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晓晨

沉香佛珠为何放弃好生活,做孤独的艺术家?-芭莎艺术

为何放弃好生活,做孤独的艺术家?-芭莎艺术

祁磊《殉道者》,布面油画,250×200cm,2016-2017年艺术家祁磊个展“流过城市的河”于11月3日在上海德玉堂画廊开幕,并持续至12月31日。祁磊的创作灵感多来源于他自己所拍摄的风景及人像,他的作品通过互补或对比强烈的色彩、不和谐的色调、大胆的笔触传达他内在的深沉情感和思想,极具艺术史学家海因里希·沃尔夫林所提出的“绘画性”。

放弃“好生活”,做个艺术家
艺术家祁磊,1986年生于安徽。虽然一上来就笑谈着自己已是“奔四”的年纪了,但祁磊身上没有一点所谓中年男子的油腻。他轻松爽朗的笑容与谈吐,无不透露出一个大男孩的工作生活状态。祁磊,1986年生于安徽,2014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油画专业获得硕士学位最后的胜地。
祁磊在过去三年里已经换过五个工作室了,现在的这间工作室面积并不大。一层层靠墙放置的画作让空间显得更加狭小,但却让来访的人强烈地感觉到这是一位艺术家的工作状态。除了堆积如山的画框与画作,祁磊的生活中还有他的一条大狗、一辆公路自行车,以及书桌与柜子上摆着的落了灰的小玩具们。祁磊《派对之后》沉香佛珠,布面油画,185×185cm,2017年
“我本来差点就去做银行职员了”,祁磊在讲述当初选择从事艺术的一些经历时突然回忆道。他的父亲和老家的很多亲戚都在银行体系供职,所以在祁磊刚毕业时,家里反对他选择继续考研画画,并且帮他“安排好内招”,直接就能过上社会普遍认为的“好生活”。祁磊《黄色的房间A》,布面油画,150×120cm,2017年祁磊没有同意,这令父母觉得非常不可思议,起初也很不理解。放着这么好的生活不要,非要画什么画。其实早在大学时,祁磊就明确了自己对于艺术的热爱,所有选择也都是为了能画画,没有别的杂念。这几年来,祁磊一直踏实地做着艺术。在他的坚持之下,父母后来终于渐渐认同了。祁磊《影院系列NO.16》,布面油画,115×102cm,2016年祁磊《派对之后》(局部)由于当时他感觉学校的环境过于闭塞,十几个人共用一个工作室并不能很好地展开创作,于是在研二的时候,祁磊来了北京,那是五年前的秋天。时至今日,来北京差不多整整五年的时间,也是祁磊身为一个艺术家从无到有的重要过程。
“流过城市的河”
如今,经过两年创作调整的祁磊,个展“流过城市的河”于2017年11月3日在上海德玉堂画廊开幕。这是他继香港和北京之后的第三次个展,此次展览呈现了最新系列《场域》和《影院》系列的最新作品。祁磊《KTV wall lamp A》,布面油画,120×90cm,2016年
这些绘画作品均为祁磊最具代表性的艺术主题,《流过城市的河》《冬日余辉》等作品中的静谧和自我蜕变的意象,都是他的作品一直以来带有的气质。在祁磊的诸多作品中,观者能够看到那些身处荒凉而虚幻的景色中的孤独者,这些角色在他心中象征着的转变、过程和经历,同时也包含着他对于当代生活的某些疑问。祁磊《弯曲的小径》,布面油画,200×150cm,2016年
在此之前,祁磊一直持续创作的《影院系列》也十分值得关注,这系列作品探讨了观者体验和群体的共同记忆。祁磊将这些公众场所描绘成沉默、荒废和晦暗的空间,这些场景触动着他,乃至这一代人在成长经历中的遥远记忆。祁磊《影院系列NO.19》,布面油画,200×150cm,2016年
在此次展览展出的作品中,观者能够感受到整个空间中的梦境感,似曾相识但又陌生与疏离。这也是艺术家通过绘画在不断探究的话题,那些在城市边缘的风景和角色们,在更深的层面中与艺术家有着某种共鸣,令观者也得以反观自身的内心并陷入沉思。祁磊《夕阳河畔》,布面油画,120×90cm,2017年
多年以来,祁磊通过绘画探索着记忆、经验和图像的真实性。在这一过程中,他逐渐摸索着自己真正想表达的内容,以及过去与现在这两个时空之间的微妙关系,发现着身边以及更广阔领域中的问题。

