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晓晨自闭症相关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自闭症之声
雷晓晨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公众号”
自闭症相关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
全国首届关爱自闭症儿童公益论坛学术研讨会专家发言摘录
中国自闭症儿童有怎样的生存与发展需求?社会在提供自闭症儿童专业服务方面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校在自闭症相关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方面又是怎样的状况?
一是目前中国自闭症儿童的需求与现状。何侃教授从自闭症儿童毕生发展的视角,分析了0-6岁、6-14岁以及14岁后自闭症儿童的专业服务需求,指出我国目前在自闭症儿童的早期干预与康复、九年义务教育与康复训练、高中职业教育与就业训练,乃至后续的托养与就业服务、高等教育等方面专业人才严重不足、专业资源极度匮乏,而提供相关专业服务对自闭症儿童尽早康复、独立生活、融入社会至关重要。她提出为自闭症儿童建立康复、教育、托养体系,并在家庭、学校、社区提供相关专业服务与支持的新策略。为此,亟待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做出回应——“关爱星星的孩子,别让他们陨落”。
二是高校自闭症相关专业的发展。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的前身是新中国第一所特殊教育师范学校,被业内誉为特殊教育的“黄埔军校”,经过两次升格,目前是我国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培养特殊教育及残疾人事业服务人才的本科高校。自2004年以来,设置“儿童康复”专业在全国率先培养“自闭症”专业人才,历经十余年的专业发展,积淀了“自闭症”专业人才培养、学科研究、服务社会等方面丰厚的资源,如研发的“心智障碍者(含自闭症)职业能力物理测评工具”、《特殊儿童教育与康复文库》;也为全国各地的特殊教育学校、儿童康复机构培养了大批“自闭症”专才,以及通过“特殊教育”、“学前教育”等专业培养的从事自闭症康复与教育的小学特教教师、幼教教师,为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教育、后续托养或就业等提供了无可替代的专业支持。
三是自闭症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路。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的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特色,从我国自闭症儿童康复与教育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实际,提出了从专科、本科、研究生教育等不同层面培养自闭症相关专业人才的前瞻性思路。就专科而言,应依托特殊教育、康复治疗技术等专科专业,采用嵌入式课程体系,培养高技能型人才;就本科而言,应依托教育康复学、特殊教育学、康复治疗学等本科专业,在人才培养中采用主辅双修,通过设置模块化课程,培养“医教结合、一专多能”的复合性、应用型人才;就研究生教育而言,应依托某个学科,如教育学、心理学、医学、社会学等,培养跨学科交叉研究人才。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如何“汇聚智慧之光,共筑星儿未来”——为自闭症学生的高中后继续深造开创了先河。2017年3月,首次通过残疾人单独招生,面向全国招收一名轻度精神障碍(自闭症)考生;2017年7月,再次通过正常高考录取了一名陕西籍自闭症考生(超出一本分数线29分)。在残疾人高等融合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示范作用,因此被教育部、中国残联授予“残疾人高等融合教育试点高校”。她建议,高校应从国际ICF全新视角开展自闭症相关学科整合研究,提供跨专业合作与优质服务;全社会应以更加开放、多元和包容的态度,建构全方位社会支持体系。
本次论坛是新时代一次全国性自闭症相关专业的盛会,以“关爱自闭症儿童,搭建全国性的交流、研究平台,促进自闭症儿童康复教育的研究和发展”为宗旨,号召全社会共同关注、关爱并理解自闭症儿童,为自闭症儿童的健康与平等发展提供更有利条件,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冀望本次论坛开启我国自闭症专业研究与公益活动新篇章,并推动世界自闭症领域走向新航程。
作者简介:何侃教授是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康复科学学院院长;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教育学”学科带头人,江苏省省级优秀科研创新团队“残疾人专业服务与资源建设”团队带头人;“全国残疾人职业能力物理测评工具研发”项目首席专家,“残疾人托养服务规范国家标准研制”项目首席专家,全国“特教园丁奖”获得者。
来源:消费日报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