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晓晨

雷晓晨自闭症诊断是工具和参考,莫给孩子贴标签-自闭儿童帮

雷晓晨自闭症诊断是工具和参考,莫给孩子贴标签-自闭儿童帮

雷晓晨
两岁的宝贝因为从小成长的环境缺乏了重要的语言、认知和互动性的刺激,因此在近两岁的年纪出现了明显的语言发展和社会性发展迟滞的问题表现。家长在焦急地带领孩子去医院寻求专业诊断的时候,医院给予了自闭症的明确结论。这样的诊断结论真的可靠吗?

对于成长环境评估的疏忽

在国外的诊断系统当中,有超过一个月针对孩子成长环境的调查,其中包括主要养育者的养育模式,孩子的日程饮食与日程,家庭成员互动模式,家族遗传历史等主要方面。诊断团队将针对孩子的成长过程进行一次完整的分析,以确定排除孩子出现由于家庭因素而产生的心理性缺失及生理性缺陷。
这一步,在我国医院诊断当中,已经缩短到半个小时的诊疗时间,有的医院甚至更短。这半小时的诊疗往往不足以了解孩子在家庭教养模式或者家族历史的影响下所产生的的问题之间的联系和归因。部分来访家长所忽视的这部分信息,也很少被医疗人员主动提起--他们只需要收集客观信息填写档案便足以。
因此,孩子的诊断往往是排除了家庭因素而存在的结果,其作用应只作为参考,而非结论。

对于诊疗互动的过度依赖

家长们往往是因为孩子在社交方面的明显问题才产生了带孩子做检查的想法。而医院这个陌生的环境,对任何一个孩子都具有强大的威慑力,不管是正常发育的孩子,还是这些特殊的孩子。本身社交能力较弱或者性格内向的孩子来到医院,更是呈现出社交退缩的倾向。在面对陌生的环境以及陌生的医疗人员,这样的孩子配合度就更低了。
在这种情况之下,孩子在诊疗室里呈现出的认知、语言以及互动水平都无法与平时的真实水平相对应,那么医疗人员所评估的内容,则与孩子的真实情况存在偏差了。那么自然地,作为诊断依据的这些评估,也失去了它们的可靠性。
然而限制于医院的条件和诊断流程,孩子与医疗人员的互动是量表评估的主要方式和诊断核心证据,因此医师往往只能根据这些信息来做出一个是与非的判断,是“一锤子定案”。而国外的诊断系统往往包含为期3-6个月的阶段性评估,有的系统还包含入家庭、入社区的评估,排除孩子因为陌生的环境和人员而产生的的表达局限。
因此,在我国医院里得出的诊断往往不能与孩子的真实水平相连接,而是低于孩子水平的一个纸面呈现,加深了家长的恐慌和悲伤。

对于诊断后行为的不负责任

在国外的整个诊断干预系统中,每一个环节是交替进行的。诊断团队还需负责孩子后续干预过程中的阶段性评估,因此每一位诊断的医师和专家都对每一个产生的新的诊断非常谨慎。
然而,在我国,医疗诊断与教育干预是完全不相干的两个环节,既隶属于不同的部门管理,又无法统一责任分配。哪怕有的医院也提供康复训练的服务,依然无法做到诊断评估与康复管理一体。因此,负责诊断的医师,无需为其做下的诊断负责,那他如何对诊断这一过程斟酌再三呢?
当然,也有许多负责任的医师希望能够给予家庭最准确的判断,局限于前两个原因,也可能产生误诊的情况。甚至有的时候,处于负责的心态,希望家长意识到孩子情况的严峻性,他们也可能着重描述问题,从而加深了家长的无助。
在针对孩子的弱势进行干预的同时,家长应该就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需求缺乏进行补偿,满足孩子身心上的缺失,那么干预的效果也能愈加事半功倍。诊断只是了解孩子的一项工具,更多的是帮助家长们明白孩子存在的问题方向,能够更具针对性的提供帮助,不能替代孩子的真实。这样的诊断呈现的是“打了折扣”的孩子,至于折扣的水分,日夜与孩子相处的家长了解的,远比与孩子相处半小时的医生多得多。
希望家长能够正确对待诊断,将其作为一份教育参考,而非孩子本身的标签。
想获得第一手自闭症前沿资讯,请长按以下二维码关注我们。
▼▼▼

扫描二维码
观看更多自闭症前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