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晓晨肥宅快乐水的中国魔幻之旅-X博士
雷晓晨
可口可乐远非一瓶碳酸饮料,它是一种图腾,是世界上最后一个日不落帝国,它诞生于1886年,和阿森纳足球俱乐部同岁,不同于年年争四的老枪手,可口可乐已独霸全球将近一个世纪。
即使现在全国各地三块钱就能买到,这个红色包装的气泡饮料依然是洋气的代名词。不为人知的是,可口可乐是二战时盟军的盟友,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见证着中国的崛起,在这一百年里,更是变成了一种信仰,无处不在。
可口可乐自古以来就是资本主义的代名词,中英鸦片战争一败丢了香港岛,但是五口通商给了清人正视世界的机会。上海沦为租界,另一方面又源源不断地吸收着西方先进思想,和可口可乐。
据考据,1917年可口可乐首次进入中国,与山海关汽水厂合作,目标人群是天津时尚圈人士,名噪一时。1922年溥仪皇帝设婚宴时还特别交代一定要用山海关汽水。
△山海关汽水,皇家婚宴指定饮料
1927年,可口可乐正式登陆中国上海,万万没想到,战火连天的中国竟然在40年代成为了可口可乐海外的最大市场。直到1949年撤出大陆,可口可乐见证了中国的剧变,并与中国人民结下了深刻的友谊。
可口可乐一进入中国就目光如炬地选择了阮玲玉作为自己在中国的代言人,身着素色旗袍,坐于一角,目光款款,手举酒杯。
△可口可乐一跃成为上海摩登男孩摩登女孩的时尚标配
关于Coca-Cola的中文译名,也非常有趣,可口可乐刚开始的中文名叫蝌蚪啃蜡,一如切尔西在香港被译成车路士一样拗口。可口可乐于是在英国登报以三百五十英镑的奖金征集中文译名,旅英学者蒋彝以译名“可口可乐”应征。这一翻译也成为国内高校翻译专业必提经典案例,全面符合严复老师所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要求。
可口可乐教父——蒋彝△
著名学府Nanking University知名校友
后来中日全面开战,可口可乐和中国军队一起打破日本法西斯“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幻想。
1937年淞沪会战,上海战场,可口可乐正密切关注日军阵地动向。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1949年新中国成立,冉冉升起的红色政权不允许资本主义的附庸存在,于是以可口可乐为代表的资本主义腐朽一并撤离大陆。可口可乐正式结束了第一阶段的中国之旅。
可口可乐虽然走了,可是三条生产线还在,分别在上海、山海关、青岛。在中国人民无法尝到美国正宗气泡饮料的时候,国家领导人拍板决定:我们自己做可乐!
可口可乐原浆来源断绝后,上海灌装生产线只能宣告停产。1956年,经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批准,这组生产线被拆运到北京,并入北京市食品厂,开始生产橘子味道的“北冰洋”汽水。
山海关的灌装生产线在1937年七七事变后迁入天津租界,1941年日本人接管租界后,它变为日本麒麟啤酒公司的灌装线。抗战胜利后,这组生产线也改为橘子口味汽水,命名是“山海关”汽水。
青岛生产线虽然也在1949年后丧失了原浆来源,但他们的工程师更加敬业,在1952年便研制出“香醇、可口、甘美”的饮料,被命名为崂山可乐。在可口可乐还没回归的时候,在青岛的市场占有率一度达到80%,所以胶东老一辈人对崂山可乐情有独钟。
靠着可口可乐当年留下的生产线,中国人创造了大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乐品牌,可以说国产可乐品牌和可口可乐是一种传承和发扬的关系。
身在曹营心在汉,作为中国人民的革命旧友,可口可乐始终对中国人民(中国市场)难以忘怀。俗话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可口可乐终于回来了。
可口可乐重回中国是70年代的事儿了,改革开放初期,中粮力主引进可口可乐,但过程一波三折,红色余威还未散去,上海北京纷纷抵制可口可乐,批评“喝可口可乐是卖国主义”。这种特殊逻辑有其存在的客观合理性,一如前几年叫嚣的“开日系车都是卖国贼”。
时值中美建交之际,任何风吹草动都会造成社会的波动。可口可乐非常谨慎,民粹是一点就着的,可口可乐立马下架所有产品,并只对涉外的饭店供应。
中粮和外贸部门始终没有放弃可口可乐这个老朋友,通过“人民的名义”,写了一封“人民来信”,通过外贸部部长陈慕华在送机的时候,直接交到时任总理的万里同志的手中,得到了总理的首肯后,可口可乐才再次重回中国市场。
可口可乐某种程度上象征着中美两国外交,是中国与西方关系的风向标。当时的外商一有风吹草动就先打探可口可乐的下一步举动。
可口可乐在1978年12月13日,与中粮总公司达成协议,向中国主要城市和游览区提供可口可乐并在中国设专厂灌装并销售。仅仅4天后,中美双方发表《中美建交联合公报》,宣布“中美双方商定,自1979年1月1日起,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卡特总统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亲口承认请求邓小平优先考虑让可口可乐进驻中国。
可口可乐成为那个年代的硬通货,是要排队去买的,可口可乐就是那个年代的喜茶,而且可口可乐还没专门雇人排队。托人办事手里少不了要拿几瓶,谈恋爱时请喝可口可乐那简直是出手阔绰。
△家里要是能摆上一排可口可乐的瓶子,那就是在说:“哥们儿上头认识人。”
可口可乐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是参与抗战的老同志。在这种主角光环下,可口可乐赞助了随后的英女王访华的中国播放权,于是可口可乐又成为了第一个在央视播放广告的外企。从此可以说一举奠定了在华的霸主地位。
可口可乐成为了世界碳酸饮料界的old money,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两家门当户对,又同是革命战友,一般故事到了这里都会有转折,这里的转折是百事可乐。
另一个碳酸汽水寡头百事可乐一夜暴富,俨然一个new money,花重金砸明星代言,设计海报调侃可口可乐,但不得不说,姜还是老的辣。
百事可乐企图将目标客户定位年轻人,打出了一系列年轻的口号,毕竟,年轻人,这个时代是属于你的。
但是很遗憾,在最能代表年轻人品味取向的酒吧和夜场,卖的都是可口可乐,如果你在上海的MYST或者Fusion,亦或在北京的sir teen说:“我要一杯可乐”,那么收到的绝对是可口可乐,甚至在被年轻人奉为传奇的餐厅——沙县小吃,服务员也会告诉你:“不好意思,我们只卖可口可乐。”
money can not buy class.
在可口可乐死忠的内心,只有可口可乐可以叫可乐,而百事可乐只能叫百事。就像米兰指的就是AC米兰,而国际米兰只能叫国米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