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晓晨自然体验师实习记(1):义正言辞不是科普最好的手法-张诺诺在杭州
雷晓晨
题记
这是我新开的专栏,专门用于记录日常对自然教育相关事情的所思所想,非工作内容。内容未必严谨正确,仅代表我当前状态下对事情或观点的思量(这句话的意思是以后我可能会推翻自己的观点,先留后路),欢迎讨论、批评、指正。
另:在一个人写的公众号里面开专栏,是不是有点搞笑?转念一想,我就一间房子,也可以隔个小阁楼嘛,就要活得这么细致。
作为一个做了三年自然讲解员的人,我曾不遗余力向身边人宣传爱自然的知识,现在也是如此。之所以要用个“曾”字,年少时热血沸腾,坚持绝对正确,做科普也容不得对方不听。
意识到我曾如此狂热的宣传爱自然的理念,是去年带情郎去看圆蜗牛的时候,蜗牛老师得知他养菖蒲,说他用苔藓做盆景一定得宜,他便有些委屈的笑:“挖苔藓她要说的。”当时见他委屈,懵了一下,心下疑惑,莫非我太过了?
其实他从未挖过苔藓,不过是爱养菖蒲罢了。只是我第一次植物园见他,得知他有挖苔藓的想法,便义正言辞科普了一顿。去他工作室,见菖蒲山石,非得说自己喜欢花朵在自然里生长,见到插花,还得质疑是不是路边剪的。他接不下茬,只得笑笑:“你们是心有大爱的人”。偏我这种杠精,还不爱听这种浮夸的话,再进行下一轮纠正。真是要多谢他的包容了。
全职做自然教育与做志愿者不同,志愿者如同潇洒的侠客,即便死磕,最后也不过是得到一句类似:“算了算了,她爱自然的,大家都爱自然”,而全职是职业,不是靠热情就能解决问题。
在盖娅培训的时候,两个最大的印象,一是温和,二是专业。冬小麦老师说:“我们只能去影响我们能影响的人,自然教育也只是众多教育流派中的一部分,和别的教育流派一样都是解决社会问题的。真正的教育不管是什么流派,之间不会有根本冲突。”
对于狂热的东西,我本能的恐惧。有人曾说“任何太过强烈的情感都是可疑的,就像是烈火和洪水,带来的远不止温暖与清凉。”然而自己身在其中的时候,常常免不了有狂热的时候,这便是一个矛盾的问题。
把狂热转为有力量的温和,需要专业来解决。专业指的不仅是知识的专业,沟通技巧与方法也同样重要。印象最深的是橙子老师说无痕山林课,之前我是知道无痕山林并且挺反感的,因为在既往对我宣传无痕山林理念的人,都让我对LNT有了一个印象:不能带走自然里一切东西,LNT是在断开人与自然的联结。
外出午餐,橙子老师让我们用随身带的袋子把垃圾收起来,我们以为只是简单的分类。然后,她半跪在太阳下,一点一点把我们带来的垃圾拿出来,让我们自己分析是不是可以不产生。最后,我们竟然发现这些垃圾真的可以不产生的!全程无一句宣教,可是我当时的惊奇感无以复加,纸巾自然是可以用手绢代替,垫包子的玉米皮竟然也可以先去掉。
虽然觉得LNT执行非常难,但至少不会纠正了LNT是在断开与自然的联结的固有印象。冬小麦老师头上的马褂木叶片做装饰,天然去雕饰,也说明了这一点。宣传理念一定要用严肃的语言吗?未必。这便是一个实例。
再反观我自己,当初保护自然的宣传固然是好意,虽不能做到润物细无声,多一点解释也是好的。
我们有知识,但知识不是用来碾压别人的。有一万种方法可以把知识传递给对方,我们来试试剩下的9999种吧。
如果喜欢听故事,长按二维码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