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晓晨

雷晓晨背了2000多年黑锅,长平之战惨败的罪魁祸首不是赵括而是此人-东正观历史

雷晓晨背了2000多年黑锅,长平之战惨败的罪魁祸首不是赵括而是此人-东正观历史

雷晓晨说起长平之战,人们往往会想起一个成语,那就是纸上谈兵,这个成语讲的就是这场战役后期的赵军主帅赵括。后人提起长平之战往往都将战败的原因推到赵括身上,诚然赵括对战败负有不可推脱的责任,但是我们不能将全部的责任都归在他一个人身上。赵括也很不幸,这口铮明瓦亮的黑锅一背就背了2000多年,而且还要一直背下去。今天我们就要为赵括翻一翻案。
赵括
首先战争伊始,赵国的主帅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廉颇,廉颇率军来到上党地区之后知道秦军刚刚大败韩国,其势锐不可挡,必不能正面与之交锋,于是高筑壁垒,任你如何挑战,皆坚守不出。与秦军打起了消耗战。这在战略上是完全正确的,因为赵国只要守住长平,秦军就无可奈何,赵军无论战与不战,主动权都握在自己手中,可以选择打也可以选择不打,如果打的话,赵军的伤亡肯定也不小,不如坚守,以待有利时间出现再伺机而动,廉颇确实老谋深算。他很清楚急于开战的一方是秦军,而不是赵军,秦军带着几十万的兵马出征在外,其日用耗费是相当巨大的,速战速决是最佳的选择,旷日持久的对峙显然是秦国君臣不愿看到的,而廉颇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于是坚守不战。廉颇非常清楚自己是守的一方,不用急着跟秦军分胜负,且有长平之险可守,急着要分胜负的恰恰是远道而来的秦军,于是廉颇一耗就耗了三年。秦军拿廉颇也没辙,如果再耗下去,秦军退兵是必然的事。如果赵国不撤廉颇,那么可以想象胜利的形势势必倾向于赵国。这一点从秦军行反间计就可以看出,秦军之所以用反间计就是因为廉颇太老道,秦军对廉颇无可奈何,所以才出此计策,让赵国撤掉廉颇换上了赵括。这件事也可以从侧面看出秦军所忌惮的人不是别人正是老将廉颇。
老将廉颇
另外当廉颇率军来到上党地区之后,从他不选其他地方布防,而独独选择长平这一点,也可看出他真的是一位绝顶睿智且军事经验极为丰富的老将,长平这个战略要地,既有险可守,又方便赵军大部队的调度以及粮草辎重的输送,长平的地形对主军做战的赵军有利而对客军作战的秦军则极为不利,因此只要扼守长平不失,秦军就无法战胜赵军。
老将廉颇
无计可施的秦国只好实施反间计,散布谣言说廉颇要叛国,又说秦军最怕的人不是廉颇而是赵括,这话不久就传到了赵国宫廷赵孝成王的耳朵里,赵孝成王果然中计,于是就要换廉颇启用赵括。这时蔺相如在病中就给赵孝成王上书说廉颇不能换,赵括是纸上谈兵的人,不能用他当赵军主帅,赵王不听。而在听到赵王要让赵括当主帅的消息后另一个人也站出来坚决反对,这个人就是赵括的母亲,所谓知子莫若母,自己养的儿子有多少能耐自己还能不知道嘛,于是赵括的母亲就跟赵王讲绝对不能用我的儿子,赵王问为什么,于是赵括的母亲就对赵王说,当年赵括的爹,赵国名将赵奢还活着的时候,两父子经常讨论兵法,我儿子赵括谈起兵法来滔滔不绝连他爹也说不过他,但是我丈夫赵奢对我说赵括绝不能做将军,如果他做将军,将来赵国败就败在他的身上,因为战争是非常残酷的,像赵括这样以残酷的战争当儿戏的人是无法统帅三军的。赵括的母亲这样对赵王讲赵王还是不听。最后没办法赵括的母亲就说,王您要是一定要让我那儿子出任统帅,那么我丑话先说在前头,如果我儿子败了,您绝不能诛连到我身上,我跟你有言在先。赵括的母亲实在是一位非常睿智且有远见的老太太。赵王同意了。于是赵括走马上任当了赵军统帅
赵括
这之后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赵军惨败,45万降卒尽数被坑杀,赵国从此一蹶不振,彻底失去了与秦国一较高下的实力,也失去了其统一天下的可能性。后人往往将失败的责任完全归于赵括身上,但是细想一下,要怪的人应该是赵孝成王,这个赵王毫无识人用人的眼光,首先廉颇是赵国名将,这是当时人们的共识,而赵括是一个未经战阵的年轻人,毫无实战经验。你赵王怎么能蠢到仅听谣言,就撤掉老成持重的廉颇呢?这不是自毁长城吗?就像明朝的崇祯皇帝杀袁崇焕一样,你这不是作死吗?网上曾有一篇文章说在华为曾经有一新员工工作没几天,就写了对华为公司经营战略的“万言书”,万言书送到任正非手上,任正非批复到: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议送医院治疗;如果没病,建议辞退。任正非的这种做法就比赵孝成王要睿智不知多少倍了。一个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能有什么资格写什么万言书,就算有也是纸上谈兵瞎扯淡。
赵孝成王
秦赵之间倾尽全国之力进行的生死决战,你赵孝成王难道不知道这场战役的严重性及重要性吗?竟然蠢到让一个毫无实战经验的人当统帅,你这不是蠢到家是什么?你这是将45万赵国将士亲自送进了坑里。且蔺相如与赵括的母亲亲自来劝也不听,蔺相如在赵孝成王的爹赵惠文王时期是非常受信任的大臣,他的话不听,赵括的母亲是最了解赵括的人,她的话也不听,廉颇是最经验老道的名将,硬要弃之不用。一手好牌硬是被赵孝成王打成了稀烂。赵惠文王当政的时候,最依赖的俩位大臣一个是蔺相如,一个就廉颇,而到了赵孝成王这两位大臣统统不用,赵孝成王比起他爹,实在是差得远,一个领导人的好与坏,真的决定了这个国家的命运。
赵孝成王
最后一点,赵括这个年轻人他有没有军事才能都不重要,他如果没有才能只会纸上谈兵的话,你不用他当主帅不就好了嘛,他依旧当他的贵族,依旧过他的公子哥生活,不也是很好吗?你干嘛非要将一个无能的人推到风口浪尖上,推到一个他完全不能胜任的位置上,以至兵败身亡,遗臭万年呢?说到底赵孝成王才是长平之战失败的罪魁祸首,他应该负主要的责任,因为他的昏庸以及不能识人用人,才有了长平之战的惨败。而赵括只是赵孝成王的替罪羊,替他背了2000多年的黑锅,并且将一直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