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晓晨

雷晓晨自闭症家庭训练(第二篇)-中国医促会妇儿医疗保健分会

雷晓晨自闭症家庭训练(第二篇)-中国医促会妇儿医疗保健分会

雷晓晨

家庭是社会的缩影,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在家庭这个小社会中掌握良好的适应能力,有利于自闭症儿童掌握独立生活的能力,为其日后走入社会打下基础。所以对自闭症儿童的训练要首先从家庭训练开始。
点击回顾?
自闭症家庭训练(第一篇)
行为规范的养成
通常自闭症孩子的行为存在我行我素的表现,行事时不会考虑环境及他人的想法。每个人想更好的生活,都需要学会适应环境,但自闭症孩子却显得与环境格格不入,也就很难适应社会生活。家长们对于怎样使孩子更好地融入社会也存在着许多困扰。其实,孩子进入社会生活的第一步就是行为规范的养成。
例如,在家里晚上不能制造出很大的声音,以免打扰到家人及邻居休息;外出时一定要沿路的右侧行走;在电影院里不能大声说话;超市里的物品不能随意食用;公园的池塘里不能乱扔东西……只有养成这一系列的行为规范才有利于其更好的生活。若自闭症孩子不能理解掌握这些规则,也不懂得自己的行为受到限制的原因,此时就会发生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对其融入社会生活起到阻碍。
在生活中,家长需要将这些规则进行整理,然后按步骤教给孩子。在训练过程中,家长要注意以身作则,例如每次带孩子逛超市时,都可以选取固定的路线行走,刚开始时,可以带着孩子一边走一边进行讲解:“我们要……”之后可以转换成使用第一人称进行描述:“要买面包,我需要找到面包……哦,我找到了,我要去那边拿面包……再坚持一下,马上就到了……到了,我要从这里的货架上把面包拿下来。
”不断提供动作示范与辅助,同时也利用自闭症孩子的刻板行为与机械模仿,增强孩子的自我意识。待孩子理解了规则,可以试着让孩子带领家长买东西,以此促进孩子的自信心,增强孩子对他人的关怀意识与责任感。
孩子一旦建立了行为的规范,就能适应生活环境了。但是在孩子养成行为规范的过程中家长如果不能坚持自己的原则,在中途不经意间违反规则,就必须马上纠正,不然孩子的认知会混乱,孩子不能像成人那样分清诸多场合,也不清楚应该怎样做,会导致家长的很多努力无法收获到结果。
人际交往能力培养
自闭症的核心障碍是人际交往,这也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只有良好的参与到与环境、他人的互动、合作,才能更好地融入、享受社会生活。
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并不是单纯的让自闭症孩子走入人群就可以解决的,而是必须通过示范、指导以及多次的演练才能提高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家长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培养自闭症儿童的人际互动能力。
引导、鼓励孩子对周围环境进行观察。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在游乐场观察别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并在一旁说明每个小朋友的动作和表情。例如,“你看,那个扎辫子的小妹妹摔了一跤,正在哭呢”,“这个小哥哥在荡秋千,真好玩”。
示范、带领、鼓励孩子与其他小朋友一同玩耍,建议先由肢体游戏开始。例如,带着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追逐的游戏,老鹰捉小鸡、丢手绢等,游戏活动最好选择自闭症儿童比较感兴趣的。
多做让孩子参与互动类、模仿类的游戏。例如,躲猫猫、拍手、跷跷板、拍皮球等。在此过程中,家长可以有意漏拍或者产生延迟反应,等待自闭症儿童的“催促”,如眼神产生接触等,以强化互动的效果。
协助孩子玩扮演性游戏。游戏的选择可以从实际物品以及与孩子生活经验相关的活动开始。例如,帮娃娃穿衣服、洗脸刷牙、看医生等。孩子可以选择先扮演家长或其他熟悉的人,然后再将游戏内容发展到熟悉的故事或卡通人物。
角色认知
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在社会各种场合间变换、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比如在家是孩子,在公交车上是乘客,到了学校是学生,在商场里又成了顾客。每个社会角色都有不同的责任和行事规则。这些角色规则的掌握对于自闭症孩子来说无疑是个挑战,家长不要急于求成,而应多一些耐心。
比如在家里作为孩子,除了需要孝顺父母,他还是这个家庭中的一员,所以对这个家要承担一定的责任。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孩子承担一部分家务,比如将家里的衣服叠整齐,或者把家里的垃圾定时放进小区里的垃圾桶,再或是饭后洗碗等。让孩子坚持做一件家务事,时间一长,他的心里就会记挂着这项工作,并且会去主动完成它,孩子的家庭责任感就这样培养出来了。

每个角色都要有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这就是对角色的认知。
在家里要为家庭服务;在学校要为班集体争光;在公交车上不要大声喧哗;在商场里要遵守购物规则……家长不必一味地对孩子强调每件事应该怎样,不该怎样,而应该从自身行动出发,给孩子以好的行为示范,让其理解不同环境下行为的变化,并在适当时机加以引导,这样孩子就会逐步提升对环境和角色的变化、认知。
文章摘自:人卫健康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妇儿医疗保健分会致力于为广大妇儿医护工作者提供一个有温度、有深度、有态度的交流平台,让我们一起关爱妇儿健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长按解锁
更多精彩内容持续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