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晓晨

梨树修剪技术为你揭开泉州背后的故事-聆刻互动

为你揭开泉州背后的故事-聆刻互动

图片来源于网络
泉州海丝历史文化知识(7)
作为泉州人,你真的了解泉州吗?

应声互动携手《海丝答人秀》,
领你历览泉州的历史文化知识。
《海丝答人秀》第七期答题内容
1.在古代,泉州府文庙是做什么用的?
文庙又称为夫子庙、至圣庙、先师庙、先圣庙、文宣王庙等,是儒教徒活动的场所。
由于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对于维护社会统治安定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历代封建王朝对孔子尊崇备至,从而把修庙祀孔作为国家大事来办,到了明、清时期,每一州、府、县治所在地都有孔庙或文庙。其数量之多、规制之高,建筑技术与艺术之精美,在中国古代建筑类型中xhero,堪称是最为突出的一种,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泉州府文庙建筑规模宏大,是集宋、元、明、清四朝代的建筑形式的孔庙建筑群;历史悠久,规制完整,气势宏大,文化内涵丰厚,是东南地区名闻遐迩的最大的文庙建筑群;布局匀称,建筑优美,造型独特,是宋代中原文化和闽南古建筑艺术的完美结合。
根据功能和地位,文庙又分为国庙、家庙和学庙。泉州府文庙始建于唐朝开元末年流星的眼泪,北宋移建于中山路,属于学庙,是以办学为宗旨,将学习儒家经典的学校与祭祀孔子的“庙”宇相结合的国家行政教育场所和祭孔场所,由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直接管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
2.泮宫是文庙的重要建筑,它的功能是?
泮宫就是学宫,又称圣贤门,在文庙西南边,面临南大街,坐东朝西,是学子学习儒家知识的场所,通俗地说,就是现在的教室鲁珀特之泪。周代诸侯的学校前一般都有一个半月形的水池,名叫泮水,因此诸侯的学校就称泮宫,意在伴水边建学宫,后代就把孔庙中的学习场所统称为泮宫。明清科举制度规定,学童考进县学为新进学员,必须入学宫拜谒孔子,叫做入泮或游泮。
宋代时的泮宫建筑已经不存在了,现在看到的泮宫是后来修建的,用水泥仿木建设而成,门楣上横书“泮宫”二字。泮官楼上撰有榴联:“海国闽疆东南重镇;典章文物邹鲁遗风”。

