岁前,其中约2/3的患儿出生后逐渐起病,约1/3的患儿经历了1~2年正常发育后退行性起病。后者我们叫它退化型自闭症,也叫倒退型自闭症。
?临床表现:
1.社会交往障碍
儿童孤独症患儿在社会交往方面存在质的缺陷,他们不同程度地缺乏与人交往的兴趣,也缺乏正常的交往方式和技巧。具体表现随年龄和疾病严重程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以与同龄儿童的交往障碍最为突出。
婴儿期:患儿回避目光接触,对他人的呼唤及逗弄缺少兴趣和反应,没有期待被抱起的姿势或抱起时身体僵硬、不愿与人贴近,缺少社交性微笑,不观察和模仿他人的简单动作。
幼儿期:患儿仍然回避目光接触,呼之常常不理,对主要抚养者常不产生依恋,对陌生人缺少应有的恐惧,缺乏与同龄儿童交往和玩耍的兴趣,交往方式和技巧也存在问题。患儿不会通过目光和声音引起他人对其所指事物的注意,不会与他人分享快乐,不会寻求安慰,不会对他人的身体不适或不愉快表示安慰和关心,常常不会玩想象性和角色扮演性游戏。
学龄期:随着年龄增长和病情的改善,患儿对父母、同胞可能变得友好而有感情,但仍然不同程度地缺乏与他人主动交往的兴趣和行为。虽然部分患儿愿意与人交往,但交往方式和技巧依然存在问题。他们常常自娱自乐,独来独往,我行我素,不理解也很难学会和遵循一般的社会规则。
成年期:患者仍然缺乏社会交往的兴趣和技能,虽然部分患者渴望结交朋友,对异性也可能产生兴趣,但是因为对社交情景缺乏应有的理解,对他人的兴趣、情感等缺乏适当的反应,难以理解幽默和隐喻等,较难建立友谊、恋爱和婚姻关系。
2.交流障碍
儿童孤独症患儿在言语交流和非言语交流方面均存在障碍。其中以言语交流障碍最为突出,通常是患儿就诊的最主要原因。
(1)言语交流障碍
1)言语发育迟缓或缺失。患儿说话常常较晚,会说话后言语进步也很慢。起病较晚的患儿可有相对正常的言语发育阶段,但起病后言语逐渐减少甚至完全消失。部分患儿终生无言语。
2)言语理解能力受损。患儿言语理解能力不同程度受损,病情轻者也多无法理解幽默、成语、隐喻等。
3)言语形式及内容异常。对于有言语的患儿,其言语形式和内容常存在明显异常。患儿常存在即刻模仿言语,即重复说他人方才说过的话;延迟模仿言语,即重复说既往听到的言语或广告语;刻板重复言语,即反复重复一些词句、述说一件事情或询问一个问题。患儿可能用特殊、固定的言语形式与他人交流,并存在答非所问、语句缺乏联系、语法结构错误、人称代词分辨不清等表现
4)语调、语速、节律、重音等异常。患儿语调常比较平淡,缺少抑扬顿挫,不能运用语调、语气的变化来辅助交流,常存在语速和节律的问题。
5)言语运用能力受损。患儿言语组织和运用能力明显受损。患儿主动言语少,多不会用已经学到的言语表达愿望或描述事件,不会主动提出话题、维持话题,或仅靠其感兴趣的刻板言语进行交流,反复诉说同一件事或纠缠于同一话题。部分患儿会用特定的自创短语来表达固定的含义。
(2)非言语交流障碍
儿童孤独症患儿常拉着别人的手伸向他想要的物品,但是其他用于沟通和交流的表情、动作及姿势却很少。他们多不会用点头、摇头以及手势、动作表达想法,与人交往时表情常缺少变化。
3.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
儿童孤独症患儿倾向于使用僵化刻板、墨守成规的方式应付日常生活。具体表现如下:
(1)兴趣范围狭窄。患儿兴趣较少,感兴趣的事物常与众不同。患儿通常对玩具、动画片等正常儿童感兴趣的事物不感兴趣,却迷恋于看电视广告、天气预报、旋转物品、排列物品或听某段音乐、某种单调重复的声音等。部分患儿可专注于文字、数字、日期、时间表的推算、地图、绘画、乐器演奏等,并可表现出独特的能力。