艺术家祁磊与《时尚芭莎》艺术部倾情分享,一起畅聊艺术创作中的收获与发现。
祁磊《Mirror》,布面油画,150×120cm,2016年
芭莎:“流过城市的河”对于你来说有哪些深层的含义?
祁磊:这句话是我的一幅作品的名字,它始终贯穿在这个系列当中。我所关注的风景或人物并不在城市的中心,而在边缘,但他们始终没有离开过城市盛宠庶妃。所以这对于我来说其实是一种暗喻,包括内心涌动的暗流以及个人情绪在其中。祁磊《流过城市的河》,布面油画,150×120cm,2017年祁磊《殉道者》(局部)
芭莎:你平时习惯用怎样的方式捕捉生活中的细节以及灵感?
祁磊:拍照和架上绘画。我画中劳作的人们都来自于拍照的收集,他们不单只是某种劳作,而是对我的工作方式和思考有所启发的内容。生活中我也会有其他生活方式作为调节,比方骑行、徒步等,换一种思维方式会减轻创作的焦虑,获得很多启发。我关注的这些人,他们是一种更加接近自然的劳作方式,很接近我内心所需要的感受。我把他们拍下来,再回到自己的创作中,将这种情绪表达出来。祁磊《牧林人A》,布面油画,150×120cm,2017年祁磊《弯曲的小径》(局部)
芭莎:你所说的“他们”具体是哪类人群,与你的关系是什么?
祁磊:“他们”是城市的护林员、郊外的割草工或是捕鱼的人。我在拍摄过程中并不想打扰他们四月的某时,而是在远处观察、拍照,采集我的资料,像一个局外人。这个主题与我前几个系列的作品有所关联子午工程,包括之前所画的故乡能源工业的衰败和工业化进程中工人阶级慢慢被遗忘等等内容。这些工人阶级处于社会的边缘,他们不是城市的精英,但依然在城市的边缘劳作着,服务着社会。祁磊《红衣牧林人》,布面油画,120×75cm,2017年
芭莎:这种“边缘性”对于你有怎样的共鸣?
祁磊:其实艺术家也是边缘人士,在面对城市拆迁的进程中,艺术家们的工作室也未曾幸免。生活在这个城市婴灵恶泣,我感觉自己和他们很像。社会貌似不太需要艺术家,因为并不创造马上就看得到的现实价值。所以,我感觉和他们是一类人。祁磊《林间别墅》,布面油画,150×190cm,2017年
芭莎:你作品中呈现的关于一个群体的孤独感,来自哪些体会和思考?
祁磊:我的《影院》系列就是关于70后、80后的一种集体记忆。那样的电影院随着社会的发展慢慢被拆、被遗忘,这种后工业时代的衰败景象一直延续到现在的《场域》系列。它们都是集体记忆的崩塌和遗忘,就如同边缘人群被社会进程的发展所遗忘宛若一梦,是属于我们这一代人思想性的孤寂感。祁磊《污泥》,布面油画,200×150cm,2017年
芭莎:你通过艺术,希望表达对社会现实怎样的态度?
祁磊:其实从社会学来说,是必然的过程大闹广昌隆。但是当下的进程速度飞快,压缩了整个时间。在这其中必然会牺牲一些东西,包括人以及他们所产生的部分价值。我用艺术去探讨这样一种牺牲的存在,以及那些工业时代的价值。祁磊《牧林人B》,布面油画,200×200cm,2017年
芭莎:你认为自己是怀旧的吗绿杨新苑?
祁磊:我曾经觉得是,但近期又有了新的认识。比如说关注电影就是一种怀旧的直观方式,我会找许多香港电影或是之前的科幻电影。但近几年我开始意识到蛇蝎尤物,这只能说明我对那个时间段有所迷恋,并不是一种怀旧。一味地沉迷在某个时间段,比如美国70年代或者中国90年代,其中文化与文化之间产生的碰撞玄天邪尊,比当下更令我更感到刺激。祁磊《林中人B》,布面油画,120×90cm,2017年
芭莎:你认为自己通过绘画探索更多的是记忆还是未知?
祁磊:我觉得它们是一个助推的作用。之前文化的滋养能够推动我们往前走,同样,整个反复的过程也至关重要。比如塞尚,他对我们这一代艺术家的影响依旧很大,还有蒙克,这些艺术大师对于图像的认知也影响我很深。祁磊《冬日余晖》,布面油画,120×150cm,2017年
芭莎:对于图像的认知和真实性,你有何思考?
祁磊:图像的真实性可以分为两点。从创作上来说,我将自己对于一张照片的感受呈现到画面上,我对照片的感受是真实的;从生活中来说,出行时偶然会对某一处景观或人物感到有意思,将它捕捉下来,在那一刻是真实的。祁磊《粉雾》,布面油画,200×150cm,2017年
艺术家负责去协调图像的节奏、矛盾冲突以及画面和谐性,这与相机的出图程序是完全不同的。比如,不同的艺术家会如何放大一个局部而减弱另外的部分,或是破坏画面等。张绿水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艺术家是否可以掌控图像,而不是被图像牵着走。“流过城市的河”展览现场
▲▲▲正在展出▲▲▲

展览:祁磊流过城市的河
日期:2017年11月3日-12月31日
地址:德玉堂画廊
上海市黄浦区圆明园路115号201-203室,近北京东路
精彩回顾:
抄袭or学习?绘画中居然有“双胞胎”!
游客乱写乱画竟然价值千万美元!为何他可以点石成金?
连维纳斯都打孩子,这样对吗?
[编辑、采访、文/张婧雅][图片提供/德玉堂画廊]
[本文由《时尚芭莎》艺术部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