图片来源于网络
3.府文庙建筑对数字很讲究,很多数字都有深远的意味。泉州府文庙的哪些数字有特别的意义?
府文庙在建筑上很讲究,在建筑构件的使用数量上,往往有深刻的文化寓意。2000多平方米的露庭,原来铺有石板3000条,暗喻孔子弟子3000多人。庭外泮池,筑有元代石桥,桥面铺了72块长方形条石,代表孔子的72个得意门生;外行第7条石断为两截,象征叛徒宰予。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宰予后来做齐国临菑的大夫,和田常一起同谋作乱,因此被灭族,孔子为他感到羞耻。
4.释菜礼,是古代学子入学时祭祀先圣先师的一种典礼。释菜礼一般用什么祭品?
释菜,又称作舍采、祭菜。学子入学时,必须向先师行释菜礼。释菜礼非常简单,不杀牲供奉,也没有音乐舞蹈,只用浮萍、白蒿等野菜祭奠先师,并敬奉老师。释菜礼的目的,是借野菜表达对师长和知识的虔诚敬重之心,引导学子树立朴素的、认真学习的意志。
关于释菜礼,还有一个感人的传说。相传春秋时,孔子周游列国,被困于陈国蔡国之间,困顿穷恶威威阔少爷,只喝不加米粒的灰菜汤,虽面色疲惫不堪,仍在室中弹琴唱歌重生之严叙。颜回坚持每天从野外采制野菜,回来后在老师门口行礼致敬,以表示自己从师学艺的决心,他的举动得到后人的崇敬。人们在祭祀孔子时也对他行祭奠礼,是对颜回尊师的赞颂,也是对学生的一次尊师教育。秦以后行释菜礼逐步形成制度,唐代发展为成熟的太学开学典礼仪式,固定用“酒、水芹、韭菜花、红枣、栗子”等蔬菜水果祭祀孔子及颜渊等贤哲。其中,水芹代表青年学子,韭菜花代表才华,红枣代表早立志,栗子代表敬畏之心。
5.在泉州的人文史上,哪个朝代中进士最多?
泉州的历史始于三国时期的东吴,至唐代正式设郡,历史上共产生了2000多名文进士,其中唐代有10余名,宋代有1400多名扬书魅影,明代有500多名,清代有200多名。泉州历朝历代中进士的人数,与泉州各个历史时期经济发达和社会繁荣程度基本一致。在古代,宋朝是泉州的经济文化鼎盛时期,中进士也最多钱澄海。
在泉州历代2000多名进士中,陈姓为中进士的第一大姓,有近200名;其次是赵姓、黄姓张乔玫,各有100多名松鼠鱼的做法。在泉州各区县中,中进士最多的是晋江,有近1300名,其次是南安和惠安,各有100多名。
6.“听香”是闽南地区哪个传统节日的祈福习俗?
听香是闽南人在中秋节“求解”心事的民间习俗。闽南人认为八月十五是太阴星君的圣诞,要祭拜月亮,有心事的人可以通过“听香”向月神求得“方向”。听香时,先在家里烧香祭拜,向月神诉说心事,祈求指明听香的方向,然后把按方向在路上无意间或偷听到的第一句话牢记在心,回家后再通过掷信杯,判断所占卜事情的吉凶。听香虽然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也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习俗现在已不多见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7.“天妃宫还在,雨伞怎会无。”这句俗语,形容人们的什么行为?
元代时,天后宫被称为天妃宫,平日里非常热闹,有个乡下人进城,带了把雨伞在这里看热闹。后来,他把雨伞放在天后宫一个角落里。要回去时,却发现雨伞不见了。他奇怪地说:“天妃宫还在,我的雨伞怎会无?”这话传出去后成为笑柄。后来,人们用这句话来讥讽那些丢三落四、没头没脑的人。
8.泉州风俗里女婿日是在正月里的哪一天?
正月初二,泉州民俗称之为“女婿日”。这一天清早,女儿、女婿和外甥,要着盛装,带鸡、猪脚、面线、猪肚、糕粿和糖果饼干等礼品,一起回娘家。女婿带领一家人给岳父、岳母拜年。
9.正月初四,被泉州人称为神落地。这天要迎接哪位神灵?
在泉州民俗里,农历十二月二十三要送神,就是要送自己家的灶君到天上开会,陪天公过年;正月初四要接神,就是要把灶君迎接回来。
泉州民间还有一句话,说送神早、接神晚时佩璞,意思是说送神这一天,要早点祭祀,早早把灶神送到天上,让他开会时占个好位置;接神要晚一点,让他在天上多呆一会,梨树修剪技术多陪陪玉帝。这反映了人们对灶神的尊敬。郑艳东
灶王爷是等级最低的神仙,旧时农村家家都有灶,所以家家都有灶王爷。灶王爷除了保佑人们富裕足食外,还负责了解人们的善恶行为,并向玉帝汇报变形计崔晋。所以人们不敢把灶王爷不当干部极度权限。
10.宋代时,泉州进入人文全盛时期,其中朱熹功不可没。他有什么突出贡献?
朱熹是宋朝最著名的思想家、理学家,世人尊称为朱子。朱熹长期在福建创办书院,讲解经书,宣传理学,培养了大批弟子,并由此创立“闽学”学派。朱熹年轻时在泉州所属同安县任主簿,并多次到泉州游历、讲学,推动了泉州文化教育的发展。南宋时泉州创建的几所书院,几乎都与朱熹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如九日山书院和小山丛竹书院是朱熹亲自创建的,石井书院和杨林书院则是朱熹讲过学的地方,文公书院则是为了纪念朱熹而建。值得一提的是,朱熹父亲朱松曾任晋江安海石井镇镇监,后来朱熹又多次前往访察、讲学,推动当地文化教育兴盛。安海因此被称为“二朱过化之地”,意思是指朱氏父子所去过的地方,当地人民得到了教化。可见,朱熹对泉州的人文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

《海丝答人秀》于2018年10月27日-2019年1月19日,在泉州电视台2套每周六晚9点首播。期间,观众可通过应声互动App和微信小程序与电视选手同步答题,并参与抽奖、竞猜、投票、弹幕等互动。
应声互动为每期节目准备15000元的奖金,答题闯关成功的,将一起瓜分这笔奖金。
长按二维码识别下载,或在
AppStore以及各大应用商店
搜索下载“应声互动app”,或
通过应声互动小程序参加
互动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