(2)行为方式刻板重复。患儿常坚持用同一种方式做事,拒绝日常生活规律或环境的变化。如果日常生活规律或环境发生改变,患儿会烦躁不安。患儿会反复用同一种方式玩玩具,反复画一幅画或写几个字,坚持走一条固定路线,坚持把物品放在固定位置,拒绝换其他衣服或只吃少数几种食物等。
(3)对非生命物体的特殊依恋。患儿对人或动物通常缺乏兴趣,但对一些非生命物品可能产生强烈依恋,如瓶、盒、绳等都有可能让患儿爱不释手,随时携带。如果被拿走,则会烦躁哭闹、焦虑不安。
(4)怪异行为。患儿常会出现怪异的动作,如不断蹦跳、拍手、将手放在眼前扑动和凝视、用脚尖走路等。还可能对物体的一些非主要、无功能特性(气味、质感)产生特殊兴趣和行为,如反复闻物品或摸光滑的表面等。
4.其他表现
除以上核心症状外,儿童孤独症患儿还常存在自笑、情绪不稳定、冲动攻击、自伤等行为。认知发展多不平衡,音乐、机械记忆(尤其文字记忆)、计算能力相对较好甚至超常。多数患儿在8岁前存在睡眠障碍,约75%的患儿伴有精神发育迟滞,64%的患儿存在注意障碍,36%~48%的患儿存在过度活动,6.5%~8.1%的患儿伴有抽动秽语综合征,4%~42%的患儿伴有癫痫,2.9%的患儿伴有脑瘫,4.6%的患儿存在感觉系统的损害,17.3%的患儿存在巨头症。以上症状和伴随疾病使患儿病情复杂,增加了确诊的难度,并需要更多的治疗和干预。
我们了解了自闭症,现在,我们也知道了那个帅小伙为什么会“偷” 人家钱包了。因为,他非常非常迷恋钱包,而那天,那个女生手里的钱包,对他来说,是没有见过的。他从人家包里悄悄的取出钱包,拿在手里把玩,仅仅是因为那是一个他喜欢的东西而已。因为,他对钱,根本就没有概念。
自闭症真的没救了吗?2

“一切皆有可能。”
“只有想不到的事,没有做不到的事。”
这是我常常说的两句话。我是一个非常喜欢挑战的人,从小到大都是。只要我自己认定了,不论谁说不可能,我都不会放弃。因为,我坚信自己一定可以!
2004年5月,我开始了特教生涯,走上了和自闭症孩子打交道的道路。那时的我,确实不懂的东西很多,需要学习的东西更多。但我一直都有一个信念:挑战自闭症!
2007年,我的一个患自闭症的学生,正常融入主流社会了!
新女报记者兰玲找到我,和我说起自闭症,我告诉她,只要孩子年龄小,都是有希望的。不论孩子是什么问题,只要年龄小,就是优势,就是机会。
为此,她做了大量的采访,专家都告诉她,自闭症是没有可能性好的。所有的人都这样对她说。
她和我有相似的地方,就是相信事实。所以,她来到了我们幼儿园,看到了诚诚和磊磊几年来的文字资料,而且,诚诚的妈妈也找到了3年多以前,医院给他的检查结果。为了证实诚诚的状况,她又请诚诚的妈妈去医院为诚诚做了一次测试。结果,是明显的。他确实正常了。
而且,诚诚也去做了智力测试,智商与同龄儿童相当。
一个人际关系很好,交流交往没有问题的孩子,会舞蹈、主持还会语文数学等的孩子,融入同龄孩子中,确实没有区别了。
这让很多自闭症孩子的家长看到了希望。
孩子为什么是有希望的?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弯曲的树的一个矫正过程吧:
树要是弯曲了,在很小的时候,我们只需要使一点点力,上个夹板就可以让树直起来了;但随着树慢慢长大,有拳头大小的时候,要扳直,力气要使得大一些,上夹板的时间要久一些,有没有痕迹,要看我们是不是坚持了,还有就是树的弯曲程度。
等到树已经更大了,我们想扳直,不论怎么使力,树,始终会留下痕迹,不可能全部都伸直的;
到树已经有碗口粗细了,我们还能扳直么?
