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晓晨

株州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孩子会骑到爸妈头上?真正成功的父母,从来都不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孩子该怎么教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孩子会骑到爸妈头上?真正成功的父母,从来都不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孩子该怎么教

随着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独生子女政策实施,开启了“421”家庭模式,孩子在整个家庭的地位显著提高,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爷爷奶奶和父母永远把孩子放在第一位,什么好吃的、好喝的,都会先让给孩子,孩子就像是家里的小皇帝,越来越无法无天。
可是过度式的溺爱,也让现如今的孩子变得很自私,常常以自我为中心,根本不会顾及他人的感受,也为现在老人的养老问题埋下了隐患。
教育就像投资,你对孩子前半生的教育,决定你后半生的命运。
01
《中餐厅》里有一期节目,有几个带孩子的妈妈来到店里吃饭。
点单时,小男孩嚷嚷要吃糖醋排骨,当时店里很忙,客人很多,没有新鲜的排骨,只有加工好的蒜烧排骨。
可是小男孩还是继续催促:“排骨怎么还没有来?”

赵薇为了转移小客人的注意力,不停地夸赞小朋友好帅,比陈坤还帅。
小男孩这才安静了一小会儿,可是又坐不住了,在店里跑来跑去,还不耐烦地敲桌子、踢凳子。
赵薇没办法,只能把冰箱里提前腌好的蒜香排骨改良,加工成蒜香糖醋排骨。

小男孩吃了一口株州,就把排骨晾在一边,一会儿要邻桌小姐姐喂饭,一会儿又跑到沙滩上玩沙子。
看到外面下雨,赵薇一边出去把小男孩抱回来超级方程式,一边说着:“你这排骨能吃一块吗?我是为你烧的。”
小男孩这才轻轻地说一句:“可以呀春闱秘史。”
整个过程,家人只是在一旁静静地坐着,时不时笑着,从未有人出来制止小男孩。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每一个不好好吃饭且超级多要求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一个哄孩子吃饭、无比溺爱孩子的家长。

后来,几个妈妈在吧台和赵薇讨论育儿经。
其中一个妈妈说:我昨天问他以后还要不要跟我一起去玩?他说不要了。
赵薇:为什么?他哪儿看不上你了鸿飞日记本?
那个妈妈说:哪儿都看不上,我在家里的地位被排在最后,他奶奶太宠孩子了,孩子觉得自己在家里的位置是第一的!
赵薇:你不能让儿子有这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将来你老了,他觉得你没那么重要,不能太把孩子当回事!

家里人把孩子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那么孩子就会觉得理所当然,不会怀着感恩之心,甚至会变得越来越自私。
02
前段时间,正在电脑办公的我,手臂忽然被儿子拉扯着,说:“妈妈,给你吃苹果”
当时内心一阵感动呀,儿子现在学会和家人分享东西了。
不一会儿,儿子又补充到:“这个苹果有点坏了,你吃”
这才发现,这个苹果被磕坏了,已经不能吃了。
这时候我有点不开心地说:“坏的东西,如果你不想吃,别人也不会想吃的,而且吃了坏东西还容易拉肚子、生病,所以说,东西坏了就直接就在垃圾桶,想要和妈妈分享,就要是好东西,是不是?”
儿子赞同地点了点头,又跑去拿了一个好的给我。

其实,大家会发现,现在的家长都会把所有好的东西给孩子,比如说饭桌上的鸡腿、鱼虾,还有孩子喜欢吃的东西,往往那些坏的东西,家长都是默默得吃掉。
长期下去,孩子就会觉得好的东西就是属于自己的,就应该独享,从小就会养成自私的性格,很容易养成“白眼狼”。
为了培养孩子的分享精神,在平时,我吃水果的时候,我会分一半给他,他也会在我工作的时候,分给我她最爱的糖果。
03
现在的孩子不仅得到爸爸妈妈的疼爱,也会得到爷爷奶奶的无限的溺爱。
一家五口出门在外,妈妈抱着孩子,爸爸在旁边逗孩子笑,爷爷奶奶拿着奶瓶、纸尿裤芬组词,扇子等等,俨然就是皇帝出巡。
曾经看到一个视频,快三岁的孩子在爷爷奶奶的过度保护下,鞋子不用穿、走到哪儿都有人抱着、甚至还要抱着孩子玩游戏。

吃饭也是随手一指,左边喂一口,右边喂一口,在活动期间,也不知道是吃多一点,还是玩多一点。
吃到不好吃的菜,往大家的菜碗一吐,丝毫不考虑家人的感受。
无论孙子做出多么无礼的的举动,在爷爷看来,这都是他的好孙子!

