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晓晨自闭症患儿家长,请先照顾好自己!-自闭症互助圈
雷晓晨“自闭症家长”是一个多大数量的群体?
10万?100万?500万?……都不对。根据《中国自闭症儿童发展状况报告》(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我国自闭症患者或超过1000万”;如果以五口之家粗略测算,则自闭症家属数量约为4000万。
实际上,这个估计数据还是比较保守的,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数据显示,每68名美国儿童中有1名孤独症患者。英国、日本、韩国公布的数字更高于美国。参考国际平均数据,那么我国自闭症患者很可能高达2000万,也就是说,每20多个人里就能找出一个自闭症患者/家属。你下班回家随便搭乘一辆公交车,你就会遇到一个自闭症患者或患者家属。你却永远不知道他们隐秘的故事。
如此一个庞大的群体,在生活中各自有各自的不幸,但由于有所顾忌,他们隐忍自己的痛苦,不敢让自己的问题走入公众视线。身为自闭症患儿家长,要面临很多问题。
第一个问题,不是如何照顾孩子,而是:如何照顾自己?
自闭症家长会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焦虑、抑郁……当孩子被诊断出自闭症,家长一般都会经历否认、愤怒、交涉、沮丧、接受五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是相当难熬容易引发各种心理问题的。
家长一开始可能会自责,认为孩子生病系自己的过错(遗传?孕期不当?)。曾经大行其道的“冰箱理论”又会加重家长的自责。
之后,家长抱着侥幸心理又试图和医生/治疗师讨价还价,“你看,我的孩子在这方面那方面都是非常聪明的,他有这么多闪光点”;他们既不是炫耀,也不是分享,而是在潜意识里想告诉医生/治疗师“我的宝宝不是自闭症”。可惜如果家长不接受“孩子是自闭症”的事实,接下来的干预治疗工作,就很难顺利进行。
接下来,是漫长的干预治疗阶段,这不是感冒吃药,挂几天吊水就见好,它真的是一个,非常漫长,漫长,需要持之以恒的工作。这需要家长具备一个非常有韧劲的。如果太迫切求成,家长会焦虑;如果太悲观失望,家长会忧郁。这就是为什么自闭症家长群体中会高发各种恶性问题:遗弃、离婚、自杀……
我在被医生告知孩子是自闭症之后也经历惶恐,在网上还问过一个问题:“自闭症小孩将来会怎样”,那真是一抹黑走不到天亮的孤独无助。外人好心的宽慰根本起不到减压作用,因为他们是专业领域外的人,无论怎样体贴安慰,基本上是温柔的废话,没有任何建设性意见。
我的转折点在于我看过了医生推荐的书。其中对我而言最重要的一本是:天宝·葛兰汀的《我心看世界》。这本书不是说治疗方法的。它是一个世界知名自闭症患者兼自闭症专家的著作。这本书对我的最大价值是,让我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案例,自闭症孩子经治疗训练之后,真的可以成长为一个很好融入社会的人,一个活生生的、社会性的人,而不是靠着“超强记忆”什么噱头混生存的怪物。
天宝葛兰汀带给我很大恩惠,让我从一个自闭症患者的角度去体验他们的成长,去感受他们的养育需求。从此,我像一个茫然的蜗牛找到了带标尺的跑道,我终于内心笃定了,大致清楚我和孩子要面对怎样艰苦的征途——坏消息是路途很远很辛苦,好消息是“只要方向对的、目标虽远也是可以逐步靠近的”。所以,我觉得作为家长,首要的是照顾好自己,其中重中之重是用专业的方式让自己建立信心。
家长照顾自己的第二个方面,是要平衡自己在健康、时间和金钱方面的支出分配。
基本上所有的自闭症患儿家庭都会面临很大的经济压力。国内的康复中心少之又少,其中8成是民办,自闭症康复训练是一对一的,人力成本很高,换句通俗的话说就是“学费很贵”。
以上海为例,每周一到周五上一节课,月开销3千-4千。如果想上全天,那么综合费用每月轻松过万。医生的建议是每天训练4小时以上,按这个成本算,寻常家庭根本负担不起。
雪上加霜的是,自闭症患儿大多需要家长全天候照顾,家长们不得不选择一方辞职,导致家庭收入减半。
这个时候我想起一首小诗:如果我不去搬砖,我就无法养活你;如果我双手抱满了砖,我就无法抱紧你。
读来真是心酸,自闭症家长面临的就是如此两难抉择:想孩子预后好,就得上康复课;想上康复课,就得花很多很多钱;想赚很多很多钱,你就得额外付出大量时间;可没有时间陪着孩子,你又怎么帮助他恢复健康?真是左也难,右也难,割舍哪边都是痛。
就拿我自己来说,孩子被诊断出自闭症的那个月,我和老公先后被查出高血压,再也没降过。每个家庭各有各的苦衷,也只好各自想办法:有钱的去康复中心,有学问的自学教孩子,没钱又没学问的家庭……没有未来。
所以家长们就像大树挽着大树,自闭症孩子是先天不足的小苗,只有家长们站的更坚强结实一些,才有能力为小苗撑一片晴天、让小苗呵护下茁壮成长。如果这片大树林都散了、分崩离析,那么小苗的命运,就是被风轻轻一吹就带走了……
本文转载自知乎,若有侵权请联系小编。
您可以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和星爸星妈一起交流,也欢迎您转发此文章给您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