孩子的大脑发育,其实,和树的生长过程,是差不多的。孩子们的康复训练,和弯曲的树的矫正,过程是相似的。
3岁左右的孩子,可塑性是非常强的,孩子的年龄越小,改善越快,进步越大,效果越好,后期发展也就更好了;4-6岁是孩子大脑发育的第二个关键时期。6-8岁的孩子,是可以改变的,但速度已经慢下来了。到孩子9-12岁,还有一定的可塑性,但已经非常小了。
所以,我告诉家长,只要孩子年龄小,不论是什么问题,都是有希望的。
如何让孩子发展得更好?3

对孩子来说,只要年龄小,是什么问题,都不重要。也就是说,只要孩子年龄小,诊断,对孩子来说,是不重要的。
不论孩子是自闭症还是智力障碍,我们目前能做的,除了康复训练就是特殊教育。
诊断不重要,还因为,孩子不论被下了一个什么诊断,即使有专家告诉我们说,孩子没有问题。只要我们发现孩子与他同龄孩子之间是存在差距的,我们就必须想办法来缩小这些差距。
一部分家长,一定要给孩子下一个诊断,于是带着孩子全国各地的跑,找专家诊断,各种各样的检查做了一大堆,有的医生说孩子是自闭症,有的专家说孩子是智力发育落后。孩子到底什么什么问题?家长迷茫,于是,继续奔波,为了给孩子下一个明确的诊断。
一部分家长,虽然知道孩子与同龄的孩子相比,存在很多的问题。但我们总在期待,我们总是在等,等待奇迹的出现:“孩子长大一点就好了!”因为,身边有很多老人告诉我们:贵人语迟。长大一点就好了。
我们就是在这样的等待和奔波中,把孩子宝贵的训练时间和时机耽误了。
孩子的最佳训练时机一过,就再也找不回来。
一般的自闭症孩子,年龄过了5岁,想正常,基本上都不怎么可能了。通过康复训练,孩子会有很大的提高和改变,会进步,会发展,但最终,要正常,还是太难太难了!
所以,不承认孩子的问题是不行的,夸大孩子的问题,认为孩子没有救了,处于极度悲观的状态,对孩子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要想让孩子好起来,我们必须要有这样一种心态:孩子就是学不会。因为,我们的孩子,学东西,相对来说是比较慢的,孩子从不会说话到会说话,从会仿说到主动说,从不会写字到会写字,从不会数学到会数学……每一个质的的改变,孩子都需要半年甚至一年两年的时间。作为家长的我们,挫败感有多么强烈,除了我们自己知道外,其他人,是很难理解的。
所以,我们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在孩子不积极配合我们的时候,当孩子没有明显进步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冷静,我们要告诉自己:孩子不会,孩子不说,孩子不愿意写,这些,都是正常的。孩子会了,说了,写了,是进步了,是能干了!
只有拥有老师这样的心态,我们自己才能更加开心和投入的来教我们的孩子,只有拥有老师这样的心态,我们的孩子,才不会一次又一次的被我们打击,被我们无意的伤害。
知道么?因为我们的急于求成,因为我们的恨铁不成钢,有时候,孩子会因此而受到莫名的打击。
我们心态不好,我们心情就好不起来;我们心情不好,孩子的心情也不可能好。因为孩子心情不好,学东西就不那麽专心,配合也就没那么好。为此,我们难受,认为孩子不争气,我们会因为孩子的不配合不努力而生气;我们生气了,孩子更加不开心了,配合度降低了,学习也不认真了……我们的气越来越大,孩子的委屈也越来越多,就这样,形成了恶性循环……
我们和孩子,就在这样的战争中一天一天的煎熬着……
自闭症与智力障碍的区别4

前面已经提到,诊断对孩子来说,不重要。重要的是抓紧时间对孩子进行康复训练。
那么,自闭症和智力障碍,有区别么?当然,区别是很明显的,对于典型的自闭症和智障孩子来说。
真正的自闭症孩子,情商低,人际交流交往是存在严重障碍的。最明显的症状就是不理人、不对视,“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是对他们最贴切的形容。对于他们没兴趣的人和事,他们会完全无视这些的存在。他们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与外人沟通和接触。他们可以和一个玩具,一个盖子,一把沙子玩半天甚至一天,不吃不喝都可以的。
真正的自闭症,目前是世界难题,它属于广泛性发育障碍之一,属于精神残疾之一。
真正自闭的孩子,其中,可能有10%左右的孩子智商是正常的。学习能力还是很好的,学东西很快,但学了,可能很多都不会用。他们会做1000以内的加减法,但他们却不会拿着钱去买东西。他们实际的运用能力很差。