这个就是隔代亲,甚至已经成为中国的常态。
老一辈的父母都是吃过苦过来的,就会想把自己最好的东西都给孙子孙女,不希望他们受苦受累。
但是,这样衍生的后果就是孩子永远不会长大,进而理所当然地啃老。
这并不是恐吓,或许你身边的例子比比皆是。
04
我的身边有一个朋友,她含辛茹苦地把儿子养大,儿子大学毕业之后就参加了工作。
但是,总是没干够一个月就会辞职,总是抱怨工作太辛苦,上级不体谅,早上要早起,晚上要加班。
后面的两年里,儿子就开始在家心安理得地啃老,要么在家打打游戏,要么拿着妈妈为数不多的工资消遣。
她也曾经指责过儿子好吃懒做,根本不上进,儿子反而振振有词地说:“如果你不能养我一辈子,为什么从小就对我如此娇惯?”
是呀,这不就是中国父母面对的无奈吗?
小亏不吃吃大亏,小苦不吃吃大苦。
05
现在的啃老族越来越多忠勇小状元,很多孩子都觉得父母应该理所当然地给他们买房、买车等等,娄清操办所有的事情。
过度溺爱孩子,反而会害了孩子,那么爸爸妈妈又该如何做呢?
父母要让孩子有吃苦的意识;从小就开始让孩子试着做家务,试着打打工,让他们提着东西,感受生活的不容易,不要事事都帮着孩子做完。
父母要让孩子学会独立;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独立完成自己的生活起居,要让孩子独立思考问题,尊重孩子的意见。
别把孩子太当回事,他长大之后,可能就不会把你当回事,等你老了,就会尝到自己种的苦果。
我们再来看一个,不要太过放纵孩子,但是,也要保持孩子独立性的培养。
看完《小偷家族》,脑袋里一直回旋着警察和爸爸的那段对话:
“叫孩子去偷东西,你不觉得羞愧吗?”
“我没有其他东西能教他了。”
爸爸柴田治的回答让我心头一颤。
我想,这大概是做父母的本能——总想教孩子些什么。
偷,让他们在这个世界上能活下去,所以他教儿子祥太偷。就像知乎上一位网友说的,这可能是那个贫穷的父亲所能给孩子的唯一“馈赠”。

柴田治以为自己除了偷,什么都教不了孩子,所以贝倩妮,想要成为祥太父亲的他,最终对祥太说:“我要从爸爸,做回叔叔了。”
他不知道,孩子们从他身上学到的远不止偷这一点。

“回去我教你怎么吃泡面沾可乐饼。”
第一次见到妹妹由里时,哥哥祥太抱着一包可乐饼,这样对妹妹说。
这种吃法,他是从爸爸柴田治那里学到的,爸爸将此形容为“人间美味”橘色温度。
他又教给了妹妹。

“男人都喜欢,我也那样。”
在海滩,祥太盯着二姨亚纪的胸部,爸爸柴田治观察到了,祥太慌张否认。
爸爸抱着祥太交大绿岭,两个人像朋友一样聊着。在这样的聊天里,祥太知道了青春期,放下了心底的害怕,明白了自己身上的异样是正常的。

“太可怜了。”
柴田治在冬夜里捡回又冷又饿的由里,从此祥太多了个妹妹。这一举动也让祥太学会善良,学会了责任。
导演是枝裕和说:“这既是一个思考何为家庭的故事,一个要成为父亲的男人的故事,也是一个少年成长的故事。”
柴田治以为自己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没能教孩子更多。实际上,孩子却从他身上学到了太多太多。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孩子从我们身上学到的,远比我们想教的要多得多。
但大多数家长仍执迷于“教”,不管是自己在家里教,还是送去培训班让老师教。
chapter 02
著名画家陈丹青说:
许多家长都有一种“家长欲”,太把孩子当孩子。
觉得孩子就是不懂事的,需要人教的。
在饭店见过一个带孩子吃饭的妈妈,不停地在教孩子各种餐桌礼仪。
“吃饭时不能站在椅子上,这样不礼貌……”
“不能用手拿食物,很多细菌的,而且也不礼貌,快用勺子!”
“嘴巴里不能包太多食物了,这个样子太难看了!”
“要多吃点蔬菜,不要光吃肉。”
可孩子像没听见一样,继续我素我行。
妈妈一筷子敲在了孩子的头上生死桥,孩子立马哭了起来。
可能妈妈会很委屈,这孩子太不听话了,你看,我这么教他,他完全不听。但真正应委屈的应该是孩子吧,妈妈的每一句话都在告诉孩子:你这也不行,那也是错江海人才网。
孩子多受挫啊!
还有一次,在火车上看见一位妈妈教女儿做作业。小姑娘一声不吭,整个车厢只听得到妈妈地声音:
“笨死了,脑袋跟个浆糊一样!”
“一点都不认真,你永远都这样!”
“你根本就没懂,一点不长记性!”
……
小姑娘偶尔抬起头,一脸窘迫地看看车厢的人,然后又深深埋下头去土城战役。
每一句都是指责,可这不是教育啊。
教育的英文,动词是educate,名词是education,词源出拉丁语的educat,意为引导、导引。意思就是“将孩子的天资引导出来”。
但是这位妈妈,始终在压,而不是引。
全然没有顾及满车厢的人,还有孩子的自尊心。
这就是很多父母的教育,希望一说,孩子就能学会做到,希望一招制胜,希望孩子在我们的“教育”下得到直接的、正面的、即时的反馈,以便达到我们满足自我的目的。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段话:
“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受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就越大。”
可是,教育意图太明显,孩子一下子就能嗅到父母身上的那种功利,而这种功利心也让孩子感受到了压力和不快乐,让“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chapter 03
我们教的不一定起作用王子与玫瑰,但孩子总能从我们身上学到,我们不想他们学的。
一位妈妈说,她知道自己脾气不好,但是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坏脾气那么深刻的影响孩子。
直到有一次,因为一件玩具,她不给孩子买,并想强行带他回家,孩子对着妈妈大吼大叫。
她忽然发现,孩子吼叫的状态和神情简直就是她自己发脾气时的样子。
她说,这太可怕了好男当家。
我也常常从我女儿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有一回,我让我女儿把她自己的玩具收好,小姑娘有点不乐意,小嘴巴“嘟”的那一下,和我不耐烦时一模一样。
本来有点生气,看她这样子,我一下子笑了起来,这也让我不禁反思自己的言行。
看过澳大利亚国家儿童反欺凌协会(NAPCAN)推出的一部59秒的短视频,影片里孩子与父母的行为如出一辙。
父母的每一次停顿,每一个举止,每一句话语,孩子都复制下来,一模一样,让人看得心酸又难过。
影片最后说“Childrenseechildrendo”。
就是警戒家长们不要忽视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因为一举一动都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
我们总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说的不是父母怎么去教孩子,而是父母在生活中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chapter 04
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想教育小孩,父母就得先端正自己,树立一个好榜样,这才是最直接有效的教育方式。
认识一个朋友,他是一个非常绅士的人,会给你开车门,会在下雨的时候把伞撑到你的那一侧,会照顾任何特殊场合你的特殊情况蒜茄子的做法。
有一回说到他的家教真的非常好,他说,他的爸爸就是这样的人,平时就是这样做的。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孩子的一生中,藏着父母的教养。
网上有一个热帖:哪个瞬间让你感受到父母对你无比的爱意?
一位叫“音速少女”的姑娘感叹道:“有时候忍不住对全世界的人都生出温柔之心,觉得全世界的人都很是好人,像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样的人。对世界温柔以待的人,都是曾被世界温柔相待的人吧。”
有爱的孩子,必定有爱她的父母。
什么是教育?教育是春风化雨,以身作则。在孩子年龄尚小、理性不足时,身教的作用百倍于言传。说一千道一万,都比不上孩子从父母身上默默地模仿。

木心在《文学回忆录》说:爱,原来是一场自我教育。
父母对孩子的爱亦是如此,并不是父母对孩子单方面的期望,而是父母和孩子共同达到期望;不仅是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父母的成长过程金运之旅。
如果你希望孩子是什么样子,那么,首先自己成为那个样子。
chapter 05
父母的影响,精简成一句话就是“谁是父母,谁就是命运”。
并且,不只是一代人的命运。
生命早期的那些体验,刻在内心深处,成为我们心底难以抹去的烙印。
从幼儿到少年,从青春期到成年人,一步仿如一生,每一步都在不断的构建我们下一段的生命,每一步又都不断都重复着我们上一阶的人生。
甚至让我们的孩子,也重复着家族的命运。可以说,父母就是孩子命运的催眠师。
如果,从一开始就能获得来自父母足够的爱和支持,那真的是非常幸运。
成长的力量浩浩荡荡,在陪伴的路上助力孩子本来的方向,让他自由而充满力量,是父母能够给予孩子的最好的礼物。
过去的人生已不可改变,但现在的每一步,却是你对未来人生的谱写。
养育孩子,也是养育内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