自闭症的孩子,如果不接受康复训练,一般情况下,他们的能力,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停止增加甚至倒退的。
自闭症的孩子,不接受康复训练,很多,都是需要终身照顾的。他们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退步,退化。
智力障碍的孩子,他们属于智力残疾人。这些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同龄的孩子相比,是有差距的。但这些孩子,即使不接受专门的培训,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能力,也会在自身的基础上提高和改善的。
以上是自闭症和智障孩子的主要区别。
下面谈谈自闭症和智力障碍的联系:
真正自闭症的孩子,大部分的,智力还是存在问题的。而智障的孩子,智力是一定存在问题的。也就是说,不论是自闭症还是智障的孩子,智力问题,是相同点之一。
自闭症的发病原因,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找到。而智障的发病原因,除了典型的智障孩子---唐氏综合症的孩子、还有就出生时有意外的孩子(如羊水过少,出生时缺氧,脐带绕颈等)外,其他孩子的病因,很多还是找不到。
那么,自闭症孩子的刻板行为,是不是就是自闭症所特有的呢?
不是的。
不论是自闭症还是智障的孩子,其实,都有刻板行为的。
所以,我刚刚有提高,典型的自闭症和智障,而不是自闭症和智障。
其实,很多被大家认为是自闭症的孩子,可能都不是自闭症,而是智障孩子。
智障的孩子有刻板行为么?智障的孩子有人际交流交往障碍吗?
其实,都有的。
为什么?因为,智障的孩子,因为理解力差了,兴趣爱好狭窄,所以,他们喜欢的东西,就会比较少,他们做的事情,也比较刻板和固定。他们可能只喜欢玩一样玩具,他们可能只爱好某一个东西,因为,其他东西,他们玩起来,没有兴趣,找不到乐趣。
其实,正常孩子,在小的时候,尤其是2岁以前,部分孩子的兴趣爱好也是狭窄的。他们只喜欢听相同的儿歌,做相同的事情,有一段时间,可能非常喜欢上上下下的电梯,有一段时间,特别喜欢上下楼梯,尤其是刚刚学会走路的时候。
但正常孩子的这个过程,会很短。因为,孩子的理解力提高很快,兴趣爱好很快就会因为理解力的提高该增加。
智障的孩子,同样有人际关系问题。因为理解力差了,因为表达能力差了。走在人群中,和孩子在一起,他们没法理解其他小朋友在玩什么,没办法融入到游戏中,有时人家问他们问题,他们要么回答不了,要不就是回答了,人家听不懂。这样多受挫几次后,他们也就不怎么愿意去和其他小朋友玩耍了。
所以,不是孩子有语言问题,孩子不理人,不和其他小朋友玩耍,行为刻板,就一定是自闭症。
但智障的孩子,亲情要好很多,他们虽然也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但还是有与人接触的欲望的。这个,和自闭症孩子,是有区别的。
刚刚我有说到,不论是自闭症还是智障的孩子,到目前为止,除了接受专业培训以外,目前,都是没有药物可以治疗的,也没有其他途径可以走的。
所以,不论孩子是自闭症还是智障,对我们来说,都是一样的:让孩子接受专业培训,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训练和教育。
也因为这样,诊断对孩子来说,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时间,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利用好孩子的时间,抓住时机,好好训练孩子。
只要我们不放弃,孩子就有希望;只有我们不放弃,孩子才有希望。
联系我们

网址:
校长贺小燕QQ:1024559948
电话:13370723369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歌乐山校区电话: 18983783757 13368196696
歌乐山校区地址:歌乐山镇天池村喻河沟潇洒山庄
陈家湾校区电话:18084081435
陈家湾校区地址:陈家湾鑫源大厦(三峡广场附近)
荣昌校区电话:1778446267118290419120
荣昌校区地址:荣昌县峰高镇新华(原)千秋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